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罗恩病患者内镜下非干酪样肉芽肿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罗恩病的病理确诊率。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符合罗恩病临床诊断标准且行内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的患者199例次,分析罗恩病患者总体,以及不同发病类型(初发和复发)和活检部位是否包括结肠的罗恩病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根据内镜下活检是否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将患者分为检出组和未检出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吸烟情况、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肛周病变、消瘦、发热、肠梗阻)、治疗药物(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全肠内营养)、肠道手术史、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内镜下表现(溃疡、瘘管、狭窄)、简化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活检取材总数和活检部位。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罗恩病患者内镜下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的影响因素。结果199例罗恩病患者中检出组67例,总体检出率为33.7%;未检出组132例。罗恩病初发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于复发患者[39.9%(59/148)比15.7%(8/51)],活检部位包括结肠的罗恩病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于不包括结肠者[64.1%(25/39)比26.3%(42/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3、20.12,P=0.002、<0.001)。检出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未检出组,病程短于未检出组,有腹痛、有生物制剂治疗史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检出组,简化CDAI评分高于未检出组,活检取材总数多于未检出组[30.0岁(25.0岁,37.0岁)比32.0岁(28.0岁,41.0岁),1.0年(0.0年,3.0年)比2.0年(0.0年,5.0年)、61.2%(41/67)比75.8%(100/132)、0(0/67)比10.6%(14/132)、5.00分(2.00分,7.00分)比4.00分(2.00分,6.00分)、10块(8块,12块)比6块(3块,9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9、-1.99,χ2=4.56,校正χ2=6.11,Z=-2.05、-5.64,均P<0.05);检出组的活检部位为回肠末端、结肠、回结肠、上消化道、回肠末端+上消化道、回结肠+上消化道者分别为36、4、18、1、5、3例,与未检出组的94、4、8、11、13、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检取材总数、活检部位是否包括结肠和发病类型是罗恩病患者内镜下是否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157、0.979、-0.960,OR=1.171、2.662、0.383,95%置信区间1.067~1.284、1.140~6.214、0.158~0.929,P=0.001、0.024、0.034)。结论对于疑似罗恩病患者,内镜检查时应尽可能增加活检取材总数,同时于结肠病变处进行活检,以提高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为罗恩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病理学诊断依据。

  • 标签: 克罗恩病 内窥镜检查 非干酪样肉芽肿 活检部位 活检取材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奥密戎突变株感染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2022年3月23日至5月15日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周浦医院收治的2 675例年龄≥50岁的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例,将合并房颤患者分为轻型组、普通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并进行比较。结果2 675例新冠肺炎患者中位年龄69.0(60.0,81.0)岁,其中135例合并房颤,房颤发生率为5.05%。合并房颤患者的年龄为55~101岁,中位年龄84.0(74.0,89.0)岁;轻型组68例,普通型组30例,重型/危重型组37例(包括重型9例、危重型28例)。重型/危重型组患者年龄55~75岁比例为43.2%,新冠疫苗接种率为32.4%;新发房颤比例在3组中最高,长程持续性房颤比例则以轻型组最高(58.8%)。重型/危重型组伴发热(29.7%)、肝功能不全(13.5%)、肾功能不全(46.0%)、2型糖尿病比例(46.0%)及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高〔与轻型和普通型比较分别为(分):1.8±1.1比1.1±0.8、1.2±0.7,均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比较,重型/危重型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升高〔CRP(mg/L):27.2(6.0,60.8)比7.6(3.1,19.3)、12.8(4.9,26.3),ALT(U/L):31.3±15.4比15.4±9.3、19.3±11.7,AST(U/L):78.0±21.7比34.7±15.6、38.1±24.4,均P<0.05〕,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降低〔Hb(g/L):105.3±22.5比125.8±25.4、123.0±20.4,ALB(g/L):33.7±6.0比39.0±5.5、39.6±13.1,均P<0.05〕;另外,重型/危重型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高于轻型组〔μg/L:2.5(1.5,3.4)比2.2(1.2,2.8),P<0.05〕。治疗方面,3组间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低分子肝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型/危重型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最低(27.0%),使用低分子肝素比例则高于轻型组〔81.1%(30/37)比51.5%(35/68),P<0.05〕。新冠肺炎合并房颤患者病死率为18.5%(25/135),均为危重型患者,其中脑栓塞、肺栓塞及脑出血者占32.0%(8/25),40.0%(10/25)死于多器官衰竭(40.0%合并消化道出血),20.0%(5/25)死于心脏性猝死,12.0%(3/25)死于呼吸衰竭;而轻型、普通型及9例重型患者均无死亡。结论奥密戎变异株感染合并房颤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预后更差,病死率高,主要死因为心、肺、脑等多器官衰竭及栓塞性疾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变异株 心房颤动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门静脉积气(portal venous gas)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影像学表现,过去这种表现预示着极高的病死率,随着影像学发展进步,现在门静脉积气可被及早地发现并引导医师通过各类检查手段寻找病因,然而在这些病因中罗恩病并不常见,以下报道1例小肠罗恩病并发产气荚膜梭菌入血引起的门静脉系统积气病例。

