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重症感染心内膜炎(IE)的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手术治疗重症感染心内膜炎患者15例.术前常规抗生素治疗2~4周,均在全麻浅低温(28℃~32℃)下行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停跳液灌注或HTK液,采用连续大容量平衡超滤(4000~6000ml).结果体外循环(CPB)时间87~16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3~147min.2例肝素用量大,超过600U/kg,补充血浆及加用低分子肝素后ACT>480s,术后均顺利脱离CPB;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治疗重症感染心内膜炎的关键.重症感染心内膜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S)强烈,易出现肝素耐药、灌注压低等,采取大容量平衡超滤可明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利于术后恢复.敏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中年男性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E,ApoE)基因多态与血清血脂浓度的关系.方法检测244名40岁~60岁深圳男性血清血脂浓度,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ApoE基因.把入选对象按年龄分为40岁~45岁组(32名);46岁~50岁组(118名);51岁~55岁组(68名);56岁~60岁组(26名).结果不同年龄段中年男性血清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05).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防治指南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将人选对象分为高脂血症组(86名)及正常血脂组(158名),两组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为E3/E3,少见基凶型有E3/FA、E2/E3、E4/E3,未检出E2/E4型.E2/E2+E2/E3基因型频率高脂血症组低于正常血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基因型把入选对象分为E2/E2+E2/E3组(62名),E3/E3组(178名),E3/E4+FA/EA组(4名),方差分析显示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P>0.05);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总胆同醇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P<0.05),E2/E2+E2/E3基凶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较E3/E3基凶型低.结论高脂血症较少发生在E2/E2+E2/E3基因型人群.

  • 标签: 载脂蛋白E类 基因 血脂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43例产后发生500ml以上出血的产妇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发现共有115例是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约占出血总人数的80%。结果为了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同时使子宫收缩、血压和心率等数值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需要在分娩前做好预防措施,并在产后加强护理。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工作,配合使用恰当的药物,另外,做好产后监测、急救等医护工作,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诊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和有效。方法:138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直接PCI组(69例,确诊后立即进行PCI治疗)和择期PCI组(69例,给予急性溶栓治疗后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CPK高峰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高峰时间、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梗死复发率、30d和1年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与择期PCI组比较,直接PCI组LVEF[(49.3±6.8)%比(58.2±7.7)%]、CPK峰值[(74.9±49.3)IU/L比(113.0±59.3)]IU/L、CK-MB峰值[(1983.1±1251.2)IU/L比(2588.6±1592.3)IU/L]均显著升高,CPK高峰时间[(19.4±6.5)h比(13.9±4.5)h]、CK-MB高峰时间[(19.7±7.7)h比(12.7±7.2)h]显著缩短,P均<0.01;直接PCI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5.8%比0)、梗死复发率(17.5%比6.3%)、30d(11.0%比2.2%)和1年内死亡率(22.2%比8.2%)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且安全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59岁。因活动后气短憋气7年,加重7天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11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90/60mmHg。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75次/分,律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Ⅱ/Ⅵ级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Ⅱ/Ⅵ级舒张期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查超声心动图示:肺栓塞,三尖瓣大量返流。肺动脉压约100mmHg,右心功能减低。心电图记录于发病当天,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右束支阻滞 交替性 舒张期杂音 心电图记录 肺听诊
  • 简介:目的评价脑心通与西药治疗血管痴呆(VaD)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至2011年11月30日间Sinomed,VIP,CNKI和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脑心通与西药比较治疗VaD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的536例患者。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脑心通能够:①显著改善痴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1.12~1.40,P〈0.01);②能够提高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3,95%CI:0.95~1.60,P=0.11);③能够提高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0,95%CI:1.17~2.23,P〈0.01);④能够提高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1,95%CI:0.41~0.82,P〈0.01);⑤能够降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7,95%CI:-4.81~1.07,P=0.21);⑥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38~1.50,P=0.42)。结论脑心通是治疗血管痴呆安全有效的中成药物,其疗效优于西药。但鉴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建议按照CONSORTS标准设计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对其有效及安全进一步评价。

  • 标签: 脑心通 血管性痴呆 META分析
  • 简介:硫酸镁用于防治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死和Q-T延长引起的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已达到共识,且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7~2000年应用硫酸镁治疗非上述因素所致的快速房心律失常29例,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硫酸镁 治疗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插入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其形成原理,为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插入早搏的典型病例,分析其心电散点图形态特征。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建立相应的散点图模型。结合实际记录的心电散点图与数学模型特征,总结插入早搏的散点图特征。结果实际记录的心电散点图与数学模型十分相似。结论插入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明显、规律强。Lorenz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快速识别动态心电图中插入早搏的有无及多少,而且可以发现它所引起的干扰PR间期延长及其延长量。

