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IVAP)在肿瘤患者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住院部收治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彩超引导下PICC组与IVAP组,各30例。结果:彩超引导下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17.18±1.23)min,明显短于IVAP组(20.36±2.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彩超引导下PIC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67%)明显高于IVAP组(73.33%),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IVAP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出院时,彩超引导下PICC组情绪功能与躯体功能EORTC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与I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彩超引导下PICC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I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与IVAP相比,彩超引导下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价值更显著,且具有简便、安全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低剂量与超低剂量胸部CT在不同类型肺结节复查应用。方法:选取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发现肺部孤立性非钙化结节(大小5~30mm)且于6个月后遵医嘱复查CT患者共100例,采用低剂量(50mA)与超低剂量(25mA)对所有复查患者行胸部CT扫描,并比较低剂量与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结果。采用西门子SyngoMMWPVE40A工作站,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自动计算肺结节体积,计算两次测量结果相对体积差值(relativevolumedifference,RVD),若RVD≤10%表示体积计算结果合理,RVD>10%表示体积计算结果不合理。结果:100例肺部孤立性非钙化结节患者两次体积测量合理率为78.00%,相关系数r=0.996,两次体积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D95%CI为-0.14~0.14,有4例在95%CI以外,基本RVD趋于一致。胸膜旁型结节和毛刺型结节RVD不合理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节。结论:50mA低剂量与25mA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测量肺结节体积相似性较高,对于测量肺结节体积具有一定意义。对于毛刺型结节和胸膜旁结节,宜采用25mA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

  • 标签: 胸部CT 肺部孤立性结节 复查 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监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作用。方法:将112例需进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随机分为CDFI监测组和常规操作组,每组56例。比较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拍胸片后是否需再操作。结果:CDFI监测组和常规操作组首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8.21%(55/56)、85.71%(48/56),置管时间分别为(5.64±2.44)min、(7.82±6.90)min,术后胸片发现导管位置异常分别为0%及10.71%(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监测下行PICC置管可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和再操作次数,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级在甲状腺微小癌(TMC)超声检查应用。方法对最大径≤1.0cm2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322个甲状腺结节进行TI-RAD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甲状腺良性结节多见于TIRADS2级、3级、4A级类结节,恶性结节多见于TI-RADS4A级、4B级、5级结节;两者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0,P<0.01)。其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3%(110/148)和75.9%(132/174)。超声TI-RADS分级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结论TMCTI-RADS分级可较好地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鉴别。