  • 标签: 门静脉积气 Crohn病 梭菌,产气荚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阿达木单抗治疗罗恩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使用阿达木单抗的41例罗恩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评估基线及用药12周、24周、48周疾病活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阿达木单抗每2周皮下注射给药1次,按照160 mg/第1次、80 mg/第2次、此后每次40 mg的剂量用药。结果阿达木单抗用药后12周、24周、48周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3.9%(18/41)、60.6%(20/33)、60.9%(14/23),临床应答率分别为75.6%(31/41)、69.7%(23/33)、56.5%(13/23)。12周、24周、48周的内镜下缓解率分别为4/14、2/6、1/4,有1/14患者在用药24周达到黏膜愈合。原发性失应答率为17.1%(7/41),继发性失应答率为14.6%(6/4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41)。结论阿达木单抗能有效地缓解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内疾病活动,值得广泛使用。病程<2年、无英夫利西用药史、基线简化CD活动指数评分(HBI)低、疗程长的患者疗效可能会更好。

  • 标签: Crohn病 阿达木单抗 有效性研究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病毒奥密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同时对接种新冠疫苗是否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产生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8日至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冠救治医疗队在天津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连续收治的新冠病毒奥密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患者是否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对病情及转归的影响。收集数据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措施和临床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362例患者,其中加强接种组136例(37.57%)、常规接种组190例(52.49%)和未接种组36例(9.94%)。患者呈集中分布趋势,其中171例(47.24%)患者表现出家庭聚集发病,共涉及69个家庭。362例患者中,74例(20.44%)患者存在1种或1种以上基础疾病,主要是高血压(64例,17.68%)、糖尿病(23例,6.35%)、冠心病(18例,4.97%);215例(59.39%)患者存在1种或1种以上不适症状,主要是咳嗽(158例,43.65%)、咽部不适(154例,42.54%)和发热(136例,37.57%)。诊断分型为轻型194例(53.59%)、普通型165例(45.58%)、重型3例(0.83%)。患者入院时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升高〔23.17(3.08,60.77)〕。患者均接受医学隔离,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中医辨证(中成药或汤药)治疗265例(73.20%)、俯卧位治疗188例(51.93%)、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6例(29.28%)、胸腺法新免疫调节治疗21例(5.80%)、使用抗菌药物20例(5.52%)、经鼻高流量氧疗12例(3.31%)、使用糖皮质激素5例(1.38%)、无创机械通气1例(0.28%)、有创机械通气1例(0.28%)。36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有12例(3.31%)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患者的病程中位数为13(10,15)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11,15)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3(10,15)d。与未接种组相比,加强接种组和常规接种组患者的新冠IgG抗体滴度和轻型患者比例更高〔IgG抗体滴度:41.49(20.32,81.38)、19.94(2.33,49.25)比0.16(0.07,1.94),轻型:66.91%(91/136)、48.94%(93/190)比27.28%(10/36)〕,且加强接种组高于常规接种组(均P<0.05)。与常规接种组和加强接种组相比,未接种组重型患者比例更高〔5.56%(2/36)比0.53%(1/190)、0(1/136)〕,核酸转阴时间更长〔d:15(11,16)比12(10,15)、13(11,15)〕,病程更长〔d:15(11,16)比12(10,15)、13(11,15)〕,且入住ICU的比例更高〔16.67%(6/36)比2.63%(5/190)、0.74%(1/136)〕,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密戎变异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呈聚集性发病,但其临床症状较轻。新冠疫苗尤其是加强针接种对预防奥密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病情进展及改善预后方面仍然有效。