  • 标签: 插入性早搏 心电散点图 动态心电图 几何画板 数学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与临床患者左室假腱索检出率的差别及左室假腱索与临床症状相关.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642例心脏彩超受检者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检查,记录与左室假腱索有关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选3642例心脏彩超受检者,左室假腱索检出率21.25%.健康体检组与临床患者组比较,左室假腱索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与假腱索附着的位置、数量、形态有关.左室假腱索的存在可能引起心脏杂音、室期前收缩、胸闷、气短、胸痛.结论左室假腱索与临床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相关联,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左室假腱索 临床症状 相关性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已就此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而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是建立一种可严格控制的生理指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能与人脑梗死相似的脑缺血动物模型,这直接关系到动物实验研究的科学和指导意义.由于大脑中动脉(MCA)是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易患部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大鼠由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所致的局灶脑缺血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已经逐渐成熟,作者就几种大鼠MCAO常用模型建立的原理、方法、用途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动物实验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大鼠 发病机制 防治措施
  • 简介: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SDHVD)的临床表现与风湿心脏瓣膜病相近,比较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多普勒彩超的普及给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现将我院利用多普勒彩超诊断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压变异与衰弱的相关。方法选择2018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患者93例,依据Fried衰弱量表分为衰弱组31例,衰弱前期组31例,无衰弱组31例。各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24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判断血压变异性与老年衰弱的关系。结果衰弱组年龄≥80岁、服药种数≥5种及共病数量≥2种比例明显高于无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前期组和无衰弱组24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较衰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24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24h收缩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衰弱呈正相关(r=0.686,P=0.000;r=0.633,P=0.000;r=0.580,P=0.000),24h脉压差、昼间脉压差、夜间脉压差与衰弱呈正相关(r=0.479,P=0.001;r=0.447,P=0.002;r=0.399,P=0.007)。24h舒张压负荷值、昼间舒张压负荷值及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与衰弱呈负相关(r=-0.593,P=0.000;r=-0.637,P=0.000;r=-0.467,P=0.001)。结论老年人血压变异与衰弱具有相关

  • 标签: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糖尿病 肾病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 简介:观察研究(observationalstudy)又称非实验研究(non—experimentalstudy),是指没有加入研究人员的任何干预(试验的或其他方面)措施,允许事件自然发展的研究过程^[1]。医学研究中有很大部分是观察的研究,多用于评估教育项目和研究可能造成疾病或损害的危险因素,由于人的内在特点或实施条件涉及医学伦理等原因,这类研究通常不能实现随机化。因此,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观察研究更容易受到偏倚风险影响,发生选择偏倚的风险大于实验研究。

  • 标签: META分析 评价工具 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性研究 选择性偏倚 质量
  • 简介: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大多是因为大脑动脉狭窄阻塞、血栓形成导致大脑局部缺血。后者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动脉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动脉壁局部变得薄弱、扩张,甚至可破裂引起出血。有研究指出,如果动脉瘤直径大于7mm,那么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就增大了。动脉瘤破裂出血还有其他诱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动脉瘤 遗传早现现象 动脉瘤破裂出血 遗传性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35例年龄≥60岁患者共39个颅内动脉瘤,全部经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对37个动脉瘤采用了血管内治疗,其中9例宽颈动脉瘤采用三维弹簧圈成篮技术、联合支架或球囊重构形技术;1例梭形动脉瘤患者,采用支架贴覆治疗;其余动脉瘤患者采用单纯栓塞治疗。结果对39个动脉瘤的37个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术,成功率为94.9%;栓塞动脉瘤36个,一期达致密栓塞25个,占69.4%。35例患者中,术后良好2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9例,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对患者相关慢性疾病的处理和术后血管痉挛的治疗,应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重症监护室获得肌无力相关概念、引发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诊断方式、治疗方式、护理干预方式等各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进一步对其发展现状加以分析,针对当前临床医护人员对此类病症的错误认识加以完善和修正,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认识,降低疾病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获得性肌无力 研究 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中西医联合治疗难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48例难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以及X线下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两个月后、四个月后、半年后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痰塗阴转率、痰培阴转率、空洞闭合、病灶吸收效果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的痰塗阴转率、痰培阴转率、空洞闭合、病灶吸收效果,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难治肺结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痰液阴转率,同时有效促进病灶吸收,病情好转。

  • 标签: 中西医联合 难治性肺结核 疗效
  • 简介: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发性高血压在21世纪心血管病中占第一位,病因复杂,既往研究认为生物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高血压病是一种被公认的心身疾病。Buell提出A型行为类型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关,本文采用A型行为问卷,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高血压病人和正常人对照进行测试,以分析高血压病与A型性格的相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性格 心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化脓胆管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入院患者采用积极抗感染,抗休克补液治疗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细致地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38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除1例因术中死亡外,无手术后死亡病例。

  • 标签: 高龄急性 胆管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