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眼科首诊的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眼科收治的22例眼肌麻痹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史、眼科常规检查、复视像检查、实验室检查、腰穿、CT、MRI、MRA、DSA等辅助检查,得出病因。结果22例眼肌麻痹患者病因分别为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者11例,全身免疫性眼肌麻痹患者5例、机械性损伤导致的眼肌麻痹患者3例,其他原因引起的眼肌麻痹患者2例,原因不明者1例。22例患者的病史中既往有糖尿病史者7例、高血压病史者6例、高血脂病史者3例、心脏病病史者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3例、甲亢病史者1例。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多样,本组以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所占比例最多。这种眼肌麻痹又具有较高比例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史,颅内垂体肿瘤压迫时双眼视神经萎缩;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眼肌肥厚。

  • 标签: 眼肌麻痹 眼科 首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眼科门诊中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眼科门诊患者180例。机分为常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化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满意77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患者3例,护理满意度为98.9%,对照组满意52例、比较满意25例、不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为85.6%,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为(14.5±2.2)分、SDS评分为(13.1±2.2)分,对照组分别为(14.2±2.4)、(13.4±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10.2±1.1)分、SDS评分为(10.3±1.2)分,对照组分别为(12.6±1.2)、(12.6±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门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其就诊时不良心理状态,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眼科门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在眼科儿童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的应用。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儿童手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法表分成实验组41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给予患者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56%,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75.6%,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045,P<0.05)。结论在眼科儿童手术的护理中,可采取循证护理,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缩短眼科住院患者离院等待时间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病患87例做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的5月~2016年的5月住院治疗的43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将2016年的6月~2017年的6月住院治疗的44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针对性护理,对比离院等待时间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离院等待平均时间明确短于对照组,且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眼科护理工作中运用品管圈活动,能大幅缩短患者离院等待时间,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对医院整体更加满意。

  • 标签: 眼科住院患者 离院等待时间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手术后干眼症采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干眼症患者。参照组给予患者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应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44%比参照组的82.05%要高(P<0.05)。在泪液分泌时间和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眼科手术后出现干眼症患者实施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眼部干涩、异物感以及灼热等临床症状,还可降低角膜感染的可能,此方法操作便捷,安全可行性强,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普拉洛芬 干眼症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对产妇预后的影响与凝血功能异常、胎盘等密切关联。近年来,自体血输血逐渐于临床手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自体血输血的特征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产科领域自体血输血的适应证,并对自体血输血在产科领域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自体血输血在产科领域的普及提供支持,并为产妇围产期安全的保障提供良好的理论参照。

  • 标签: 产科领域 自体血输血 适应证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科技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类社会也逐步走向了数字信息化时期。在医学领域中将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入进来,完美的融合构成了数字医学这种全新的科目。然而在这种新的形势下,3D打印技术就成为了一种崭新的生产技术。3D打印技术特别是在医学口腔领域的发展最为突出,不仅将其陈旧的生产模式进行了改变,而且逐渐转变成了数字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通过详细地翻阅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的类似文献,对3D打印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叙述。

  • 标签: 数字医学 3D打印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