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间我院收入的92例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统计发生的并发症类型,分析风险因素,总结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数据分析,92例患者中,高热6例,出血7例,双J管综合征2例,肾实质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48%(17/92)。。在护理干预下,及时给予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对症治疗,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微创经皮肾精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常出现出血、感染、尿漏、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患者恢复易造成一定的影响,术后应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护,关注患者身体状况,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 气压弹道碎石 并发症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策略展开分析研讨。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为限,院内实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为据,收集人数共76例,而后针对患者临床资料、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进行回顾分析,同时总结预防护理对策。结果:76例患者中2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占比28.94%,其中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0例、7例、5例;此类患者均存在以下特征:年龄均大于60岁、输注血液制品、肠外营养、存在合并症、PICC置入静脉为头静脉、PICC置管位置为上腔静脉上半段、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14s、Hb(血红蛋白)情况均高于为发生血栓的患者。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可获取到的信息为,输注血液制品、肠外营养、合并症、PICC置入静脉、PICC置管位置、APTT是导致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需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使血栓的发生风险降低。

  • 标签: 血液肿瘤患者 PICC置管导管 相关性血栓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方法:从本医院当中共计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0例入组,采取单双号法分组方法,分为探讨组、常规组,探讨组应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探讨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常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为患者针对药物、活动受限等方面实现积极预防护理,能够降低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分级系统化预防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2月-2023年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病人。按照计算机乱序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4,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4,早期分级系统化预防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干预下2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14.7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分级系统化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级预防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9年11月14日至17日对新仓镇秦沙村464名村民进行体检筛出的高危人群110例为研究对象,对110例高危人员均采取一级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共持续1年,比较干预前后人群的生活行为变化。结果:经过干预后,110例高危人员吸烟率为13.6%(15/110)、合理饮食率为82.7%(91/110)、运动锻炼率为86.4%(95/110)、坚持用药率为93.6%(103/110)。结论:通过实施一级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生活行为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从而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一级预防 护理干预 心血管疾病 高危因素 生活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康复灵对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反应的防护作用。方法选取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后给予复方康复灵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21.2%(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6.4%,对照组为15.4%(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5.5%,对照组为28.8%(P〉0.05)。结论复方康复灵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体部伽玛刀 急性放射反应:复方康复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妇产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10月份至2022年10月份接诊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的34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妇产科术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妇产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妇产科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失禁皮肤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防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神经外科60例失禁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失禁皮肤护理方案)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失禁皮肤护理方案)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失禁性皮炎分级、失禁性皮炎发生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失禁性皮炎 神经外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课题为研究线上+加床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骨科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讨论分析。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骨科护理专业实习生100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在观察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线上+床旁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习成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

  • 标签: 线上+床旁混合式教学模式 骨科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护理对老年女性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术后的老年女性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可知,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可知,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术后不良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阶段性预防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年7月~2021年1月就诊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至研究中,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例。分别选择常规护理、阶段性预防护理,分析2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阶段性预防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提高肾移植受者开展防疫压力模拟健康教育模式对于提高防护依从性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肾移植受者51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5例患者开展个人健康宣教,针对研究组26例患者开展防疫压力模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肾移植受者的护理有效性。结果:两组肾移植受者干预后对比的防护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肺部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肾移植受者实施防疫压力模拟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强化患者的防护依从性,延长患者戴口罩、勤洗手及隔离的时间,减少一系列感染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防疫压力模拟健康教育 肾移植受者 防护依从性 应用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神经内科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随机抽取60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析与探讨,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就6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0例命名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措施以及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干预的30例命名为观察组,对照效果差异。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周径肿胀程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气压仪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 神经内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病患者疾病认知度、自测健康评定评分的影响效果开展本次对比分析。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以我院36例高血压脑病患者为此次研究样本,结合病例的信息将其分为两组施以不同护理管理服务。结果 实验组患者疾病认知度、自测健康状况、自我管理行为均明显提升且血压控制良好处于正常值范围内,较以往基础护理工作相比,组间数据P值均<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实施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该类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上、自测健康行为与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上、血压水平的稳定上均发挥重要的影响意义,在科学性、严谨性、全面性、延续性的护理服务下,综合发挥护理理念价值继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 高血压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62例危重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中共有6例ICU患者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9.35%,Ⅰ期压疮患者3例、Ⅱ期压疮患者2例、Ⅲ期压疮患者1例、无Ⅳ期压疮患者,对照组中共有,16例ICU患者压疮,压疮发生率为51.61%,Ⅰ期压疮患者8例、Ⅱ期压疮患者5例、Ⅲ期压疮患者2例、Ⅳ期压疮患者1例。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压疮的严重程度中有明显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 ICU患者压疮发生率 严重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乌司他丁对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D1组(22例)、D2组(22例)及D3组(23例),均给予全身复合麻醉,术中均行单肺通气,给予乌司他丁。D1组、D2组及D3组分别给予负荷量为0.5,1.0,2.0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min后静脉泵注剂量分别为0.5,1.0,2.0μg/(kg·h),直至手术结束。测量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12,24,48,72h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及FEV1/FVC。检测并比较4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T0),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min(T4)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记录4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D1组、D2组、D3组患者术后12,24,48,72h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3组术后48h及72h明显高于D1组和D2组同期(P<0.05);与T0时比较,对照组、D1组在T1至T4时的血清IL-6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均明显下降,在T2至T4时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D2组及D3组在T2至T4时的血清IL-6,IL-10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D1组及D2组在T2至T4时,以及D3组在T1至T4时的血清IL-6及MDA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IL-10及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D3组在T2至T4时的血清IL-6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D1组和D2组,血清IL-10及SOD水平均明显高于D1组和D2组(P<0.05);4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负荷量为1.0μg/kg或2.0μg/kg静脉泵注10min后,再以1.0μg/(kg·h)或2.0μg/(kg·h)的剂量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具有肺保护作用。

  • 标签: 肺叶切除术 单肺通气 右美托咪定 剂量 乌司他丁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对行根治手术宫颈癌患者负面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行根治手术宫颈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等分为A组(n=50)与B组(n=50),B组常规护理,A组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的负面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负面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

  • 标签: 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 宫颈癌 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