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信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预警系统及通讯终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成效及所存在问题,并对信息系统在我国未来发展提出方向,为我国护理安全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

  • 标签: 信息系统 用药安全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抑癌基因DLC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表达和功能.方法收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手术切除胶质瘤标本39例及同期行颅脑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正常脑组织1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LC1mRNA表达;将质粒pCS2-DLC1转染体外常规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同时用空载体pCS2-MT转染作为对照组,转染后36h应用Westernblot检测DLC1表达标签蛋白Mvc,应用MTT检测U251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DLC1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Ⅰ级胶质瘤组织DLC1mRNA表达水平高于Ⅱ、Ⅲ、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分别为44.20、30.23、32.25、31.0,H=18.818,P=0.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DLC1标签蛋白Mvc在pCS2-DLCI转染组细胞呈过表达,在pCS2-MT转染组细胞无明显表达;MTT检测显示pCS2-DLC1转染组U251细胞吸光度值高于pCS2-MT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高表达DLC1可能促进胶质瘤形成和发展.

  • 标签: 伸经胶质瘤 DLCl基因 细胞增殖
  • 简介:物质依赖是一种慢性脑病,睡眠障碍则是由睡眠质量或时序改变而引起机体功能紊乱综合征。代谢相关因子在睡眠-觉醒节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物质依赖发生发展。本文就代谢相关因子在物质依赖睡眠障碍研究作简单综述。

  • 标签: 代谢相关因子 物质依赖 (成瘾) 睡眠障碍
  • 简介:  卒可促使静脉血栓栓塞(VET)发生率提高,卒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与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相当.不同研究报道肺栓塞发生率变化较大.国际卒中试验(IST)发现未进行预防性治疗患者肺栓塞发病率为0.9%,因该研究未对肺栓塞进行系统筛查,故测得发病率可能较实际值偏低.……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突发事件救护护士真实心理体验。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不同科室9名参与群体突发事件救治护士。结果:护士在突发事件救治心理反应有5个主题:紧张和恐惧感、悲伤感、职业责任感和愤怒感、不可控感以及创伤后应激反应,主要采取寻找最有效个人宣泄方法及回避应对方式。结论:突发事件救治护士心理疏导至关重要,管理者应在硬件支持尤其是物资方面准备充分,做到有备无患。

  • 标签: 突发事件 护士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创建连续护理模式信息化平台,使临床及社区护士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及手段服务于慢性病患者动态管理与随访分析。方法: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数据库,利用PHP+APACHE+ACCESS研制“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从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及基本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结果:建立了与纸质调查表形式一致可视界面进行数据录人。使医院-社区-患者3方面实现信息共享。结论: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使连续护理应用于慢性病患者动态管理及随访分析得以实现,为医院社区实现转诊提供信息保障,为医院、社送及患者提供检索便利,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全面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电子健康档案 信息共享 动态管理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术;ICP监测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再出血:ICP监测组为2例(8%),对照组为8例(32%);术后并发症:ICP监测组为5例(20%),对照组为12例(48%);两组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时间:ICP监测组为(12.08±3.46)d,对照组为(14.44±4.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监测颅内压值变化,指导合理治疗措施,可降低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及脱水剂对肝肾功能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平均住院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持续颅内压监测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符合急诊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2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组)进行术全程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并与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25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预后影响。结果治疗组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有助于术精确控制性减压,减少术、术后并发症,术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创伤 控制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手术安全性和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病人临床资料,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62.4%±3.5%,均行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并对病人进行短期和中期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结果: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及形态15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7例,减少70%4例。围手术期急性支架内栓塞2例。所有病人平均随访(22±2)个月,发生轻度支架内再狭窄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4例.无明显改善2例。短期随访血管狭窄率为0-50%,平均10.1%±2.0%;中期随访血管狭窄率为0-60%,平均12.2%±2.3%;其平均狭窄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lek评分为1分24例,4分2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

  • 标签: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药物洗脱
  • 简介:目的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胸苷磷酸化酶(TP)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及其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关系。方法选取病例50例,记录病例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正常脑组织病例5例,鼠抗人单克隆抗TP抗体选取乳腺炎石蜡标本1例(阳性对照)。鼠抗人单克隆抗CD34抗体选取扁桃体炎石蜡标本1例(阳性对照)。将上述符合条件病例蜡块每例切片3张,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它们TP、CD34表达。结果5例正常尸检脑组织TP表达均阴性(-);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TP阳性表达率及微血管密度(MVD)值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WHOⅠ-Ⅱ级)(P〈0.05)。且口表达与MVD明显正相关(r=0.692,P〈0.05)。结论TP及MVD可以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病理分级及判定预后参考指标。

