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一性采血针在预防医疗过程中交叉感染的有效性,以提供更安全的临床操作建议。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00例需要进行采血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组,其中10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10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一性采血针,对照组使用传统可重复使用采血设备,比较组皮肤感染、血液感染、病毒性感染、其他微生物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中皮肤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比6%),血液感染在实验组亦未观察到,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病毒性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发生率在组间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研究显示,一性采血针在预防皮肤和血液感染方面相较于传统可重复使用采血设备更为有效。鉴于一性采血针的显著优势,推荐在临床采血中广泛使用一性采血针,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并提高患者安全。

  • 标签: 一次性采血针 交叉感染 感染控制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之际,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第三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五常务理事会议于2014年11月6日在美丽的广西南宁成功召开,中华护理学会的常务理事、瑼事,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的领导,各地级市护理学会的领导共170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中华护理学会 常务理事 理事会 会议 南宁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种抗凝药物预防脊柱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脊柱手术患者当中选择60例,对于患者实施抽签法分组,分为分析组、参比组,分析组实施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参比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比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硬膜外血肿、切口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分析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对比参比组,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分析组硬膜外血肿、切口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参比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利伐沙班、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均较为理想,利伐沙班的治疗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抗凝药物 静脉血栓栓塞 脊柱手术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种透明敷料应用于急诊躁动患者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急诊躁动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组,其中对照组45例使用贴可舒医用透明敷料,观察组45例使用3M敷料,进一步对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留置针脱落率、敷料卷边发生率分别为4.44%、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17.78%,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敷料更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8.01±0.56)分,与对照组的(4.50±0.61)分比较明显更高,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躁动患者,采取3M敷料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显著,可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敷料更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贴可舒医用透明敷料 3M敷料 应用效果 舒适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 PBL与 LBL种教学方法在耳鼻喉科护理教学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护理实 习生128 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实习生进行分组教学,共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实习生分别有 64 名,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取 LBL教学方法,观察组护理实习生采用 PBL教学方法,将最终组教学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组最终教学结果对比发现,采用PBL教学方法的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最终理论知识及实践护理考核评分较高,其主动学习积极性、语言沟通能力、临床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各项评分指标均明显提高,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 结论:在耳鼻喉科护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教学水平,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护理理论及实践能力掌握程度 。

  • 标签: PBL教学方法 LBL教学方法 耳鼻喉科 护理教学 效果比较
  • 简介:婴幼儿泪囊炎在小儿眼科发病率较高,多数是先天性原因,临床表现为出生不久后出现溢泪及脓性分泌物,确诊后早期可行泪囊按摩,但长时间未得到有效治疗,会进一步引起角膜病变,影响患儿视功能的发育,造成弱视等更为严重的后果。目前,临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的泪道探通术,有报道表明,联合泪道内注入抗生素凝胶或滴眼液均能明显提高治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泪道内注入氧氟沙星凝胶不仅能起到支撑泪道的作用,增加抗感染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滴眼液对角膜的刺激,简化患儿术后护理工作,依从性得到改善,提高了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泪囊炎 婴幼儿 泪道探通术
  • 简介:  动脉采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操作技术,一般用于测定血气结果等.在抢救危重患者及重大手术中都把血气分析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快速准确地获取动脉血气结果,对及时做出诊断并采取下一步措施尤为重要[1].而在临床动脉采血操作中,常因采血困难使临床动态监测受到影响,2006年,我科对使用一性头皮针和一性血气针采集桡动脉血标本进行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效果比较 新生儿桡动脉 标本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牵拉尿管固定及无牵拉尿管固定种方法在ICU老龄男性患者漏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60位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设实验组(牵拉固定组)30例,对照组(无牵拉固定组)30例,采用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是否出现漏尿,何时开始漏尿,漏尿的量这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牵拉尿管固定方法出现漏尿的个案数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出现的时间晚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漏尿的量也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结论有牵拉尿管固定法优于无牵拉固定法,可以减少留置尿管出现漏尿的情况,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尿管 漏尿 ICU
  • 简介:目的探讨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对拟阴道分娩的150例孕产妇按入院单、双日分为快速断脐组72例、慢速断脐组78例。快速断脐组在胎儿娩出后10s内断脐,慢速断脐组在胎儿娩出后30s内断脐,断脐时脐动脉搏动存在。对组新生儿胆红素、达峰时间及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慢速断脐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快速断脐组。结论慢速断脐法在一个可控的时间内,既不会提高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又能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 标签: 分娩 断脐法 新生儿黄疸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种不同营养教育方法对患者代谢状况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知情同意,实验组采用结合低血糖指数(GI)考虑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营养教育,对照组采用普通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营养教育。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干预3个月后糖脂指标、体重均明显下降,P<0.05;对比组干预3个月后蛋白营养状况,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结合低血糖指数(GI)考虑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营养教育,可明显下降患者体重,将患者糖脂代谢情况明显改善。

