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14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腹腔置管灌洗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其中13例病人均在较短的时间内痊愈(治愈率93%)。无穿刺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时间短、创伤小、疗效佳,确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胰腺炎 腹腔灌洗 微创性 外科手术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与CRC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CRC基因芯片GSE32323、GSE21510、GSE9348数据集,使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在DAVID数据库中对差异表达基因行GO和KEGG分析。应用STRING、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CRC的核心基因。结果:在三个数据集中共筛选出834个CRC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76个上调基因和456个下调基因。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裂、增殖、代谢等过程。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p53通路和细胞外基质蛋白通路。PPI网络共筛选出20个核心基因。结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基因芯片进行分析可为CRC发病机制、肿瘤标记物的筛选和治疗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生物信息学 微阵列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在95例PLC患者中,给予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43例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疼痛管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采用《行为医学量表》评价患者生命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量表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在43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好者38例(88.4%),显著高于42例对照组中的26例(61.9%,P<0.05);生命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结论疼痛管理有助于减轻晚期PLC患者的癌痛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应强化开展此工作。【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疼痛管理;生命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疼痛管理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大肠癌患者视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其它胃肠疾病患者50例视为对照组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视为健康组,对各组的胃肠肿瘤标志物,包括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各胃肠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同对照组和健康组CEA、CA72-4、CA19-9水平相比,实验组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各胃肠肿瘤标志物单独诊断的有效性、敏感性、特异性相比,联合诊断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中,胃肠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提升临床诊断的效果。

  • 标签: 胃肠肿瘤标志物 大肠癌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骨折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60例,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对综合组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治疗效果、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常规组、综合组骨折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10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5.10±10.25)分、(93.27±5.15)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70±1.28)天,少于常规组骨折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P<0.05)。结论:对骨折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骨折术后 应激性溃疡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30例HBeAg、HBVDNA均阳性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18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2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9例血清白蛋白上升为正常,24例HBVDNA阴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减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拉米夫定 治疗 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至我科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6例,随机分成观察、对照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开展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案,观察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的熊去氧胆酸治疗方案;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体重、血压和腰围变化,及肝功、血糖、空腹2h血糖、胰岛素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情况、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ALT、GGT、三酰甘油,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酶学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其疗效优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熊去氧胆酸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氧化驱动雾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接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00例,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各有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护理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SaO2浓度和治疗效果。结果: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SaO2浓度(98.3±1.2)%;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SaO2浓度(90.3±5.2)%,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发作期哮喘的患儿护理中应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提高SaO2浓度,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哮喘 急性发作期 氧气驱动雾化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sir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患者雨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胃癌患者,检测其体内胃癌组织中sirt1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对24个患者对等分为两组,降低其中一组12名患者的sirt1表达,记为A组,另外12名患者记为B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癌细胞发展情况并记录分析下调sirt1表达对癌症细胞的影响。结果:B组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有明显的扩散和恶化,而A组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基本没有任何扩散及发展。且A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8.33%,B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3.33%。结论:sirt1的表达对胃癌组织具有重要意义,下调sirt1表达有利于抑制胃癌细胞的扩散,且sir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胃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 标签: SIRT1 胃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以霉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病并食管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霉菌性食管炎临床表现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症状,及消瘦、发热等伴随症状。内镜表现食管黏膜白色或乳白色斑点及斑片样附着物,多呈条状融合,甚至融合成大片状白色苔样伪膜覆盖整个黏膜。结论临床及内镜医生应充分认识以霉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 标签: 霉菌感染 食管炎 艾滋病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的饮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糖尿病伴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院随机的分为参照组(n=36例),观察组(n=36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饮食护理干预。两组指标、并发症、满意度比较。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溃疡愈合时间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比参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伴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饮食护理干预效果尤其显著,可有效改善指标,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护理 消化性溃疡
  • 简介: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一共12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7年5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60例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一组(60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实施饮食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满意度91.67%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提升患者躯体、心理、社会以及物质生活评分,使其早期恢复身体健康,值得研究。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肝硬化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床边指数(BIS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及Ranson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人院后及时行BISAP、APACHEII及Ranson评分,比较三种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轻度、重度AP患者BISAP评分[(1.48±0.76)vs(2.72±1.81)]分、APACHEII评分[(2.82±2.18)ra(10.71±2.87)]分、Ranson评分[(1.68±0.35)ra(4.56±2.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01)。58例AP患者中预后不良8例,预后良好50例,两组三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0.05)。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预测敏感度分别为〇.76、0.65、0.64;APACHEII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2、0.78、0.94;Ranson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0、0.71、0.72。结论三种评分标准在预测AP严重程度上类似,但在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上APACHEII评分预测价值最大,临床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 标签: 床边指数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 RANSON评分 急性胰腺炎
  • 简介:背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EA)的新技术,已有研究证实该法治疗EA可行、安全、有效,但关于术中全层肌切开与环肌切开疗效差异的报道尚少。目的:探讨POEM治疗E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EA患者216例,行POEM治疗,其中全层肌切开133例,环肌切开83例。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观察手术前后Eckardt评分和食管直径改变、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并比较全层肌切开与环肌切开疗效有无差异。结果:21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OEM,操作时间平均为59.1min,隧道长度平均为13.3cm,肌切开长度平均为10.1cm。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Eckardt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6个月食管直径较术前显著缩小(53.7mm对30.8mm,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为13.0%(28/216)。患者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3.8个月),有效率为99.1%(214/216),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病例。全层肌切开与环肌切开相比,操作时间、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可作为EA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全层肌切开并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评估。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治疗结果 安全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乳头切开术(EPT)取石术后近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ERCP及EPT取石术的患者280例,分析ERCP及EPT取石术后近期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探索降低近期并发症的途径。结果280例ERCP及EPT取石术成功率为100.00%,出现并发症43例(15.3%),术后急性胰腺炎3例(1.07%),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38例(13.50%),出血2例(0.71%),胆道感染0例(0.00%),穿孔0例(0.00%),无与ERCP及EPT取石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ERCP及EPT取石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属于有创操作,可能会出现近期并发症。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术后鼻胆管引流和药物干预对减少近期并发症出现极其重要。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 简介: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老人户外活动的增加,老年人骨折渐增多,尤以下肢骨折常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易并发各种疾病,因此并发症的防治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1993~2003年我院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骨折542例,其中并发反流性食管炎30例,占5.5%,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 下肢骨折 并发症 反流性食管炎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M)与HBVDNA的关系.方法对257例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BVM与HBVDNA.HBVM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阳性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血清HBeAg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但部分HBeAg阴性或抗-HBe阳性患者也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结论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的情况及传染性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HBV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HBCAB阳性 HBeAg阴性 PCR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