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黑龙江省志》副总编、《黑龙江史志》主编梁滨久编审在《地方志增强学术性的方法》(载《西藏地方志》2002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了增强编写志书学术性的5条办法,其中第2条“充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学术性 精品意识
  • 简介:改革开放前,陈独秀头上戴有九顶'帽子':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汉奸、叛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术界遵照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重

  • 标签: 二次革命论 中共党史人物传 五四运动时期 解放思想 中国托派 中国大革命
  • 简介:学术风气史的思考是章学诚反省学风演变及流弊、寻找学术出路的关键环节。他认为三代道器合一、官师合一体制反映了知识自我满足的理想状态,由于官师合一体制的瓦解,人性的局限失去了原有的规范而奔竞好名,学术泥于三代经典内涵的义理、考据、辞章之一端迭起风气门户。章氏以为扬弃风气循环的最好途径就是史学经世,史学的优势在于它通过道器合一又一次提供了人性的规范,继承了先王的合道"道法"即"史意",熔义理、考据、辞章于一炉,又是包含一切根据个人性情产生的著述之学的根源性学术。章氏的史学经世最终从《春秋》经世深化到《尚书》经世,完成了扬弃风气循环的理论。

  • 标签: 章学诚 学术风气史 史学经世
  • 简介: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晚年讲学于河南辉县夏峰村,于清初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持调和态度,努力熔诸儒学说于一炉,提出"以慎独为宗,体认天理为要,日用伦常为实际"的一整套学习内容和方法,而尤为注重践履,反对清谈。他一生培养了大批弟子,夏峰亦成为当时著名的学术胜地,被目为"北学重镇"。然而,学界关于孙奇逢的学术取向,见仁见智,迄无定论。本文分三个阶段,对孙奇逢学术取向的演进,做了进一步梳理。

  • 标签: 明末清初 孙奇逢 北学重镇 学术取向
  • 简介:<正>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发展聚焦和折射着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文明化进程和国家起源的重要标志,并最终铸就了当今现代化城市的格局。为了展示上海地区的考古发现,反映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2014年6月6日-8月31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为配合本次展览主题,同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学术

  • 标签: 城市经济 考古工作 早期城市 人类文明演进 国家起源 展览主题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卫拉特历史档案开始整理、翻译、出版。至今中国出版13部,外国出版10部,共23部,37册,均为1694年至1991年间的档案,共11,000多件。档案的发现和公布促进了卫拉特历史文化研究。

  • 标签: 历史档案 卫拉特学 关系 认识 学术意义
  • 简介: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值外,似乎更潜伏着某种非学术的动因和寓义。而且,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非学术的因素,才真实而不动声色地规定了阳明哲学的出发...

  • 标签: 王阳明 龙场悟道 学术 朱子学 格物致知之旨 阳明学
  • 简介:《史志学刊》自2015年创办以来,得到学术界的点赞2016年共出版6期,发表稿件102篇。《史志学刊》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显著扩大,《史志学刊》社会反响强烈,全年刊发的102篇论文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篇,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篇,省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篇,市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篇,

  • 标签: 学术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学刊 史志 统计情况 社会影响
  • 简介:由中国民族学会回族学分会主办、西安市丝路回商商会和陕西怡兰集团承办的回族红色记忆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8月25-26日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围绕“回族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贡献”的中心议题.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红色记忆 西安市 回族 中国现代史 民族学会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悄然进入一个范式大转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社会和学术双重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学术规范大讨论.在讨论中,来自不同学科的学术从业者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就学术规范的内容及其体系结构、学术规范的作用与功能、学术规范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等重要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场历时十余年的学术规范讨论,既是社会转型期新旧中西冲突和学术范式转换的产物,也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识.

  • 标签: 学术规范 学术范式 学术从业者
  • 简介:冯浩菲先生的《中国训诂学》(以下省称《冯著》)于1995年9月出版,次年见到。粗读一过,即想写篇批评文字,旨在强调学术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后来,几次与同道交流学术时,也有不少先生劝我提笔,然而一种世俗观念使我终究未能成篇。最近偶然翻阅才出版的一期《古籍研

  • 标签: 冯浩菲 强调 《中国训诂学》 文字 偶然 交流
  • 简介:鳌峰书院是在清初特定历史背景下,突破当时政策常规,得到清廷格外“恩遇”而创办的一所讲学书院。它担负着复兴朱子理学、安顿东南地区知识社会的使命。经过历任地方长官和山长(院长)的努力,该书院持续了百余年的辉煌,并形成一以贯之以实践理性为核心的学术路线,培养出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才。早年求学于该书院的林则徐,深受这种学术传统的浸染并影响其终生。因此,深入研究鳌峰书院的学术传统和办学风格,是解读林则徐人格、才能和思想的文化底蕴的重要切入点。

  • 标签: 鳌峰书院 学术传统 林则徐 影响
  • 简介:本文以经学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对吕思勉学术体系的研讨,以观察背后所反映出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知识演进及学科转型问题。我们认为,在吕思勉的旧学系统中史学是主干,起点和支点是经学。经学虽拥有知识基础的地位,但指导性作用却被其知识结构中的新学所取代,循此理路,吕思勉在现代学术视野下,日渐由今文余绪走向了今古贯通,完成了经学的转型。这一学术路数的改变也使得吕氏的旧学日渐过渡到现代形态,并以历史主义的眼光,将经书放至历史情景中加以研求,把经学带入了史料学的现代学术轨道,从而在旧学基础上步入了现代学术的场域。

  • 标签: 吕思勉 学术体系 经学 知识结构 学术转型
  • 简介:前言笔者明确地认为井田制确实存在。本文旨在总结日本史学界对于井田制的研究状况,对其成立的基础性问题作一探讨。按照中国通行的理论来说,井田制成立的基础是原始公社的社会关系。商鞅破坏了原始公社的社会关系,意欲追求效率,建立现实主义的、法律万能主义的体制。但是,如果说由于商鞅变法而使井田

  • 标签: 井田制研究 学术界井田制 日本学术界
  • 简介:章太炎是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奠基人,他对甲骨文的态度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本文以章氏晚年弟子的回忆、章氏晚年的讲演记录和书信为主要资料,认为章太炎晚年对甲骨文仍然持消极、怀疑态度,但已有转变的趋向;对他持这种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章氏的甲骨文态度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学界对他甲骨文态度的不同评论,一定意义上折射出现代学术史上的学派分野。

  • 标签: 章太炎 甲骨文态度 原因 学术史意蕴
  • 简介:<正>纪念苏颂创建水运仪象台9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88年11月19日至23日在厦门同安县召开。苏颂故居“芦山堂”修复竣工和苏颂科技馆落成典礼剪彩仪式同时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和苏步青为苏颂科技馆和“芦山堂”题写了匾额。著名科学家卢嘉锡为之题联,中国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典礼 科技馆 芦山 水运仪象台 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