  • 标签: 奥密克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治疗儿童罗恩病(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20例应用ADA治疗的C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儿童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和罗恩病内镜下严重指数(CDEIS)评价CD患儿疾病活动程度及黏膜炎症程度。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共纳入20例CD患儿,其中男12例,女8例;疾病诊断年龄(9.5±4.9)岁(0.9~15.1岁);首次应用ADA年龄(10.4±4.8)岁(1.2~16.7岁);应用ADA前疾病持续时间0.9(0.4,1.7)年。20例CD患儿应用ADA治疗前PCDAI评分为(28.5±19.8)分(0~65.0分),疾病活动程度以重度活动(8/20例,40.0%)为主,疾病缓解期4例(4/20例,20.0%)。15例患儿行CDEIS评估:中重度活动9例,内镜下缓解1例。10例(10/20例,50.0%)CD患儿曾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IFX停药原因包括:药物失应答8例(8/10例,80.0%),过敏反应2例(2/10例,20.0%)。ADA治疗第6周,20例CD患儿的PCDAI评分中位数为5.0(0,10.0)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16例CD活动期患儿在ADA治疗第6周时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2.5%(10/16例)、87.5%(14/16例);既往未应用IFX组和既往应用IFX组患儿第6周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A治疗中位时间为5.5(2.6,17.8)个月,期间6例(6/20例,30.0%)临床复发。随访结束时17例(17/20例,85.0%)维持临床缓解;1例临床原发无应答,2例继发失应答。7例发生不良反应,以肺炎(4例)或上呼吸道感染(2例)为主,无肿瘤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A在儿童CD患者的诱导和维持临床缓解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克罗恩病 儿童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借助氏针辅助双钩注水疝针行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闭合术在儿童复杂性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6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普通钩针组(309例,行单孔腹腔镜下双钩注水疝针术)与氏针辅助组(57例,行氏针辅助单孔腹腔镜下双钩注水疝针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合检验比较2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普通钩针组相比,氏针辅助组患儿手术年龄更小[(2.87±1.88)岁比(4.91±2.39)岁],疝囊体积更大[17 303.89(8 622.49,37 295.42) mm3比9 650.97(3 849.24,17 539.51) 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07、Z=-4.218,均P<0.001);2组患儿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疝囊体积>10 000 mm3为巨大疝标准,氏针辅助组中巨大疝占比70.18%(40/57例),普通钩针组中巨大疝占比47.25%(146/309例)。氏针辅助组总体手术时间较普通钩针组长[20(15,20) min比15(15,20) min](Z=-2.842,P<0.05),但对于疝囊体积>10 000 mm3的巨大斜疝,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6个月,2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对于儿童巨大疝或内环处后腹膜皱襞明显,疝囊和腹壁之间瘢痕黏连较重的复杂性腹股沟斜疝,置入氏针辅助有利于疝钩针顺利跨越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且作为单孔腹腔镜手术,无需增加Trocar孔数目,手术瘢痕较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 复杂性腹股沟斜疝 巨大疝 克氏针 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闭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唑替尼靶向治疗儿童ALK基因突变阳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ALK基因突变阳性IMT患儿资料,其中3例给予靶向药物唑替尼[280 mg/(m2·次)治疗,每12 h 1次口服],1例选择肿瘤完整切除术后观察,分析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例均为男性,年龄2岁3个月~11岁3个月。肿瘤源于腹腔2例,右侧眼眶1例,右侧肺部1例。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法均呈ALK基因突变阳性,综合治疗后均达完全缓解。其中3例患儿采用了口服唑替尼,2例用药1年时试行停药,1个月后复发,再次用药仍达完全缓解。总随访8~30个月,均存活。未见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功能、听力及视力等异常。心电图Q-T间期延长发生于2例患儿中,暂时停药可恢复,继续用药未出现心电图异常。结论唑替尼可用于治疗ALK基因突变阳性IMT,使肿瘤缩小和巩固术后治疗,是目前手术切除困难和复发难治性儿童IMT的良好选择。

