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果洛地区,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处黄河源头。解放前,在这一地区居住着五十一个藏族部落,总称“三果洛”。今日果洛的藏族,其形成是与青藏高原广大藏族一道,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的。该地区在历史上的隶属关系大致是:夏代为《禹贡》雍州之发羌地。秦汉时为白狼羌属地。魏晋南北朝时为宕昌羌地。隋唐五代时为党项羌及其分支拓拔氏所据。宋时统称为吐蕃地。元时归设在今四川境内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时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清时由四川松潘漳腊营管辖。民国青海建省后,属青海省管。

  • 标签: 部落组织 果洛 藏族部落 吐蕃 赛仓 藏文
  • 简介:今人凡从学术层面著文介绍史志古迹,固可沿袭前人的记述和认识。但若所谈某一古迹,既经考古发掘,证明前人的论断乃属误指错判,那就不应再依前人之说,继续以讹传讹。

  • 标签: 杜鹃 杜宇 考古发掘 古迹
  • 简介:叶子奇是元末明初较具影响的学者,其《草木子》一书在自然科学、哲学、史学等方面提供了可贵的资料。然而。叶氏事迹长期湮没无闻,著述散佚,未经整理。本文利用有关传记材料,参考方志所载,结合叶氏残存诗文,对他的生平史事加以爬梳,同时考察了其主要作品的成书情况,着重分析了《草木子》史学内容的特点。可以看到,叶子奇作为元明之际的知识分子,曾对新政权寄予希望,但最终受到冷遇,从而于旧朝不无怀念之情。不过,他也因此得以远离严酷的政治斗争,并在学术史上取得一席之地。

  • 标签: 湮没无闻 元末明初 新政权 行御史台 陈友谅 元明
  • 简介:最早建置都城的构思及其影响史念海都城为历代王朝或政权建都的所在地,也是其统治地区内最为重要的城市。论其规模,绝大多数都是宏大壮丽的城市,甚而是最为宏大壮丽,非其他城市所能与之比侔的。我国历史悠久,先后建立的王朝或政权最为繁多。每一王朝或政权无不各有其...

  • 标签: 《考工记》 汉长安城 洛阳城 外郭城 金中都城 宫城
  • 简介:黎族支系之一的美孚黎丧葬习俗可从葬式和葬仪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传统美孚黎的葬式分为“远葬”和“近葬”两种,随着社会发展,家族基地的“近葬”葬法成为现代美孚黎的主要葬式习俗。文章以海南省西方村美孚黎的“近葬”为个案,对其丧葬仪式从入殓、出殡、下葬、引魂、做七、封土、同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记录,揭示黎族文化中灵魂不死,鬼无处不在;祖先鬼最大;人鬼两界的二元对立统一等独具特色的鬼魂观念。

  • 标签: 美孚黎 丧葬 鬼魂观念
  • 简介:"自由"是美国民众信奉的共和意识形态的核心,对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处理内外事务的方式和确定国家追求的长远目标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杰斐逊那一代人来说,在"帝国"前边加上"自由"这个修饰语,体现了美国与传统的"帝国"在本质上的区别,美国的版图扩张与保障"自由"的共和制向外延伸的统一。杰斐逊的"自由帝国"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对这个新国家如何维护共和政体的理论思考。杰斐逊未曾系统地阐述过他的"自由帝国"观,但这种观念可以说是一直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不时地根据局势的需要提了出来,成为其扩张思想的经典表述。疆土扩张和文化影响的有机结合是杰斐逊"自由帝国"观的实质所在。迄今为止,杰斐逊为美国设计的"自由帝国"远景依然是美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 标签: 自由帝国 美国革命 疆土扩张 意识形态
  • 简介:恒仁,字育万,一字月山,英亲王阿济格四世孙,清宗室,生卒年月不详,乾隆间人。初袭封,旋罢。清史中无载,只在清人徐世昌的《晚晴诗簃汇》中记有:“月山初袭辅国公,以不应袭,罢。投牒入宗学,又以尝袭爵,为例所格,盖袭爵仅十月一日,在学止二十余日。数奇不偶,悒悒于衷,卒年三十有五。尝论宗人诗当以子晋为第一,红澜、问亭皆不及也。子晋诗数变,尤爱其少壮时作,清新俊逸,具体古人。”此段话是目前见到的最完整最丰富地评价恒仁的文字了。恒仁留有《月山诗集》和《月山诗话》。