  • 标签: 两种不同营养教育方法 老年 糖尿病 代谢状况
  • 简介:目的寻求有效湿化气道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6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滴药、雾化交替法和单纯滴药法湿化气道的效果.结果滴药、雾化交替法每24h所需湿化液的量约是单纯滴药法的4.5倍;前者PaO2升高、体温控制、痰量减少、痰培养及胸片结果均显著优于后者.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比单纯滴药法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呼吸道感染 滴药法 超声雾化吸入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有牵拉尿管固定及无牵拉尿管固定种方法在 ICU老龄男性患者漏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ICU 60位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设实验组 (牵拉固定组 )30例,对照组 (无牵拉固定组 )30例,采用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是否出现漏尿,何时开始漏尿,漏尿的量这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不存在明显差异性 (P<0. 05)。有牵拉尿管固定方法出现漏尿的个案数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出现的时间晚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漏尿的量也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结论 有牵拉尿管固定法优于无牵拉固定法,可以减少留置尿管出现漏尿的情况,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尿管 漏尿 ICU
  • 简介:摘要 目的:提高我院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气切口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方法:选取本院脑外科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的气管切开患者共36名,按照入科单双号分为组,将单号入科的气管切开患者如第1、3、5等位共18名患者设置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将双号入科的气管切开患者如第2、4、6等位共18名患者设置为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在患者住院期间每班检查患者气切口的护理情况,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的气切口护理方法护理气切患者后,患者的气管切开口基本清洁无异味,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及护士的护理操作时间。 结论:运用实验组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能保证气切患者的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并且能缩短护士的护理操作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节约护理人力资源。

  • 标签: 改良 气切护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血虚型月经不调患者行调经八珍汤治疗效果。方法:78例月经不调患者就诊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均为气血虚型,随机分组,A组调经八珍汤干预,B组常规用药干预。结果:A组疗效97.44%较B组84.62%高,P<0.05;A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经中医辨证为气血虚型的月经不调患者行调经八珍汤辨证治疗,可调节月经周期,恢复经量、经质,高效可行。

  • 标签: 调经八珍汤 气血两虚型 月经不调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经腰椎后路术式治疗腰椎结核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量(ESR)、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40例腰椎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肌间隙入路(20例)组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20例)。基础治疗不变情况下,分别通过种手术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CRP、ESR变化水平、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肌间隙组手术时间较后正中组明显减少(P0.05)。术前与术后1周ESP、CRP组内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1月与术后3月ESP、CRP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肌间隙组疗效优于后正中组(P0.05)。结论: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改善ESP、CRP,达到减轻炎性反应的目的,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结核患者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时间减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两种经腰椎后路术式 腰椎结核 并发症观察
  • 简介:摘要 探讨护理绩效二分配考核实施方案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护士岗位管理指导意见,护理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科室根据工作特点进行再次分配。结果 通过绩效二分配考核方案的实施,绩效分配公开透明,向临床一线倾斜,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结论 绩效二分配考核能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绩效二次分配考核 儿科 护理管理
  • 简介:危重病人为了及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往往需要留置胃管.对合并有鼻腔损伤的病人,只能经口留置.如病人躁动容易将胃管咬扁,需要胃肠减压时达不到减压效果.我科2012年共经口留置胃管12例,留置时间7d~22d,均采用一性牙垫固定胃管,胃管滑脱、没有出现咬管.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胃管固定方法 一次性牙垫 留置胃管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 胃肠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颈椎前路椎体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组护理前后患者颈椎疼痛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JOA颈椎功能评分、术后颈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颈椎疼痛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JOA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颈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措施在颈椎前路椎体全切除减压植骨术中应用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和睡眠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 围术期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骨折术后内固定钢板断裂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主要有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中护理;术后护理。针对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让患者开展合理的康复锻炼,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骨折 内固定器 钢板断裂 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