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氯霉素胶囊的制粒工艺.方法:针对粘合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试验,用溶出度作为指标评价结果.结果:采用8%PVP的50%乙醇溶液做粘合剂的结果最佳.结论:采用该粘合剂制备的颗粒完全符合氯霉素胶囊的制备要求,设计方案可靠.

  • 标签: 氯霉素 胶囊 颗粒 制备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5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红霉素治疗患者相对比,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具有更理想的疗效,其喘鸣音消失的平均时间和咳嗽消失的平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更短,而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有效地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肺炎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患者,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过治疗,我们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小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结论阿奇霉素要比红霉素在配合常规治疗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功效更好一些,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病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常规治疗
  • 简介:目的:本文考察了室温下8h内,恩丹西酮注射液与2种抗癌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8h内不同时间恩丹西酮注射液与2种抗癌药物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以及薄层层析检查。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8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吸收曲线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薄层层析检查未见杂斑。结论:室温下8h内恩丹西酮注射液可与上述2种药物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恩丹西酮 阿霉素 表阿霉素 相互作用 薄层层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16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58例,常规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采取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对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且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高于常规组,但两组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迅速改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联合用药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度增加,安全性有保证,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一共(128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4例患者-实施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64例患者-实施红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10.25±1.25)d、体温恢复时间(2.11±1.02)d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儿科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阶段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16例,入选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需要以随机原则分为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每组均设置58例患儿。在退热、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基础上,阿奇霉素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红霉素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进行治疗。结果阿奇霉素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红霉素组的72.41%,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阿奇霉素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X线阴影消失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红霉素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阿奇霉素组患儿的局部疼痛、腹泻、皮疹等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8.62%,显著低于红霉素组的22.41%,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起效更快,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更少,临床治疗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并建立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霉素钙和甲氧苄啶为原料制备胶囊,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法测定溶出度。结果:采用全粉末填充工艺成功制备出溶出度良好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溶出度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磷霉素钙浓度在0.01128~0.03101m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6.887761x+0.0060719(r=0.9994);磷霉素在相当于标示量限度50%~100%范围内,测得磷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1%。0.01mol/L盐酸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采用转篮法,转速为每分钟75转,其溶出结果良好。结论:该胶囊制备方法可行,溶出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的溶出度测定。

  • 标签: 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 溶出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临床应用过程常见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服用罗红霉素出现不良反应者100例,服用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者100例,回顾性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服用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大部分都属于胃肠道反应,罗红霉素组患者大部分为24岁以上,阿奇霉素组患者大部分为17-25岁,在年龄段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如果出现感染症状,需要使用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但是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用药方案。

  • 标签: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支原体性肺炎患者接受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儿童支原体性肺炎患者64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32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实验对比,常规组治疗有效率是78.1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支原体性肺炎患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上。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儿童支原体性肺炎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阿奇霉素、红霉素这两种药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方法: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病例且从2021年11月开始筛选,至2023年11月得到样本94例,经患儿家长同意进行抽签随机分组,予以不同的治疗药物,对比说明对照组(47例/红霉素)在症状改善用时上与观察组(47例/阿奇霉素)间的差异,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结果:多项症状的改善用时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相对更短(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p<0.05)。结论:阿奇霉素更适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可迅速改善咳嗽等相关症状,少有不良反应,而红霉素则有利于全身感染的相关症状改善。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红霉素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6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0例予以随机规范分组;对照组红霉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红霉素联用阿奇霉素。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且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红霉素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显著优势,可确保治疗效率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疗效 症状改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25株对亚胺培南耐药与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的诊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石门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从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425株铜绿假单胞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数据运用WHONET5.6和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论(1)、三年来共分离出425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IRPA41株,占9.6%,ISPA384株,占90.4%;(2)、IRPA与ISPA对阿米卡星均表现为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小于6%,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RPA与ISPA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ISPA对上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小于15%,而IRPA均大于20%;(3)、2013年—2015年三年来我院分离出的IRPA与ISPA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始终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头胞他啶、头胞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表现出逐年增高,尤以IRPA更为明显。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严重,相对于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建议严格掌握亚胺培南的使用指征,治疗此类细菌感染宜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甚至是泛耐药菌株的传播与感染。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85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资料,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注射头孢哌酮治疗,研究给予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比较两组血清指标、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综合疗效显高(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显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不仅疗效高,且血清指标与肺功能改善明显,其生活质量评分较高。

  • 标签: 碳青霉烯类双联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的CT表现。方法对2013年12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6例患者中,斑片以及大片状渗出病变表现16例,病变形态不规则,其中2例伴随气管充气征。结节病变为主患者5例,现5-20mm直径清晰边缘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双肺粟粒病变3例,粟粒小结节双肺弥漫分布,1-3mm左右大小不等。肿块病变为主2例,边缘清晰光滑,无明显分叶、毛刺。伴随弥漫网格状影3例,伴随纵膈淋巴结肿大20例,3例出现空洞。另有4例胸膜增厚。结论脐窝样皮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以及AST等几个表现中同时出现三个,需高度怀疑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

  • 标签: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素肺炎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