  • 标签: 甲状结节 甲状腺微小癌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ltrasound-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US-FNAB)在甲状腺微小结节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US-FNAB患者甲状腺微小结节细胞学检查结果,对照相应手术后病理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分析US-FNAB在甲状腺微小结节定性诊断价值。结果:US-FNAB细胞学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5%(91/93)、88.89%(24/27)、95.83%(115/120)、96.81%(91/94)和92.31%(24/26);穿刺标本不满意率为10.37%(17/164)。结论:US-FNAB在甲状腺微小结节定性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细针穿刺抽吸 甲状腺微小结节 定性诊断
  • 简介:乳腺疾病检查方法,乳腺钼靶X线摄影术因其简便快捷、准确率高而被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乳腺钼靶X线摄影通过应用自行设计椭圆形局部压迫板,在局部点压摄影可改善腺体重叠所造成影响,使病变区域组织得到充分压迫,图像达到最优化,提高局部乳腺组织结构清晰度。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局部点压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摄影 局部点压 乳腺疾病
  • 简介:近年来,低辐射剂量扫描因其辐射损害较低,越来越多应用于CT检查,低浓度对比剂低毒副作用优势也受到研究者关注,但将两种技术相结合研究较少。本文就胸部CT增强扫描中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剂应用与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标签: 低辐射剂量 低浓度对比剂 胸部CT增强扫描 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
  • 简介: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行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者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SMI及CEUS检查,比较3种技术在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显示差异,并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灌注模式,分析其灌注特点,最后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5例膀胱占位性病变患者共36个病灶,其中膀胱恶性肿瘤31个、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个、腺性膀胱炎3个。SMI与CEUS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CDFI(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提示恶性病灶35个,造影表现为快进慢退高增强;腺性膀胱炎1个,造影表现为慢进同退等增强。CEUS诊断准确率为88.9%。结论:SMI与CEUS均能提高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显示率。CEUS能实时观察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具有较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微血管显像 超声造影 膀胱占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TI-RADS)分级对诊断甲状腺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75例并进行外科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aspiration,FNA),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侧甲状腺进行扫查。根据TI-RADS对甲状腺结节分级,选择TI-RADS3~5级患者63例(81个病灶),将甲状腺TI-RADS分级情况与病理切片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TI-RADS分级对鉴别甲状腺癌效能。结果:在63例患者(81个病灶),病理学活检结果显示,28个TI-RADS3级病灶,良性23个(82.14%)、恶性5个(17.86%);32个TI-RADS4级病灶,良性5个(15.63%)、恶性27个(84.37%);21个TI-RADS5级病灶,良性0个(0)、恶性21个(100%)。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7%和82.14%。TI-RADS3~5级病灶纵横比边缘、边界、钙化、血管充盈、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在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应用TI-RADS分级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利用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测量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量(CBF),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方法:收集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示高信号证实为急性、亚急性脑卒中19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发病〈3d)6例,亚急性脑卒中(发病〈2周)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ASL及MRA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得到CBF图,选取ROI测量灌注异常区CBF值,根据镜面对应原理测出对侧相应区域CBF值,在DWI上勾画梗死灶形状并测量其面积大小,由2位有经验影像诊断医师对血管MRA作出诊断。结果:19例脑卒中病灶侧和健侧平均CBF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例ASL示病灶范围大于DWI上范围。结论:3D-ASL不仅能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定性、定位诊断,还能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有望成为脑血管病常规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测和诊断。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观察脑梗死后主要代谢物:N-乙酰基天冬氨酸(NAA)、乳酸(Lac)、脂质(Lip)、胆碱(Cho)、肌酸(Cr)在病灶区、对侧镜像区及最终可存活区分布状况,分析急性脑梗死代谢物变化规律,以获得可存活区MRS特征及评定标准。方法对32例发病时间在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检查方法,并在30d后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测量梗死中心区、对侧镜像区及最终可存活区物质代谢改变。结果初检时病灶中心NAA水平较对侧镜像区降低;Lac峰及Lip峰出现并重叠。可存活区MRS特征为:NAA水平与对侧镜像区比较差异不明显,与病灶中心比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c水平升高,但较病灶中心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存活区未见明显Lip峰。结论应用MRS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区域代谢物浓度可预测急性脑梗死最终存活区。

  • 标签: 磁共振波谱 脑梗死 可存活区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在低场MRIGE序列表现。方法:对经手术或临床证实48例共54条损伤侧副韧带进行回顾性MRI对比观察。结果:54条侧副韧带损伤,单纯胫侧副韧带27条,单纯腓侧副韧带18条,两侧侧副韧带同时损伤10条。Ⅰ级侧副韧带损伤27条;Ⅱ级侧副韧带损伤17条;Ⅲ级侧副韧损伤10条。30例(62.5%)出现并发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19条。后交叉韧带损伤14条,半月板损伤18个,骨挫伤及骨折11例,关节囊积液30例。结论:GE序列能缩短检查时间,清晰显示膝关节侧副韧带解剖结构,准确诊断侧副韧带损伤并能进行分级,发现多种并发症,宜列为膝关节外伤常规扫描序列。