  • 标签: 诗话 清新 诗集 生卒年 亲王 古人
  • 简介:《宋史》史源颇为复杂,或源出宋"国史""实录""日历""会要"等官修史籍,或取材自私家著述如《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以及一些笔记杂史之类,甚至还包括个别元人编纂的史书。为此,本文就《宋史》与宋"国史"之史料渊源关系、《宋史》与其他宋人著述之关系,以及由此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指出颇为后人诟病的《宋史》中存在某些记载讹误,实与其史料来源情况密切相关。

  • 标签: 《宋史》 宋朝官史 笔记杂史 史料来源
  • 简介:开元通宝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①始铸,至唐会昌六年,期间跨度逾二百年,版别甚为丰富,据《唐史·食货志》记载,钱文由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书②,字体风格介于篆隶之间,结构严谨.书法端庄凝重,币文中“开元”两字意为开启新纪元,“通宝”两字意为通行宝泉。

  • 标签: 开元通宝 版别 分类 字体风格 唐高祖 书法家
  • 简介:<正>六十年前的热河抗战,以中国军队的急副溃败和退出热河全境而被载入史册。这一场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为什么会迅速归于失败,在这里蕴藏着一些什么值得发人深思的历史教训?这是一个至今仍然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蒋介石、张学良对热河抗战的态度热河抗战处于“九·一八”抗战与长城抗战之间的过渡阶段,它既是“九·一八”抗战的尾声,又是长城抗战之前奏。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它是由南京国民政府领导和指挥的局部抗

  • 标签: 张学良 部队 华北 蒋介石 北平分会 历史教训
  • 简介:《焚椒录》一书是研究辽史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考察了它的版本流传情况,把其内容与《辽史》、《契丹国志》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确认它的史料价值。《焚椒录》一书确为辽道宗朝进士王鼎所作,不是后人伪撰。《契丹国志》和《辽史》、《焚椒录》对宣懿皇后的两种记载虽大相径庭,但不宜简单地断定孰真孰假,而应看作不同的史料来源、不同的侧重面,在研究中均可参考。

  • 标签: 《焚椒录》 《辽史》 《契丹国志》 王鼎 宣懿皇后
  • 简介: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皇甫谧文化主要是指以秦汉魏晋时期的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其人们之间渴求和谐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文化体系,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高度融合后走向世界的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向上的优秀文化传统。

  • 标签: 文化体系 皇甫谧 现代价值 优秀文化传统 魏晋时期 和谐关系
  • 简介:<正>都老(或称寨老)组织是壮族传统社会中家庭之上的社会组织,亦是壮族土著社会的最高民间组织。这一组织的运作便是都老制度。关于这种制度,史籍亦有零星记载。《隋书·地理志》云:“诸僚铸铜为大鼓”。其“俗好相攻,多构仇怨,欲相攻则鸣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宋史》卷495亦有类似的记载。壮族的“都老制”千年传袭,迄于解放前夕,广西上思、龙胜等地的壮族人中,还存在着比较完整的都老制。由于都老制在壮族历史上延续很久,考察其内涵及演变过程,就觉得很有必要了。

  • 标签: 壮族人 民间组织 社会组织 蜕变 长期存在 制度
  • 简介: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乡镇一次征集到十余枚安南(今越南)古币。除了一般常见的“景兴”、“光中”、“嘉隆”、“明命”、“绍治”、“保泰”等越南年号钱外,还有二枚“景盛通宝”钱;一次收到有这样多的安南古币是稆不容易的。“景盛通宝”钱在丁福保编的《古钱大辞典》中曾有记载,《中国古钱谱》中也有记载;叉据湖北丹江口市、四川渠县以及南充等地一些县上,均发现有“景盛通宝”钱,在中国流传还很广,并且较为普遍(图一)。

  • 标签: 安南 丹江口市 年号钱 丁福保 古币 越南
  • 简介:我国古代以科举取仕,其弊端显著,却造就了许多身居要职而博学淹通的官员。阮元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人物。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或作云台),江苏仪征人。赐溢文达。阮元从乾隆五十四年成进士,到道光十八年以老病致仕,经历了整整50年的为官生涯。他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达官,在督粤前曾历任编修、詹事、山东学政、浙江学政、礼部、兵部、

  • 标签: 阮元 学海堂 山长制 学长制 人才培养 人才选拔
  • 简介:于阗是著名的西域古国,汉唐时期佛教及其艺术在其地兴盛一时。本文主要围绕一百余年来在新疆和田地区发现的多件地神图像,结合文献,探讨了此类图像的外在形式、文献依据及其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作者认为,于阒佛寺的地神图像是据《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绘制,它影响了龟兹和敦煌佛教绘画的王族供养人画像,反映了出身为世俗人的王族供养人试图藉此神化自我.宣扬“王权天授”的思想。

  • 标签: 于阗 坚牢地神 《金光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