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氯沙钾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p-JAK2、p-STAT3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DN模型组(DN组)、氯沙钾组(L组)。采用单次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法建立DN大鼠模型,周期12周。实验12周末检测大鼠血糖、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p-JAK2、p-STAT3、VEGF表达。结果:实验12周末,模型组大鼠血糖、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p-JAK2、p-STAT3、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氯沙钾组大鼠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肾组织p-JAK2、p-STAT3、VEGF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氯沙钾可能部分通过调控p-JAK2、p-STAT3及VEGF的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氯沙坦钾糖尿病肾病p-JAK2 P-STAT3 VEGF
  • 简介:目的观察氯沙联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0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氯沙组、EGCG组、氯沙+EGCG组。EGCG组和氯沙+EGCG组每周给予ECd2G10mg·kg^-1腹腔注射,氯沙组和氯沙+EGCG组每天给予氯沙40rag·kg^-1灌胃。分别测定各组4、8、12周时血肌酐(Cr)、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低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肾皮质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通路NADPH氧化酶Nox4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肾皮质蛋白NADPH氧化酶Nox4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Cr,BUN,TG,CHOL,HDL,LDL,24hPr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氯沙组、EGCG组、氯沙+ECa2G组大鼠Cr、24hPro有显著减少(P〈0.05),但GLU,BUN,TG,CHOL,HDL,LDL均无明显减少(P〉0.05)。与氯沙组和EGCG组比较,氯沙+ECA2G组Cr,GLU,BUN,TG,CHOL,HDL,LDL,ALB,24hPro均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P〉0.05)。在第4和12周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明显;与糖尿病组比较,氯沙组、EGCG组、氯沙+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均显著改善;与氯沙组比较,EGCG组、氯沙+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缓解更加明显;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明显融合,氯沙组少量融合,而EGCG组和氯沙+EGCG组足细胞基本完好。糖尿病组Nox4蛋白表达最高;与EGCG组和氯沙组比较,氯沙+EGCG组Nox4蛋白表达均降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更加显著(P〈0.05)。第4、8、12周NADPH氧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氯沙坦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造成经济上的负担。DKD的综合治疗不仅可改善以白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同时还可以减少与之紧密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如果我们能够在糖尿病发生的早期开始综合治疗,就能够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即便在DKD早期,如果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使血糖、血压和血脂都达到目标,可使早、中期的DKD逆转。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综合治疗 肾脏病 心血管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主要表现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EGFR抑制剂埃替尼(Erlotinib)对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MTT试验观察埃替尼对SW1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其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埃替尼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埃替尼呈剂量-时间相关地抑制SW13细胞增殖,药物作用24h时IC50为20.51μmol/L;埃替尼可以诱导SW13细胞凋亡,处理24h后,空白组早期凋亡率为(1.62±0.21)%,20μmol/L埃替尼治疗组为(13.49±0.4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埃替尼对SW13细胞周期分布无影响。埃替尼下调p-ERK蛋白表达水平,但不影响p-mTOR表达水平。结论埃替尼可以抑制SW13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凋亡、抑制ERK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埃罗替尼 肾上腺皮质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其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间,利用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患者共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例近距离照射治疗患者术后1.5~4.5个月,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手术时间30~50min,取出粒子o~5颗。采用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推荐分级表评估电切术后尿道症状,随访6~19个月,尿道症状0级2例,Ⅰ级6例,较术前(Ⅳ级)显著改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生化复发患者1例,加用内分泌治疗;其余患者PSA为(0.42±0.40)ng/ml,无PSA生化复发。结论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是安全有效的,且电切后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近距离照射治疗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四区分割法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切术(F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应用FPKRP治疗的BPH患者253例,记录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收获的前列腺组织质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RUV)的变化。术后随访时间为5年。结果共189例患者获得5年随访。至随访结束,患者平均IPSS、QOL评分、Qmax及RUV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KRP治疗BPH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不受前列腺大小限制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高龄高危BPH患者;术后3个月患者的排尿症状即可得到明显的解决,且能够在为期5年的长期随访中表现出持久而稳定的疗效,适合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 前叶 术后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188例(高频电容场治疗+心理治疗+前列腺按摩+α-受体阻滞剂等),对照组158例(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分别治疗6~8周,并随访6~8周,对两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8周,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48.1%,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满意,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标签: 综合治疗 物理疗法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 简介:本研究通过观察2微米激光犬前列腺切除术(two-micronlaserresectionoftheprostate,TmLRP)后前列腺部尿道创伤修复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化方式并评估该再上皮化方式的效果。选取15只成年健康雄性中华田园犬,分别行2微米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及部分膀胱颈黏膜切除术,于术后3天、1、2、3及4周处死动物,留取前列腺部尿道及膀胱颈标本,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创面再上皮化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创面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CK14)、CK5、CK18,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素(ChromograninA,CgA)、尿斑蛋白(uroplak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II受体(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ypeIIreceptor,TGF-βRII)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创面CK14、CK5、CK18和SynmRNA表达,VanGieson染色分别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和膀胱颈创面胶原纤维表达量。结果显示,前列腺部尿道由创面下残余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再分化完成再上皮化过程;创面下增殖的前列腺上皮细胞表达CK14,CK5,不表达CK18、Syn和CgA,再生上皮术后3周开始表达uroplakin。增殖的前列腺细胞和再生上皮高表达TGF-β1和TGF-βRII,表达强度与创面修复再上皮化时间密切相关。与膀胱颈创面相比,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化完成快,创面下胶原纤维形成少。因此,源自创面下前列腺基底细胞的再上皮化方式可能是机体实现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的最佳修复方式。