  • 标签: 胸苷磷酸化酶 微血管密度 星形胶质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术前进行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白质纤维束与肿瘤关系,测量肿瘤实质区和周边水肿区FA值。结果颅内胶质瘤所致白质纤维异常有三种基本改变:移位、浸润和破坏。19例10例移位伴破坏,5例单纯浸润,4例浸润伴破坏;肿瘤实质区和周边水肿区FA值与对侧大脑白质FA值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肿瘤实质区和周边水肿区FA值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胶质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关系,FA值不能区分肿瘤实质与周边水肿区。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面肌肌电图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72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术仔细辨别并处理责任血管,通过实时记录面肌肌电反应了解减压效果。结果60例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6例单纯性蛛网膜粘连或增厚,6例存在隐匿性责任血管。术后异常肌电图波形完全消失54例,基本消失16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7例,部分消失14例,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8.6%(71/72)。结论面肌肌电图监测可实时了解术减压效果,对面肌痉挛MVD,尤其是隐匿性责任血管所致面肌痉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肌电图监测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索、研究锁孔(微骨孔)技术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和动脉瘤,回顾性总结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治疗517例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经验。方法对439例颅内深部肿瘤,包括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经锁孔(微骨孔)技术切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517例手术死亡2例(占0.4%),在439例颅脑肿瘤全切肿瘤396例(占90.2%),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21例。结论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颅内肿瘤 颅内动脉瘤 锁孔技术 显微外科
  • 简介: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循环储备等,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脑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过扩张或收缩,维持脑血流稳定或调控脑血流量以适应脑功能需要,其功能受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是缺血性卒独立危险因素[1-3].……

  • 标签: 脑血管储备 经颅多普勒 乙酰唑胺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脑内肿瘤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波谱检查临床资料,对其经临床手术、病理诊断证实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S提示肿瘤72例,病理证实70例;脑脓肿1例,病理证实1例;MRS提示囊性占位2例。胶质瘤MRS表现为NAA明显降低或降低,Cho升高,肿瘤周围脑组织呈类似改变;脑膜瘤MRS表现为NAA消失或降低,Cho升高或明显升高,Cr信号降低,可见到Ala峰,肿瘤周围脑组织相对正常;转移瘤MRS表现为Cho明显升高,NAA明显降低,而瘤旁脑组织MRS波形基本正常;淋巴瘤MRS表现为肿瘤区域NAA降低,Cho升高或明显升高,并可见到Lip峰。结论MRS作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对脑内肿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波谱(MRS) 脑肿瘤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3.0TMRI在伽玛刀应用。方法50例病人安装配有绝缘立柱头架后,使用4通道头线圈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先调节适配器位置及调整框架水平,再根据颅内不同类型病变及临床要求进行不同序列扫描,最后行MRI定位图像验证、图像变形验证及剂量计划设计时Z值验证。结果50例均获得清晰定位图像资料。定位图像验证测量每边基准点间距离相等;MRI图像变形验证测得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接近于1;伽玛刀计划系统定位坐标Z值大小与本组数值一致。结论3.0TMRI成为伽玛刀治疗技术中一种极其重要手段和质量保证。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伽玛刀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头皮脑电图(EEG)偶极子定位方法在癫痫手术病人中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在84例难治性癫痫手术病人中,术前在发作间期头皮EEG上用偶极子定位方法定出痫源发放(epileptogenicdischarges)位置,术以ECoG(皮层脑电图)及深电极记录确定致痫区,对比偶极子定位准确性,按EcoG定出位置直接对致痫区进行手术处理,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结果在颞叶癫痫,偶极子定位与EcoG及深电极定位完全一致;在额、顶、枕叶癫痫,偶极子位置误差为10~15mm。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80例71%病人无癫痫发作,25%病人发作减少75%以上,手术有效率96%。结论头皮EEG偶极子定位方法无创、准确,相当于脑磁图,可避免创伤性检查用于癫痫病人术前定位。

  • 标签: 癫痫 外科手术 头皮脑电图 偶极子定位
  • 简介:1病例简介例1,中年女性,因“头晕、言语不清14d”于2009年5月1日入院。患者14d前突然出现头晕,自觉言语不清,恶心,未呕吐,饮水偶有呛咳,全身乏力,肢体活动基本同前,在当地卫生室应用丹参、苦碟子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14d,病情无缓解,以“脑梗死”收入院。既往史:15年前出现不明原因低热、面部盘状红斑、双手指关节疼痛肿胀,脱发,

  • 标签: 狼疮 神经精神性 症状和体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模拟医学教育是一种新教学和培训模式,可以帮助医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学习解决特定临床问题流程,这种新模式在将今后神经病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神经病学教学中使用模拟医学教育必要性、目前现状以及今后课程设计重点。

  • 标签: 模拟医学 神经病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