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介入治疗前后肝癌肿瘤血管密度的X线解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比较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情况,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计算患者的外血管密度,肿瘤分布面积,并通过X线解剖进行研究。结果相较于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区血管密度明显减小,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肿瘤面积有明显变化,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病情,值得应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癌 肿瘤血管密度 X线解剖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在医学课程的临床教学中,肿瘤放射物理学与放射治疗技术作为其中两项重要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着重对肿瘤放射物理学与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 标签: 肿瘤放射物理学 放射治疗技术学 临床教学体会
  • 简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及临床检验人员的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技术的薄弱。鉴于这一现状,温州医学院通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率先在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开设了《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技术》限选课,并连续2年举办了省及市级该技术学习班,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笔者希望其它兄弟院校及医院的有关领导、专业老师行动起来,通过开设此课程,承担起培训在校学生及临床检验人员该技术的任务,最终服务于广大的患者。

  • 标签: 教学改革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 课程设置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主要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十分重要。对此,教师们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夯实学生的基础。目前,在人体解剖教学中一共有两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但是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两种模式相融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融合与实践。

  • 标签: 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 融合实践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很多患者无法承受这种痛苦,最终选择了死亡。但至今也未曾发现防治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众多研究显示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有很多药理活性,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焦虑和抑制肥胖等作用。而研究显示,炎症、氧化、不安和肥胖等都是抑郁症发生和恶化的危险因素。另茶的主要成分之一茶氨酸,可以通过血脑屏障(BBB),可能促进生产和释放大脑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具有镇静效果,可以缓解急性压力。因此茶服用有可能降低或者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

  • 标签: 抑郁症 茶氨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2015年--2016年皮肤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患者的流行病特征,为制定STD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STD门诊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特征进行了登记分析。采用统一的自制心理测试量表对86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与86例一般皮肤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门诊中5种常见性病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心理评测结果显示,性病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际关系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STD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我们应该加强STD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控制STD的传播和蔓延,提倡安全性行为。

  • 标签: 皮肤性病门诊 性行为 流行
  • 简介:淋巴瘤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从形态学上观察都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在WHO分类中,淋巴瘤没有独立的类别.而是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起归类于淋巴组织肿瘤(淋系肿瘤)中(见表1)Ⅲ。这一分类是基于淋巴细胞发育、迁移和功能表达等方面的认识。

  • 标签: 成熟B细胞淋巴瘤 复杂性: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从种类上划分属于形态中的一种。随着教学模式不断地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形象化直观教学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有着无比优越的优势。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形象直观化教学手段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

  • 标签: 形象直观化教学手短 人体解剖学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像特点,并分析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诊断期间分别使用智能量表以及CT检查、MRI检查判断并诊断患者的病情状况,总结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响特点;通过对80例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判断血管性患者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头部影像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底节区病变情况比较明显,80例患者中有25%(20/80)的患者存在着基底节区梗死;另外有41.25%(33/80)的患者出现了脑白质疏松以及脑沟变深的现象;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变因素较为复杂,一般与年龄、合并病史、不良生活习惯、遗传性因素等有关。结论影像检查可以帮助血管性痴呆患者尽早确诊,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另外在生活中,需要明确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头部影像学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进行X线片、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比较三种不同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准确率和分型符合率。结果X线片诊断准确率为80.9%,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4.1%,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X线片诊断分型符合率为76.4%,多层螺旋CT诊断分型符合率为95.3%,MRI检查诊断分型符合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X线片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应用价值小,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应用价值较高,所以应用X线片检查时应结合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提高诊断价值。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X线片 多层螺旋CT MRI 分型诊断
  • 简介:笔者对分子生物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实验内容、调整实验安排、加大实验学时、探索实验教学模式、修订实验大纲、编写实验教材等措施,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实验教学力度,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着重大作用。

  • 标签: 实验教学 模式 创新人才 实验教学改革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模式
  • 简介:骨髓血细胞形态是《血液检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血细胞形态的教学质量是我们血液检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多媒体技术在血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应用,是一次重大的改革。1997年我院推出的“院系合一”,使骨髓血细胞形态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标签: 骨髓血细胞形态学 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 血液学检验 教学质量
  • 简介:为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实现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检验》课程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实训教学、考核方法、教材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高职高专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传统的寄生虫教学模式,不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期医学教学的要求。该文探讨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从课程设计、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和帮助学生面对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改革寄生虫教学模式的经验和实践体会,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寄生虫学 教育心理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 简介:目前宫颈液基细胞及宫颈、阴道细胞描述性诊断方式(TBS)已经在国内较大医院开展,为了使教学内容能够跟上当前专业技术的发展,因此将这一内容应用到大学临床检验专业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去。通过两年以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宫颈液基细胞学 阴道细胞学描述性诊断方式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14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结核病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胶体金检测法和蛋白芯片检测法,对比不同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蛋白芯片法测定LAM、蛋白38kD和蛋白16kD的阳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均高于蛋白芯片法阳性反应率(P<0.05)。结论胶体金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和准确性高的优势,在辅助诊断结核病中具有很大优势,其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胶体金检测法 蛋白芯片检测法 结核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中,《血液检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进一步培养大量优质的满足医学检验领域人才,从现阶段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血液检验》的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教学方面的调整与改革。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血液检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血液检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高职高专 医学检验专业 《血液学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治疗的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给予钙尔奇D600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以及阿仑膦酸钠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血C端交联多肽、血骨钙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C端交联多肽、血骨钙素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阿仑膦酸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安慰剂 钙尔奇D600
  • 简介: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体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与动手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子诊断基本理论的建立依赖于实验观察,它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检验专业分子诊断课程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水平的实验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给学生尽可能大的实验自由度,使其领会实验设计的思想,分析思考实验条件的改变对结果的影响,使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达到新的台阶。

  • 标签: 分子诊断学 实验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