  • 标签: 基底细胞 良性前列腺增生 再上皮化 2微米激光 创伤愈合
  • 简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其中Ta占70%、T1占20%、Tis占10%。不同组间的肿瘤生物学特性有显著不同,依据临床和病理学的指标,对此类肿瘤按照复发和进展的风险以及预后的不同又可分为低危、高危及中危组。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手术指征 高危 肿瘤生物学特性 黏膜下层
  • 简介:Austoni和Egydio开创的治疗佩尼氏症的手术方法主要基于几何学原理。本文主要报道我们对Austoni方法进行的改进以及我们的多中心经验,同时提供一些技巧和要决,使得该方法操作起来更容易。手术在意大利的三个研究所分别进行。我们用牛围心胶原基质片(Hydrix)植入了小的轻型轴向假休(VIRILlSI,Ф7Fr.)以遮盖白膜上的损伤。行此手术的患者为2005年9月到2010年1月间的60名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范围:44—76岁)。术后,轴平均伸长了2cm(range1.2-2_3cm),阴茎的反屈畸形完全被修复了。39名患者的性功能存60天后恢复.14名在90天后,7名在120天后。IIEF分值术前为15.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后,升高到23。与自然性交(80%以上的夫妇)和阴茎自然长发和围长有关的VAS分值结果也非常好。这种轻型移植物主要是植入自然勃起时的海绵体组织的少量空间。这种方法简单易学易操作,心包膜的使用也加快了手术速度,因复杂的反心畸形而引起的包膜损伤也被修复了。

  • 标签: 移植物 阴茎 心包移植 佩罗尼氏症 假体
  • 简介:变性人有时候服用跨性别的激素是没有遵循医嘱的。我们研究了泰国的城市清迈中男性变女性变性人(泰国人妖)的跨性别激素的使用,以及他(她)们的功能性健康,心理健康情况。六十名泰国人妖被采访有关他(她)们使用跨性别激素以及他(她)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分别完成了修订版的生活取向测验以评定其乐观人格,社会功能的问卷,以及简易的健康调查36(SF-36)。同时,他(她)们被按照以下标准分为三类:从来不穿着异性的服装,有时候穿着异性的服装和经常穿着异性的服装。在这六十名受试者中,有四十四位服用跨性比激素有很长时间(9.7±6.1年)。他(她)们服用激素与想持久的穿着异性的服装有关,与功能性健康和心理健康无关。有50%的受试者过度的服用常用口服避孕药。有三个人注射了超过推荐剂量的雌激素。这些受试者的自我认可的比例很高,达到了83%,而不认可自己的人仅为17%,并且认可与不认可自己都和持续穿着异性的服装无关。这些人被父母和兄弟姐妹认可的比例也很高,分别为85%和89%。持续的穿着异性的服装对于乐观程度的评分,简易的健康调查36(SF.36)的评分和社会功能没有影响。被自己和父母接受和认可似乎没有影响大部分的功能健康和心理健康,然而不被兄弟姐妹接受会在社会功能和一般心理健康分量表上产生较低的分数。压力因素趋向于包括身体方面的因素,而非社会的因素。总之,没有遵循医嘱的服用跨性别的激素在泰国人妖中很普遍,并且有50%的受试者过度的服用了激素。人妖在自己和父母中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但是在兄弟姐妹中的认可度不高。今后需要更多的策略去更加合理的使用跨性别的激素。

  • 标签: 变性 跨性别的激素 功能性健康 乐观 健康 泰国男性变女性变性人(泰国人妖)
  • 简介:由于性传播疾病(STQ)发病率的快速上升,由此引起的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症日渐增多。本病多由性病性尿道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引起。由于病情复杂,临床变化多样,病程迂延易复发,一般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在最近几年中用中西结合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症100例,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中西医治疗 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症 性病性尿道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全身化疗+膀胱内灌注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两种方法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6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N0M0,~T3N0M0期)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36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全身化疗及膀胱灌注保膀胱方案治疗,20例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性化疗方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远期治疗指标、生存时间、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膀胱癌生存质量测定特异模块量表评分。结果保膀胱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根治组(P〈0.05);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与肠梗阻发生率方面低于根治组(P00.05)。术后随访3~57个月,平均29个月,保膀胱组远期治疗指标优于根治组(P〈0.05)。采用KaplanMcic,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保膀胱组多领域优于根治组(P〈0.05)。结论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辅助化疗+局部膀胱内灌注方案治疗T2N0M0~T3N0M0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治疗指标优,观察期内生存率相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保留膀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