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安眠药物中毒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安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充分运用中医治疗,前期闭证予以开窍醒脑,后期脱证予以回阳固脱,84例患者中83例抢救成功,1例因重度中毒,年龄较大且就诊时间晚,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安眠药中毒,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安眠药中毒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就诊86例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43例)和对照(43例),对照给予常规降压与安慰剂治疗,观察给予常规降压与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结果:治疗观察收缩压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2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治疗后睡眠障碍总有效率为83.72%,对照为39.53%,观察高于对照(P〈0.05),观察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高血压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方法将69例难TRS患者随机分为三,对照21例,采用传统的氯氮平治疗;短疗程25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长疗程23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观察样本的起效速度,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观察样本的评分变化、有效率,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样本的副反应,分别在MECT治疗开始后1,2,4,8,12周评定。结果短疗程、长疗程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t=11.31、9.54,P均〈0.01),长疗程、短疗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05);MECT治疗开始后各观察时段实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P均〈0.01),但实验之间的MECT开始后备时段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之间各观察时段TESS评分、WN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实验MECT治疗1周末W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P〉0.05)。结论与传统的药物治疗TRS比较,合并MECT起效更快,有效率更高;但疗效并非随MECT治疗次数而增加;且短时观察有认知损害,但能迅速恢复;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治疗35例,肌注神经生长因子9000U,1次/日,疗程30天;对照35例,使用外观完全一样的无活性制剂.结果治疗有效率60%,对照有效率17.14%,差异非常显著(x2=13.57P≤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无严重的毒副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治疗 正己烷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究并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观察,每组30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观察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比较2护理效果。结果:2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比较,对照患者所有指标得分均低于观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感,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有效增强了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实际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个体化延续治疗 生命质量 影响
  • 简介: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疾病,约有25%的成年人表示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意,10%~15%的成年人失眠问题影响其日间状态.失眠是指在适宜的睡眠时机和睡眠环境中。

  • 标签: 失眠 治疗 睡眠疾病 睡眠环境 成年人
  • 简介:本文讨论了眩晕及相关疾病的生理学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眩晕的药物类型包括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物、苯二氮卓类、钙通道拮抗剂和多巴胺受体拈抗剂。这些药物通常具有多种作用。它们可缓解症状发作的强度(如前庭抑制剂)或影响其潜在的疾病过程(如在前庭性偏头痛病例中使用钙通道拮抗剂)。其中大多数药物,特别是那砦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还具柯调节前庭损害代偿速度的作用。近几年来,这一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现在经常推荐患者进行前庭康复性物理治疗以促进前庭功能代偿。因此,只有当治疗医师对所应用药物的药理学知识及其确切的药理学作用了如指掌时,才能进行最恰当的眩晕治疗。眩晕有4大类病因,相应的病因有共特定的药物治疗方案。耳源性眩晕包括内耳疾病如Meniere病、前庭神经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双侧前庭神经麻缚。对于Meniere病和前庭神经炎这2种疾病,前庭抑制剂如抗胆碱能药物和苯二氮卓类有效。对于Meniere病,限盐和利尿剂治疗可预防复发;对于前庭神经炎,现在仅推荐短期应用前庭抑制剂。对于BPPV和双侧前庭神经麻痹,目前并不推荐进行药物治疗,但物理治疗者非常有效。中枢性眩晕包括与偏头痛或某些卒中有关的眩晕。偏头痛柏关性眩晕的治疗主要依靠预防性药物,如L型钙通道拮抗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β-受体阻滞剂。对于卒中患者或其他脑干或小脑器质性病变患者,推荐给予一种联合试用前庭抑制剂和物理治疗的折衷性治疗方法。精神性眩晕的发生与惊恐、焦虑性疾病和广场恐怖症有关。苯二氮卓类是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未确定的和原因不明的眩晕由其他许多诊断组成,对这些患者的处理建议采用经验性方法,试验性联合应用“全效药物”�

  • 标签: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抑制剂 偏头痛 前庭功能 治疗方案
  • 简介:癫痫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即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后也仍须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drug,AED)一段时间。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癫痫的发作,同时没有或少有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70%~80%的癫痫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临床发作可以获得缓解。

  • 标签: 抗癫痫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发作 治疗方法 DRUG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脊柱脊髓疾患.在美国,每年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8~55/100万人,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0~12000例患者.我国尚无详细统计资料,但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其发生率必然会逐年增加.