  • 标签: 克唑替尼 ALK基因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种商业化试剂盒对新型冠状病毒奥密戎变异株核酸检测的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2月北京市监测发现的经测序分析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戎变异株的咽拭子标本8份,同时收集北京市2021年11月监测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咽拭子标本5份,用三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奥密戎变异株的商业化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进行检测,对检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取其中两份Ct值较低的样本10倍系列稀释5个梯度,用于比较检测试剂的灵敏性。结果三种试剂盒均能特异性地检出8份奥密戎变异株和5份非奥密戎株(德尔塔变异株)。试剂A和B的灵敏性高于试剂盒C一个稀释度。结论三种试剂盒均能特异性地检测奥密戎变异株。试剂盒A核酸用量最少,虽然只检测一个变异位点(Q498R),但该位点是奥密戎变异株特有的,从而使实验操作和结果判定都更简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试剂盒 评估
  •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新变异株奥密戎(Omicron)的出现加剧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传播。奥密戎变异株首先在非洲发现,Pango lineage进化分类系统将该变异株划分为B.1.1.529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该变异株确定为"关切病毒株",命名为Omicron变异株。与以前的"关切病毒株"相比,奥密戎变异株突变位点多,传播速度快,在感染性和免疫学特性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存在着免疫逃逸和突破现有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风险。在被发现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该变异株已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文章就奥密戎变异株发现过程、流行现状、变异特点、免疫逃逸及防控策略等进行概述。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奥密克戎 免疫逃逸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氏针重建骨膜铰链联合“擀面杖”技术协助闭合复位经皮氏针内固定治疗和闭合复位经皮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屈曲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5例屈曲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4~14岁[(7.4±2.7)岁]。49例采用氏针重建骨膜铰链联合“擀面杖”技术协助闭合复位经皮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3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闭合复位失败改行切开复位患者比例(下文统称切开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观察两组术后2个月并发症情况(如感染及氏针针尾激惹等)。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12个月[(6.2±2.2)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62.4±21.4)min、(34.8±7.1)次,明显长于或多于研究组的(31.2±14.1)min、(22.5±5.1)次(P<0.05或0.01)。对照组切开率为17%,而研究组为0(P<0.01)。对照组和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5±0.8)周和(4.6±0.6)周(P>0.05)。按Flynn评分,末次随访时对照组肘关节优良率为89%,其中优2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研究组肘关节优良率为94%,其中优41例,良5例,可3例,差0例(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氏针针尾激惹。结论氏针重建骨膜铰链联合“擀面杖”技术协助闭合复位经皮氏针内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经皮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屈曲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相似,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切开率。

  • 标签: 儿童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醋酸甲羟孕酮联合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3月-2021年11月,我院接收的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37例对照组采用林霉素磷酸酯治疗,37例试验组采用林霉素磷酸酯、醋酸甲羟孕酮联合治疗,统计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控制率略高,为94.59%;治疗后,试验组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后子宫内膜炎 醋酸甲羟孕酮 克林霉素磷酸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联合甲硝唑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12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甲硝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用药一个疗程后复查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氟康唑与霉唑阴道栓治疗对霉菌性阴道炎疗效和复发情况。目的: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门诊霉菌性阴道炎患者88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名,对照组采用霉唑阴道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氟康唑治疗。结果:1)研究组患者排尿痛、腰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氟康唑 克霉唑阴道栓 霉菌性阴道炎 效果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拉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2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美多芭治疗,实验组则采用普拉索片联合美美多芭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活动、精神行为、运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采取联合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水平更好,两组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与单一服药的对照组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联合用药不会加重患者的负担,也不会造成不安全因素,普拉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的安全性较好。结论:为帕金森病患者实施普拉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不会产生不良的用药反应,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普拉克索片 美多芭 拍金森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增强CT检查当中应用碘海醇与碘沙醇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43名患者参与应用碘海醇的增强CT检查实验,并命名为碘海醇组。选取38名患者参与应用碘沙醇的增强CT检查实验,并命名为碘沙醇组。通过在造影前后不同时期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以及两组患者CIN发生情况的不同,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经过增强 C T 检查后CIN发生率指标中碘海醇组9.3%的数据略高于碘沙醇组,但差异并不显著。造影前及造影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应用碘海醇与碘沙醇对实行增强CT检查患者的肾功能造成的损害较小,可以较高安全度应用到危险系数较低人群。

  • 标签: 碘海醇 碘克沙醇 增强CT检查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莫司应用于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SRNS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实施他莫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SC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上升,SCR、24h尿蛋白下降(P <0.05)。结论:他莫司治疗老年SRNS能够改善临床治疗的各项指标,其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他克莫司 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 环磷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唑阴道片与制霉菌素栓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治疗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96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制霉菌素栓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症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制霉菌素栓比霉唑阴道片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更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减轻患者瘙痒灼痛等症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克霉唑阴道片 制霉菌素栓 真菌性阴道炎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肠内营养系统护理管理应用于罗恩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罗恩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肠内营养系统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炎性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TP、ALB、HB等营养指标以及WBC、CRP等炎性指标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TP、ALB、HB高于对照组(P<0.05),WBC、CR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5.00%,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肠内营养系统护理管理应用于CD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炎性指标水平,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克罗恩病 临床护理 肠内营养系统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 营养状况 炎性指标水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医治顽固性高血压运用倍他乐+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治疗最终效果。方法 用随机排列表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9例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5),对照组使用单一苯磺酸氨氯地平医治。观察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联合医治。观察最终医治的血压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诊治后研究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 倍他乐克 顽固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