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椎体复位后路椎管减压360°融合植内固定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39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特别是有效地康复指导,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高质量护理措施是腰椎滑脱复位360°融合植内固定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结论有计划、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能很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后路椎管减压 360° 融合植骨 内固定 护理
  • 简介:目的对CI儿童和正常儿童条件词语的听理解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儿童在并列、动宾、主谓、偏正和介宾五类词语上的差异,明确CI儿童听理解能力的问题所在。同时研究语训三个月前后CI儿童对五类词语听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儿童听觉理解能力评估》表的条件词语进行测试,采用主试者读,受试者听辨的"一对一"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三个月前正常儿童在并列词语和偏正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三个月后正常儿童在动宾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对CI儿童而言,三个月前偏正词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三个月后的正确率。结论CI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并列和偏正词语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CI儿童在五类词语上的听理解能力有所改变,但不明显。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双条件词语 听理解能力
  • 简介:目的研究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小儿气导和导短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的特点,评价导ABR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组1(闭锁组)为16例(21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年龄在1~13岁之间,平均为5.62岁;组2(对照组)为正常听力小儿15例(25耳)。年龄在1~13岁之间,平均为6.1岁。比较两组气、导ABR的特点。结果闭锁组气、导ABR反应阈值分别为(73.81±7.4)dBnHL和(6.19±4.98)dBnHL,正常组分别为(23.20±4.76)dBnHL和(5.60±5.07)dBnHL。30dBnHL刺激强度下闭锁组导ABR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闭锁组气、导ABR阈值差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导ABR可以用于评估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的耳蜗功能。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骨导 气导 短声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去瓣减压时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去瓣减压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窒息法制备大鼠复苏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对照组(n=8)、去瓣干预组(n=8)。对照组与去瓣干预组采用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CA)和心肺复苏(CPR)模型。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多组数据间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方差不齐时用秩和检验。所有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血清TNF-α蛋白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h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NGF的表达明显比假手术组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去瓣干预组血清TNF-α蛋白ROSC后6h降低(P<0.05),而去瓣干预组NGF表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瓣减压能增强心肺复苏后海马神经元NGF的表达,降低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中TNF-α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损伤。

  • 标签: 心肺复苏 去骨瓣减压 TNF-&alpha 蛋白 脑损伤 海马CA1 NGF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在烧伤后耳廓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烧伤后全耳廓缺损患者18例,采用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进行全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于耳后行扩张器埋置术,在患侧乳突区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80mL和50mL各一个;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在不牵拉耳后皮瓣的情况下适当切除颈部瘢痕,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自耳后上方取颞浅筋膜瓣覆盖耳支架后方,耳后创面植以中厚皮片。结果1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无坏死,植皮均成活。随访8~24个月,再造耳廓外形良好,侧耳基本对称,皮肤色泽红润、感觉正常;移植肋软骨支架无排出、吸收和变形。结论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修复烧伤后耳廓全缺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并发症,是可以作为烧伤后耳廓缺损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瘢痕皮肤扩张法 耳廓缺损
  • 简介:患者男,55岁,因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头晕、嗅觉减退2月余,于2012年5月8日由外院耳鼻喉科急诊转入我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曾在7年前有面瘫病史,有面瘫家族史(两个姐姐和儿子均有面瘫)。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渐进性听力下降、头晕伴嗅觉减退,当地医院耳鼻喉科给予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治疗期间右耳听力进一步下降至全聋,同时左耳亦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15天前出现四肢轻度不自主抖动,面部及四肢麻木感,当地医院耳鼻喉科复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治疗1周后,四肢抖动症状消失,但随即出现口角歪斜、左侧闭目不全等左侧面瘫症状,听力损失继续加重至双耳全聋,同时嗅觉丧失,头晕、走路不稳加重,轻度嗜睡,略声嘶,偶有饮水呛咳。

  • 标签: 首发症状 双侧突发性耳聋 脑膜癌 转移性 耳听力下降 耳鼻喉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30mg,q.d)联合二甲胍(500mg)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61例单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吡格列酮+二甲胍组(30mgq.d+500mgbid)作为观察组、二甲胍组(1000mgbid)作为对照组。24w后,观察HbAlc、AST、Cr、FBG、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二甲胍组较二甲胍单药组HbAlc、AST、Cr、FBG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联合二甲胍控制血糖效果优于极量单药二甲胍。

  • 标签: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脏直视下行二尖瓣膜置换同期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的关系分析。方法对49例患有二尖瓣膜疾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进行二尖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常规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分析极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及疗效;依照术后随访的患者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和房颤组,应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术后1年随访39例,其中3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76.92%。左心房内径大小、房颤的病程长短、心电图的f波振幅高低是消融术后影响房颤转复律的危险因素。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左房内径小、房颤病程短、心电图f波振幅高的患者往往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二尖瓣置换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