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性活跃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和性工作者是高危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会导致不孕不育、盆腔炎、尿道炎、早产和死产等不良结局,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预防不良结局发生的关键。本文就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不良结局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不良结局 健康教育 筛查 规范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盆逐瘀汤对衣原体感染致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衣原体感染导致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慢盆逐瘀汤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衣原体感染导致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而言,使用慢盆逐瘀汤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衣原体感染 慢性盆腔炎 有效治疗方法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46例(第1组),COPD稳定期患者35例(第2组),对照组为同期参加呼吸疾病体检的老年人82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DIF)及PCR法检测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Cpn-Ag)和Cpn-DNA。同时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Cpn抗体(IgA、IgG和IgM),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来分析Cpn感染与COPD的相关性。结果PCR和DIF两种方法的结果相似,COPD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Cpn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表急性感染的Cpn-Ag和IgM抗体的检出率第1组比对照组显著增高,代表慢性感染的Cpn-IgA和IgG抗体的检出率第1组和第2组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pn感染第1组患者(n=28)阿奇霉素治疗后的血浆Hs-CRP浓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3.80±0.59)mg/L和(4.54±0.65)mg/L(P<0.01),但是,在观察期间COPD患者Cpn-Ag和...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微量免疫荧光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简称衣原体感染)是一类发病例数较多的性传播疾病,女性持续或重复感染可引起不孕,孕妇感染还可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感染,严重影响人群优生优育。目前衣原体感染尚无疫苗可预防,系统筛查有助于疾病防控。我国衣原体感染形式严峻,但由于不同地区检测手段不统一,成本效益不明确,针对性的衣原体筛查策略尚未建立。本文对沙眼衣原体检测方法和筛查策略模式进行综述。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检测方法 筛查
  • 简介:摘要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按照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传染方式,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神经梅毒、隐性梅毒及先天梅毒等。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其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伴发各种并发症,差别较大。这3种性病的诊断应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确定。应尽早、规范并按推荐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应进行必要的随访。淋病的病原体耐药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梅毒 淋病 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和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尚未有针对它们的有效疫苗问世,但疫苗相关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CT疫苗CTH522已经通过Ⅰ期临床试验,有望填补CT疫苗的空白。同时,多种有效NG候选疫苗靶标抗原也被开发,给疫苗研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本文对CT和NG疫苗研发工作中的进展、障碍和临床实验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的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淋球菌 蛋白质疫苗 DNA疫苗 临床试验
  • 简介:贾厂长是玩鹦鹉的高手,所以,2千人的厂子竟有98只鹦鹉,这天,厂部决定在元旦举办一次鹦鹉大赛。

  • 标签: 鹦鹉大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90例分为对比组(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5.6%要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0.0%,阴道清洁度要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结论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阴道清洁度。

  • 标签: 干扰素栓 阿奇霉素 衣原体 支原体 宫颈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衣原体、支原体性相关宫颈炎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予干扰素栓单药治疗为对照组,予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CR转阴率等。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PCR转阴率均比对照组高,且复发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衣原体、支原体的宫颈炎患者予干扰素栓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衣原体 支原体 宫颈炎 干扰素栓 阿奇霉素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孕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对胚胎停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34 例胚胎停育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 4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解脲脲支原体感染以及沙眼衣原体联合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解脲脲支原体 感染 胚胎停育
  • 简介:摘要目的为感染了支原体衣原体而患上宫颈炎的患者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和干扰素,并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这一年间由本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共38例,病因均为衣原体或支原体造成的感染。按照入院顺序为这些患者分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干扰素一组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和干扰素进行治疗。2周后为患者实施PCR检测,对比治疗结果。

  • 标签: 衣原体 支原体 干扰素 阿奇霉素 宫颈炎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09-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干扰素栓治疗,对实验组患者予以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原体转阴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与参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予以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率,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干扰素栓 阿奇霉素 衣原体 支原体 宫颈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期间我院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4.00%)、治疗后12个月复发率(2.00%)低于对照组(P<0.05),转阴率(94.00%)、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P<0.05),转阴时间(5.53±1.87)、治疗时间(7.46±1.32)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对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实施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干扰素栓 阿奇霉素 衣原体 支原体 宫颈炎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cerEpic)感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前后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HcerEpic细胞经DEAE-D预处理后加入E型Ct标准株,培养44 h后收集HcerEpic细胞(感染组),并以未感染Ct的HcerEpic细胞作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总RNA后反转录并构建cDNA文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基因表达谱差异,并选择代表性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结果共检测23 997个基因,差异基因125个,其中上调基因119个,下调基因6个;GO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对病毒防御反应、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对Ⅰ型IFN的细胞反应等条目;KEGG富集通路为甲型流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HPV感染、NOD样受体通路等相关通路。结论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感染Ct前后转录组存在差异,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IFN通路,与细胞抗病毒过程密切相关。qPCR验证了ISG15、IFIT2、OASL、UBE2L6等差异显著且与IFN通路密切相关的基因。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宫颈上皮细胞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托北京市呼吸道病原体监测系统,从全市35家不同类型的哨点医院招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临床标本并系统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对采集的临床标本,进行包括肺炎衣原体在内的30种(型)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将筛检出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肺炎患者2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愈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9例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例、肺炎患者107例。81.5%(97/119)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年龄介于5~44岁之间。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92.4%(110/119)、发热88.8%(95/107)、咳痰76.5%(91/119)。39.3%(46/117)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39.7%(46/116)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36.9%(41/111)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24.5%(12/49)的患者出现肌酸激酶MB同工酶升高。影像学方面:90.6%(87/105)的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表现为肺实质改变,病变部位常见于右肺下叶34.3%(36/105)和左肺下叶27.6%(29/105)。转归方面:73.8%(79/107)的肺炎患者住院治疗,病程天数M(P25,P75)为18.0(13.5,22.0)d,住院治疗天数M(P25,P75)为10.0(7.0,13.0)d,1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6例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无患者接受重症监护室监护或机械通气治疗,无患者死亡。结论北京市2015―2019年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总体症状较轻,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咳痰,大多数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需住院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肺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