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1945年抗战胜利,光复的台湾面临着重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重任务。为了加快加深台湾与祖国大陆融合,海峡两岸围绕摒除日据时期殖民教育制度及其影响,普及汉语言文化,开展了教育交流,并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 标签: 抗战胜利 家学 殖民 日据时期 中国 台湾省
  • 简介:论建国工人运动的三次挫折王建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其中关于反倾向问题的精辟论述,对于我国当代工人运动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

  • 标签: 中国工人运动 工会工作 工会组织 赖若愚 工人阶级 李立三
  • 简介:北魏中期迁徙汉族到六镇戍守,减弱了六镇的鲜卑化趋势。孝文帝改革之后,六镇富豪学习汉文化,平民中也有学习汉族知识技能的趋势,因此,汉化成为孝文帝改革六镇的文化趋势,不能简单以“鲜卑化”概括六镇的文化特征。深入探究六镇的社会特征,还可发现,六镇地区有普遍注重军事的传统,突出表现为对军事理论的总结、学习和研究,因而六镇成为最具潜力的军事集团。六镇的民众一般来说文化程度低,缺乏政治意识和战略眼光。六镇社会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移民社会,所以血缘在社会关系中作用不太明显,乡里、友情、婚姻是粘合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人际关系相对平等。以上社会特征对北朝后期、隋、唐初的历史有深远影响。

  • 标签: 北魏 六镇 地域文化
  • 简介:“让步政策”的讨论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革”,“让步政策”论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所接受。而认为近代没有“让步政策”却似乎已成定论。作者通过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实行的减浮、减赋、减差、招垦、劝农桑、兴水利等减轻农民负担,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认定近代确有“让步政策”,而清政府的“让步政策”,确实让农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标签: 清政府 太平天国 让步政策
  • 简介:在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之后,针对江西发展特别开展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大部署。但纵观中部地区江西省会城市南昌的发展战略,无论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产业转型,抑或是城市文化性格、城市形象定位,都难以对接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一个失去英雄气概的英雄城,如果不再重新积聚智慧,积累能量,集中目标,将错失国家给予的重大发展机遇。这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失败.也将是一个区域的塌陷。

  • 标签: 中部崛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定位 战略迷失
  • 简介:1949年4月23日,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驻防南京。怎样解决军区机关及其驻宁部队、学校、科研单位广大指战员和家属,以及后来扩大到军工企业员工及其家属的文化生活,怎样解决军区首脑机关召开大会的礼堂问题等迫在眉睫。

  • 标签: 南京 电影院 解放后 接管 华东军区 军区机关
  • 简介:冷战时期,马来西亚与美国展开一连串激烈交锋,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马来西亚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包括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改变,以及金融危机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等。但马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美国还跃升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这与马来西亚成功的外交谋略不无关系。对美政策有效地捍卫了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提高了马来西亚的国际地位,基本体现了马来西亚当时的国家利益,充分显示了小国外交的智慧。

  • 标签: 后冷战时期 对美政策 外交智慧
  • 简介:陈裕时(1877-1940),原名陈裕大,字元伯,皈依佛门,法号元白,湖北宜昌三斗坪人。陈在汉阳兵工厂工防营当兵时,被送到湖北武备学堂读书,因读《鉴略》颖悟过人,受到张之洞的重视,被送往日本深造。1903年8月,26岁的陈裕时到达东京,进入振武陆军士官学堂学习,因在校阅读、宣传革命书刊被开除学籍,继而转学法政。结识孙中山与黄兴,与同为宜昌人的黄恺元、高冈、全敬存、陈吉甫、杨征祥等一道入同盟会。32岁回国,与蔡锷、赵恒惕、唐继尧去广西,担任龙州讲武堂监督兼龙州新军邑龙统带一职。