  • 标签: GE序列 侧副韧带损伤 低场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HEHE)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HEHE患者共31个病灶和43例HCC患者共43个病灶CEUS图像,观察病灶增强特点。结果:31个HEHE病灶,16个整体增强,8个树枝样增强,7个环状增强;而43个HCC病灶,41个整体增强,1个树枝样增强,1个环状增强(P<0.05)。在增强时相上,11个HEHE病灶快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增强,20个病灶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同步增强;而41个HCC病灶快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增强,2个病灶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同步增强(P<0.05)。在增强强度达峰值时,13个HEHE病灶呈等增强,10个病灶呈高增强,8个病灶呈低增强;而38个HCC病灶呈高增强,5个呈等增强(P<0.05);23个HEHE病灶增强均匀,8个病灶增强不均匀;而27个HCC病灶增强均匀,16个增强不均匀(P>0.05)。所有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减退呈低回声改变,但HEHE减退时间快于HCC(P<0.05)。结论:CEUS在HEHE与HCC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quantification,VTIQ)技术在不同直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TI-RADS)4类结节诊断价值,并与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VTI)技术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01个甲状腺TI-RADS4类结节VTIQ和VTI图像资料。甲状腺TI-RADS4类结节按不同直径(≤10mm和>10mm)分成两组,VTIQ以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表示,评价VTIQ、VTI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比较。结果197例患者201个结节,恶性结节104个,良性结节97个。结节直径≤10mm者95个,VTI、VTIQ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1.25%、80.85%、81.05%、0.811,87.50%、78.72%、83.16%、0.831,95.83%、78.72%、87.37%、0.873。结节直径>10mm者106个,VTI、VTIQ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3.93%、72.00%、78.30%、0.780,76.79%、78.00%、77.36%、0.774,96.43%、60.00%、79.25%、0.782。结节直径≤10mm组VTI和VTIQ两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直径≤10mm组VTI和VTIQ两者联合诊断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I、VTIQ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均有诊断价值,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可作为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重要辅助手段。VTI和VTIQ联合诊断直径≤10mm结节优于各自单独诊断,随着结节增大,两者联合诊断效能降低。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高频超声、X线钼靶在社区妇女普查诊断早期乳腺癌优缺点,探讨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6月进行妇女乳腺癌筛查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23例早期乳腺癌(TisN0M0和T1N0M0)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0%(20/23),表现为实性占位16例,3例伴针尖样钙化,15例可见血流信号,4例为低回声区。X线诊断符合率为69.6%(16/23),表现为肿块影14例,边缘模糊及伴毛刺者5例,有小分叶3例,有毛刺及血管征者3例,合并钙化影者5例。1例局部未见肿瘤影,1例表现为微小钙化。高频超声、X线钼靶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高频超声在社区妇女乳腺普查对早期乳腺癌发现有重要价值,联合X线钼靶可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高频超声 X线钼靶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SS)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关系及其WSS分布。方法选取42例健康者(对照组)和83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其中高血压患者依颈总动脉IMT分为IMT正常组(33例)和IMT增厚组(50例),采用血流WSS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绘制颈总动脉WSS三维空间分布图,分析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WSS空间分布特点。结果高血压组无论IMT是否增厚,其颈总动脉WSS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颈总动脉WSS较IMT正常组低[(2.87±0.59)dynes/cm2vs.(4.26±1.18)dynes/cm2,P〈0.05]。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IMT与WSS呈负相关(r=-0.76)。结论高血压患者在IMT增厚前颈总动脉WSS已开始下降,WSS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监测指标。

  • 标签: 超声 壁面剪应力 内中膜厚度 颈总动脉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迭代重建技术结合低对比剂用量在肝脏病灶扫描应用。方法:前瞻性地将60例肝脏占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组)采用滤过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常规对比剂用量(1.5mL/kg),B组(双低剂量组)采用AIDR3D重建+低对比剂用量(1.0mL/kg)。对两组图像主观噪声、总体质量及是否达到诊断要求,按1~5分(1分最差,5分最优)予以评分。定量计算两组图像有效辐射剂量、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计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test)。结果:B组有效剂量较A组降低约32.1%;主观评估,B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估,B组图像噪声低于A组,CNR与SNR高于A组(P〈0.05)。结论:低对比剂剂量结合AIDR3D重建技术,在降低CT辐射剂量及减少造影剂用量条件下,仍可得到符合诊断标准图像。

  • 标签: 对比剂 计算机断层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基于体积参数蛋氨酸(methionine,MET)PET显像在胶质瘤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36例胶质瘤患者METPET图像并以此图像数据为基础计算相应体积参数。结果:基于METPET图像体积参数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分级胶质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当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时,WHOⅡ级与Ⅲ级胶质瘤之间体积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基于METPET代谢体积参数对胶质瘤诊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特殊摄取情况。

  • 标签: 蛋氨酸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碘基图在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成分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能谱模式扫描4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宝石能谱成像软件上获得各组能谱曲线图、碘基图像和水基图像,计算斑块标准化碘浓度,即标准化碘浓度=斑块碘含量/主动脉碘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4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73处,其中脂质成分21处,纤维成分40处,血栓样组织12处.不同类型非钙化斑块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名医师对图像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K=0.672).结论:CT能谱成像通过对碘含量进行测定,对不同性质斑块成分鉴别有较大意义,可早期提示脂质成分等不稳定斑块,为明确斑块性质提供量化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性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18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性腋窝淋巴结,除2枚b值=2000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mm和9.9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000、1500和2000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mm2/s和(0.52±0.17)×10-3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mm2/s、(0.81~1.09)×10-3mm2/s、(0.65~0.92)×10-3mm2/s、(0.49~0.74)×10-3mm2/s和(0.43~0.61)×10-3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和6枚(19.4%,6/31);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mm(9.3~28.1mm)。结论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检出。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