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实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系统分析,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实施,降低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其上消化道出血致病原因以及相关因素。结果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比例最高,为53.33%,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季节的患者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方式中,黑便所占比例最高,为56.67%,其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致病原因比较多,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最高(P<0.05),为31.67%。此外还包括胃溃疡(20.00%)、胃癌(16.67%)、复合性溃疡(15.00%)等。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较多,而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应在日常生活中推广。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致病原因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原因及其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以2016年3月27日至2017年6月9日我院7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并发肺部感染,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8例)。予以对照组常规干预,在此操作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观察组肺部感染原因,对比两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肺部感染诸多原因中,侵入性操作数据最高(42.11%),其次为药物因素,所占比例为23.68%;观察组好转时间(3.09±0.75)d、住院时间(8.21±1.43)d,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诱因较多,临床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 标签: 护理 肺部感染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ECG)显示ST段抬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心电图演变过程,并统计患者ST段抬高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采用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增强CT等相关性检查明确在非急性心肌梗死中导致心电图ST段抬高的其他因素。结果本组5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变异性心绞痛14(26.4%)、心肌病11例(20.8%)、左室室壁瘤9例(17.0%)、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15.1%)、急性心包炎8例(15.1%)肺栓塞3例(5.7%),在心电图方面随着疾病的不同出现各自的特征表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特征在于ST段抬高,但导致此心电图征象的并不仅仅是急性心肌梗死唯一疾病因素,还包括变异性心绞痛、心肌病、左室室壁瘤、左室支传导阻滞、急性心包炎、肺栓塞等,此类非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的演变。

  • 标签: 非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 ST段抬高 原因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本文主要将某医院收治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受免疫程度、季节和百白破疫苗种类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在准确的了解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后,予以针对性措施干预对预防百白破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选取2016年3月至8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与措施。通过观察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临床原因包括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障碍,休克的发生率与出血量呈正相关,出血量>3500~8000ml患者中出现休克6例(100.0%),出血量>1800~3500ml患者出现休克11例(64.71%),出血量>1150~1800ml患者中出现休克13例(46.43%)。依据患者的出血量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病死率,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 出血性休克 临床原因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把就诊过程加以记录,并对所有患者开展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4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疾病被确诊,有8例患者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出现了误诊的情况,误诊率为33.33%;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无法承受疼痛,医师实施镇痛处理。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病情达到稳定状态,治疗20-30天左右出院,对8例患者治疗病情加重,对其实施外科手术或者介入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有4例患者治疗时并发一系列并发症,使病情快速加重,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加强检查谨慎性,从而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 标签: 急诊诊治特征 主动脉夹层 误诊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7年7月期间的25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通过病例的分析、临床调查研究和询问主治医师等方式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出现体位性头痛,部分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疼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15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我院治疗,曾被误诊为脑膜脑炎3例、枕神经痛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炎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误诊率为60%。入院后25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头颅MRI检查显示,12例正常,5例出现“脑下沉”改变,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2例小脑扁桃体下疝,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0,确诊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确诊后17例给予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好转,8例实行血帖治疗,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应进行准确辨别,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行腰穿检查,防止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而发生误诊。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是70.0%,观察组是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分析其原因并实行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服药依从性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发热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1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挑选术后持续发热的患者29例,统计其术后持续发热的原因,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2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患者6例,其余患者发热均由并发症引起,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等级划分及手术方式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对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是减少术后持续发热的有效手段,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脾切除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并发症 持续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方法择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中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误诊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24例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性症状,而诊断中过于关注精神病症状,而对情感症状予以忽视是主要误诊原因;两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患者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住院次数明显多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对病史进行全面的收集,并使精神检查更加深入和全面,将情感症状考虑在内,避免出现误诊现象,降低误诊概率。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误诊 精神分裂症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89例后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其中10例发生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0例(11.23%)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例2例(20%),分离动脉瘤时破裂6例(60%),夹闭时破裂2例(20%),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术后6月GOS5分6例,GOS4分2例,GOS3分2例,GOS2分1例。结论造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因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娴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显露,临时阻断是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尽快吸尽积血保持术野清洁干净,分清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及周围分支血管、针对动脉瘤破裂原因及时夹闭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术中破裂 临时阻断技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科一位患者投诉的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介绍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这次投诉护理不良事件。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制定了规范进出NICU入室标准、落实6s管理、提高护士基础护理落实率、丰富沟通方式等整改措施,对整改效果进行确认。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我科此次投诉事件提供了一种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6s管理为一项有效、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不良事件 6s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泌尿外科患者50例,时间为2015年12月30日-2016年12月30日,其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其并发症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对策。结果泌尿外科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其并发症的几率为14.00%,其住院时间均值为(15.23±8.55)天,所有患者均经相关干预后,疾病治愈。结论导致泌尿外科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较多,临床实施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对策,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泌尿外科 腹腔镜 并发症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主动免疫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地屈孕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检测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孕8周内,观察组患者孕酮(P)、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孕9-12周时,观察组患者P、E2、HCG水平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产率、新生儿畸形率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主动免疫疗法与地屈孕酮联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显著,保胎率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地屈孕酮 主动免疫疗法 复发性流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中心健康体检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提高检验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导致血清胆固醇异常现象在血生化检验中发生的具体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血生化检验的患者400例,均检验其血清胆固醇,探析异常情况的发生原因。结果胆固醇异常的总发生率为31.50%(126/400),其中胆固醇水平出现升高现象的有8.73%(11/126),出现降低的有91.27%(115/126),升高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降低现象,经过比较卡方值为171.68,P<0.05,经此数据比较,可认定从统计学意义上分析,差异有意义。导致患者出现这种异常的原因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个方面。结论血生化检验发现,胆固醇明显升高是较为常见的血清胆固醇所发生的异常情况,而胆固醇降低也时有发生,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性的,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当对相关因素予以重视,并可通过血生化检验的方式对患者予以必要的检测。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异常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支气管镜对儿童难治性肺炎原因及病原学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的107例儿童难治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均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在病变处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钳夹痰栓治疗、防污染毛刷采集标本及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病原学检查,与常规痰培养检查的病原学检出率比较并进行药敏检查。结果在本次研究的患者中,镜下均可见炎性改变,包括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及不同程度分泌物附于管壁及壅塞段及亚段支气管;在107例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出25例菌株,阳性分离率达到了23.36%。其中,G-菌株有23例,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9株、流感嗜血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G+菌肺炎链球菌有2株,82例无细菌生长。结论对于儿童难治性肺炎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观观察到气管黏膜及气管、支气管、亚段支气管远端炎性改变,并且可以大大提高难治性肺炎的病原学的检出率,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指导作用也愈加明确,可尽量缩短难治性肺炎的治疗疗程,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支气管镜 儿童难治性肺炎 病原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原因。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化疗并需要置入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观察患者并发症、拔管原因、导管头端位置、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920例患者成功接受PICC置管,其中随访中死亡25例,失访83例。104例患者因并发症而提前拔管,其PICC留置时间中位数为62d,并发症以静脉炎41.35%(43/104)和血栓形成25.96%(27/104)最常见。左上肢置管12.68%(53/418)与右上肢置管12.94%(51/394)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前窝静脉置管12.95%(72/556)与上臂静脉置管12.50%(32/256)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头端位于非上腔静脉者28.57%(8/28)较位于上腔静脉者12.24%(96/784)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多次(≥2次)穿刺者30.19%(16/53)较1次穿刺成功者11.59%(88/759)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较常见。但PICC仍是一种较安全、经济、能家庭护理的静脉通路。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妇科化疗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