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PICC患者自我维护正确的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将携带PICC患者随机分为前期调查组(50例)和后期查检组(50例),前期调查组按常规对PICC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期查检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携带PICC的居家肿瘤患者。结果出院后2个月内前期调查组发生拔管、管路滑脱、感染等情况共计6例(12%),后期查检组发生管路滑脱1例(2%),比较2组在出院后2个月内的拔管发生、管路滑脱及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提高携带PICC居家肿瘤患者的自我维护正确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居家护理 品管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母婴分离 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 产妇母乳采集 的研究 。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我院分娩 的 母婴分离产妇作为对照组 ( 40 例),行常规护理 ,选择 2020 年 3 月至 5 月在我科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为观察组 ( 40 例),应用品管圈活动 。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 。 结果 两组产妇的泌乳量、母乳采集成功率在产后第 1 、 3 、 5d 比较,对照组均少于观察组,组间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 实施品管圈活动 管理,产妇母乳采集行为 更加规范 , 有效 促进 母乳分泌,提高母乳采集 , 有利于 母乳喂养。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母婴分离 母乳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院感发生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 18 年 7 月 -20 19 年 7 月收治的住院 患者 52 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 应用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以及护理前后的感染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 明显高 于对照组( P < 0.05 ), 研究组患者感染 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 。结论:对 患者 实施 优质护理,不仅 能够 有效 的 减少院感发生 , 还 能够 提高患者 的 满意度, 加快 患者康复。 应用效果明显,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院感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的具体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接收的7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调查对象,所有接收的实验患者均有吞咽功能,35例脑卒中患者选用传统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35例脑卒中患者接受综合护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误吸发生概率情况。结果:两组间对比,误吸发生概率和满意度有差异(P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 误吸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感染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感染科护士50名(包括实习生、规培生及进修生)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感染科护士50名(包括实习生、规培生及进修生)为实验组,积极寻找针刺伤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整改,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起到减低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结果 2021年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明显低于202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  感染科护士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孕妇学校护理模式在降低孕妇巨大儿发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产科进行产检的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孕妇学校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自然分娩、巨大儿发生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然分娩、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自然分娩率 孕妇学校 巨大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对于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的提高作用效果。方法 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2-12至2023-3月时间段内,76例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纳入样本,依据就诊尾号随机盲目法分为2组,对比组病人开展一般流程护理,创新组则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观察病人干预效果。结果:在雾化吸入方面,创新组干预后正确为97.36%较对比组71.05%更高,且药物残留量与对比组相比较而言大幅度减少,有一定距离差异(P<0.05)。结论:针对雾化吸入住院治疗患儿联合品管圈护理模式,提高患儿正确雾化吸入,有效改善临床体征,缩短住院治疗时间,赢得家属肯定和满意,具有推荐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儿 雾化吸入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护理工作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本次试验主要是针对骨折患者,为其提供手术室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试验纳入的患者均来自我院骨科,患者人数共选取符合要求的60例,纳入的时间段为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对上述60例患者做随机分组处理,对前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以此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对后50例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以此视为手术护理研究组,由此展开测评两组的护理质量、感染。结果:经对手术护理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予以观测,其评价结果明显比常规护理对照组高(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骨折 部位感染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便秘的发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60例,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显效 12例,有效 23例,护理有效率 87.5%,对照组显效 2例,有效 24例,护理有效率 65.0%, P< 0.05。②观察组便秘发生 30.0%,重度便秘几率 16.7%,对照组便秘发生 75.0%,重度便秘几率 46.7%, P< 0.05。③观察组疾病认知( 15.3±2.4)分、健康认知( 14.2±1.8)、自我护理( 15.3±3.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④观察组一般健康( 82.5±12.0)分、社会状况( 84.5±14.3)分、心理状况( 81.3±14.0)分以及躯体状况( 80.9±11.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便秘发生,值得肯定。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便秘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扁桃体术后护理干预对疼痛缓解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医院接受扁桃体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他们通过抽签被随机分为两组,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有30例。常规护理组在手术后使用常规护理,而特殊护理组则基于常规护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缓解情况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扁桃体手术后特殊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促进用药安全。[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单个医嘱处理缺陷率由活动前的0.02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素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单个医嘱 医嘱处理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手消毒合格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找出外科手消毒合格低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分析其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前的外科手消毒合格为 67.2%,活动后外科手消毒合格为98.04%。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外科手消毒合格,增加手术患者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外科手消毒 合格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在医院进行手术的 138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69 例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设为研究组,另外的 69 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项指标得分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手术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术后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提升药品准确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从 2019年 7月 1日至 2019年 7月 21日的 105 次 药品交接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活动时间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品管圈活动前为参照组,品管圈活动后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交接者的综合能力、出错。结果:实验组药品交接者综合能力评分(93.8±1.7)明显高于参照组( 82.9±2.4),实验组药品交接者出错

  • 标签: 品管圈 药品交接准确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护理文书缺陷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随机抽签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涉及的护理文书 340份,其中 2018年 1月~ 12月期间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文书的书写,并将其纳入常规组 , 2019年 1月~ 12月期间参加 品管圈管理模式培训后进行护理文书的书写 ,将其纳入品管圈组, 对不同时期的护理文书缺陷进行比较。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文书缺陷,品管圈组患者的总缺陷为 14.7% ,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23.5% , 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临床管理病房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减少护理文书书写方面的缺陷,提升书写护理文书的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病房护理文书 缺陷率
  • 简介:提高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控制和消灭发药及用药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口服用药是神经内科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方式,由于各种原因,临床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口服药多余现象,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是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所在。

  • 标签: 神经内科 口服药 六西格玛 发生率 内科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循证护理对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自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到本院 ICU 进行治疗的病患参与研究,根据研究的标准从中选取 20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100 例病患。参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病患采取循证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病患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病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明显低于参照组病患( P<0.05 );研究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病患( P<0.05 )。 结论: 对 ICU 病患展开循证护理,能够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效控制其发病,并且大大提升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进医患、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选取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腹胀、便秘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腹胀、便秘发生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介入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其便秘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效果。

  • 标签: 早期护理 脊柱骨折患者 便秘发生率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手消毒合格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找出外科手消毒合格低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分析其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前的外科手消毒合格为 67.2%,活动后外科手消毒合格为 98.04%。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外科手消毒合格,增加手术患者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外科手消毒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急诊分诊模式对急诊患者分诊准确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实施改良急诊分诊模式的120例患者为研究组,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实施常规急诊分诊模式的120例患者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准确为91.7%,患者满意度为89.2%,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诊分诊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分诊准确,从而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能够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急诊分诊模式 急诊 分诊准确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