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oftheLiverandBiliarySystem)》中译本已于2013年1月出版发行。该书由已故英国著名肝病学家希拉一夏洛克编著,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主译,国内著名的肝病学家贾继东、魏来、段钟平、成军教授和吉林大学的王广义、王江滨、王峰、王大伟、吴珊、所剑、李薇、傅跃文、徐红、姜尉国、高普均、付燕、吴杨等教授参与审校。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病科和传染科的部分医务人员参加了译校工作。希拉·夏洛克(SheilaSherlock)是世界一流的医生,她开创了肝脏疾病的研究,誉为肝病学之母、肝病学皇后。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她开始了从事肝病学研究时,这个专业还不存在。

  • 标签: 肝胆系统疾病 肝病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发行 出版 中文
  • 简介:由《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吉林省肝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吉林省消化医师分会共同主办;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肝病协作组、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大力支持的肝脏疾病转化医学论坛(长春)暨第三届长春国际消化性疾病暨肝病高峰论坛将于2011年7月29日至30日在长春召开。

  • 标签: 医学论坛 高峰论坛 疾病转化 肝病 长春 征文通知
  • 简介: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探讨IL-34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60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30例]纳入研究,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4水平,同时行血清生化和病毒学指标检测,分析IL-34与生化、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和肝硬化组血清IL-34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组较CHB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CHB组血清IL-34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288,P=0.026;rs=0.385,P=0.002),与HBV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325,P=0.011)。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IL-34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疾病进程相关。IL-34可能成为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免疫学靶点。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34 免疫学
  • 简介: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可以累计全身多个器官的慢性炎性伴纤维化的疾病,我科收治了一例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胰腺、胆道、肝脏和淋巴结的患者,在IgG4水平升高的线索上,完善影像学检查,积极进行鉴别诊断,结合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积极早期地应用激素治疗并密切随访,我们明确了诊断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肝内炎性假瘤
  • 简介:近年来,消化疾病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如IBD、小肠疾病、胰腺疾病等发病率不断升高,这就对广大临床医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消化内镜技术虽然发展很快,在临床解决了大量诊疗问题,但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为此,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3年10月25-27日共同举办此次学术会议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高级研修班,会议将邀请美国及国内、省内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 标签: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中西医结合学会 消化内镜 消化疾病 中医脾胃 征文通知
  • 简介: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原,但H.pylori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仍不明了。目的:在体外观察不同疾病来源的H.pylori菌株对人胃癌细胞系AG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AGS细胞分别与5株分离自胃癌和5株分离自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ylori共培养,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MMP-2、MMP-7和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作为细菌对照。结果:胃炎H.pylori菌株和大肠杆菌基本不影响AGS细胞MMP-2、MMP-7和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所有胃癌菌株均能上调MMP-2、MMP-7和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分离自胃癌和胃炎患者的H.pylori菌株对AGS细胞MMP-2、MMP-7和MMP-9表达的影响有所不同,说明不同疾病来源的H.pylori菌株在促细胞恶变能力上存在差异。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细胞系/AGS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选取64例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干预组(n=32,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432、11.977、11.469,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OAS量表中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个月时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固定,每日排便次数1-3次患者例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造口 连续护理 自我管理教育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直接胰胆管造影包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PTC),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gphy,MRCP)是近年来开展的胆胰疾病诊断新技术.我们自1997年6月~2000年12月开展MRCP和ERCP(或PTC)对胆胰疾病诊断价值自身对比的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前瞻性研究 胆胰疾病 MRCP 胆囊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的疗效,并分析该疗法对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参照组和无创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无创组实施常规方法+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指标为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和肺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无创组与参照组临床效果分布及总有效率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无创组和参照组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呼吸困难指数(BDI)均较治疗前对应远远降低(P<0.05),且无创组均远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无创组和参照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吸容积(FEV1)均较治疗前对应远远升高(P<0.05),且无创组均远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显著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对消化系统并发症及其他不良事件的控制作用也比较理想。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炎症因子 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