  • 标签: 脊髓损伤 甲泼尼龙 神经节苷脂 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8-32岁错he畸形并伴有一定程度不良心理表现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正畸配合心理治疗。结果12例患者的不良心理表现均有明显改善或消除。结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可行的。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心理治疗 临床应用 配合应用 治疗过程 心理表现
  • 简介:目的:研究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用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差异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宝山区顾村菊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每组70例。观察组接受替米沙坦20:00用药,对照70例替米沙坦8:00用药,比较2患者疗效及睡眠质量差异。结果:观察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治疗后有58例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血压类型转变率82.9%,明显高于对照(62.9%)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和对照PSQI评分分别为(7.78±2.34)分、(7.43±2.16)分,治疗后分别为(4.15±1.22)分、(7.36±2.15)分,观察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P〈0.01)。结论:替米沙坦20:00用药相较于8:00用药,其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更有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转变为杓型高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米沙坦 非杓型高血压 不同时间 转化率 睡眠
  • 简介: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氯哌啶醇肌肉注射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兴奋躁动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根据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项目中P4(兴奋)、P7(敌对性)、G6(抑郁)、S1(愤怒)、S2(延迟满足困难)和S3(情感不稳)的因子分,将兴奋性精神分裂症123例,分成3,轻度、中度、重度,各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治疗,采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有效率90%。显效率80%。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有效率85%,显效率73%,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有效率90%,显效率85%,均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仅表现为头昏、头痛等副反应。结论:氯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均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并少有副反应。

  • 标签: 利培酮 氟哌啶醇 针剂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A,132例)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B,140例)。另有C为西咪替丁治疗(76例)。观察各组治疗3d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A、B、C三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分别为53.79%、86.43%、26.32%,抑酸率(胃酸pH值≥6)分别为67.42%、95.00%、38.16%;无论是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还是抑酸率,B均明显优于A和C(P〈0.01)。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能有效地控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 标签: 奥美拉唑 重症脑病 应激性胃黏膜损害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性。方法将收治的6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其中335例采用YL-1微创穿刺手术,288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种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穿刺有1例患者因新鲜出血行骨瓣开颅。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是经典术式,微创穿刺术亦有明确疗效,且操作方法简便、创伤小,住院周期及花费少,在临床应用中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赛乐特合并小剂量维思通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方法用赛乐特合并小剂量维思通联用与赛乐特单用对照,治疗4周再治疗前、治疗后2、4周末分别用HAMD17项评定,经统计学处理.结果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赛乐特合并小剂量维思通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见效较快.

  • 标签: 赛乐特 小剂量 维思通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难治性抑郁症
  • 简介:目的对枕角穿刺和前角穿刺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将自发性脑室出血病人49例随机分治疗24例在入院6h内行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对照25例在入院6h内行前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其余基础治疗基本相同。结果治疗脑室积血吸收较对照快,治疗死亡率较对照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可以更加早期清除脑室出血,降低死亡率,其疗效优于前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穿刺 尿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各30例,治疗使用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1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00%,刺激时间50s,刺激间歇5s,连续刺激1500次),对照使用伪刺激治疗(刺激部位、频率、时间、间歇、次数都同治疗,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2均1次/d,连续2周。对2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患者经rTMS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P〈0.01)。结论:rTMS可有效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并缩短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可靠。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非器质性失眠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每组38例,观察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照仅仅接受康复训练,对2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结果: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好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护理的方式,疗效突出,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中风后遗症 针灸 康复训练
  • 简介: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卒中作为一个常见且严峻的医疗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能有效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药物.但由于受到狭窄治疗时间窗(3h)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影响,t-PA的溶栓治疗受到限制,仅有3%的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其余97%的患者仍接受一般治疗.因而,卒中作为一个难以治愈的疾病,需要对现存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并加大对新疗法的研究力度.……

  • 标签: 神经保护 血栓溶解术 卒中 缺血性
  • 简介: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轻中型颅脑外伤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每组68例,分别命名为观察与对照,对观察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对照患者采用普通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分别对2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经比较,观察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综合功能都明显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综合功能的恢复,在医学临床领域具有显著的护理意义。

  • 标签: 舒适护理 轻中型颅脑外伤 睡眠质量 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