  • 标签: 先革命 礼佛老人 老人陈裕时
  • 简介:21世纪到来,传统工业逐步走向衰退,人们开始关注工业废弃工厂改造处理的问题,针对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废弃工厂都面临着荒废或拆除,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废弃工厂,成为目前城市发展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随着旧弃工厂设计改造的千篇一律,工厂历史文化失去了其独有的特性,招商定位也出现了"动摇",越来越多的商业化加入到艺术区中来,导致区内艺术气息减弱。怎样提高改造艺术区的独一无二的特征和保持其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后工厂时代 产业园
  • 简介:英国学者大卫·阿布拉菲亚(DavidAbulafia,1949.12-)所著《伟大的海——地中海人类史》(TheGreatSee:AHumanHistoryoftheMediterranean)中文版近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大卫·阿布拉菲亚担任过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研究员,英国皇家学院院士,欧洲研究院研究员,自2000年开始任剑桥大学地中海历史教授,2003—2005年间出任剑桥大学历史系主任。他专注于研究古代中世纪地中海经济史,以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地中海上的交叉与融汇,在地中海国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史研究领域有重要地位,是《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第五卷的主编。

  • 标签: 地中海国家 人类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题记 剑桥大学 中世纪史
  • 简介:葡萄牙航海家蒙达·伽马,奉命开辟东方航道,1498年5月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两海岸的科泽科德(今卡利卡特)附近。此后葡萄牙在印度西部阿拉伯海岸占有三块殖民飞地。

  • 标签: “飞地” 印度 银币 葡萄牙 航海家 好望角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开始,法国为控制南海航道,掌控南海海权,趁中国内忧外患之际,以“无主之地”为借口,派出军舰和调查船,陆续侵占南中国海九座小岛.此为中国近代最为严重的海疆危机之一.1933年7月25日,法国发表公开占领公报,一时间国内舆论哗然,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团体纷纷抗议法国侵占行径.中国报刊也争相撰文,以大量报道和评论宣传传播即时信息,捍卫南海主权,揭露法国野心,支持国民政府展开外交斗争,体现出勇敢坚定、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

  • 标签: 九小岛事件 南沙群岛 社会舆论 海疆危机
  • 简介: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其民族认同的架构历程具有国家引导和推行、民间知识精英积极筹划、各种社会力量蜂拥而至、民众成为参与主体的特点。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民族认同的重构进程呈现出伊斯兰化、突厥语化、游牧传统化和爱国主义倾向。1997年哈萨克斯坦首都自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以后,政府逐渐开始强化以哈萨克斯坦人为核心的国家引导性质的民族认同体系,逐步走向多元文化相依并存、多种价值认知交叉并用、多种认同身份凝为一体的建构模式。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民族认同 架构历程
  • 简介:1975年4月至1980年10月,我在安徽省肥西县山南区任区委副书记,1978年初开始负责区委的日常工作。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肥西山南实行包产到户30周年。我作为当时包产到户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之一,回顾往事,仍历历在目……

  • 标签: 包产到户 责任制 日常工作 改革开放 副书记 肥西县
  • 简介:<正>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近十年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急剧增长,“呈扶摇直上之势”。据中国对外贸易的总值来看,从1918年的十亿四千多万海关两增长到1927年的十九亿三千多万海关两,增长幅度是惊人的。再从当时进出中国各港口的外贸船只的吨位数来看,大战期间一直维持在两千万吨左右,而到1927年,已经达到四千多万吨,有倍数之增。战后英美日三国对华掠夺性贸易的增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中国对外贸易连年巨额入超。这是掠夺性贸易增长的最显著的表现,帝国主义在华扩张贸易势力,目的是对中同进行经济掠夺,列强通过控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经营权,操纵进出口商品价格以及倾销过剩商品,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性贸易,使中国的入口贸易激增。假定1913的入口贸易总指数为100,则1919年为114,到1927年更增至177.7。而同时期内,中国的出口贸易虽有增长,但比较平稳,且远赶不上入口贸易的增长。下表所示是1914—1927年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

  • 标签: 中国对外贸易 中国进出口贸易 对华贸易 增长幅度 贸易增长 海关
  • 简介:20世纪初,孙中山在从事革命事业的同时,以广阔的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大势,主张实行“开放主义”,“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孙中山亲手规划设计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远见卓识,满怀信心地表达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有可能比西方更快的强烈信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建设政治修明,民主富强的国家而不懈奋斗,期望

  • 标签: 三峡水电 孙中山首倡 开发三峡
  • 简介:(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第一所实行改革的大学,就是我工作多年的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大学完全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盘学习苏联模式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的产物,1952年开始筹备,1953年10月正式成立,迄今整整50年了。在这50年中,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是1980年前后学校实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开始把一所纯粹工科大学改变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 标签: 综合性大学 办学模式 苏联模式 院系调整 研究生教育 “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