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钻孔引 流与 尿激酶 联合干预 慢性硬膜下血肿 的疗效 。方法: 2018 年 02 月 ~ 2019 年 07 月,选择 50 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对照组 25 例,予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 25 例,予钻孔引流术、尿激酶联合治疗。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第 7 天评价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2% )高于对照组( 80% );观察组并发症( 12% )低于对照组( 24% );观察组 SF-36 评分( 89.3 ±4.3 分 )高于对照组( 74.2 ±5.2 分 )。以上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 P <0.05 )。结论:钻孔引流与尿激酶联用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较好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本院从 2016年 2月至 2018年 1月间收治的 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拈纸团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抽到奇数的患者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两组各包含 4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实验组,而比较治疗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疗效,也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大剂量 尿激酶 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对该院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对肿瘤及相关疾病的筛查意义。方法对该院6436例健康体检者行TK1检测。采用高灵敏度点印染/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TK1,同时进行常规体检。对TK1检测的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及相关疾病筛查进行分析。结果(1)TK1阴性者(正常组)平均值(0.64±0.52)pmol/L;TK1阳性者(风险组)299例,阳性率(风险率)为4.65%,平均值(3.57±3.12)pmol/L,两组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0,P〈0.0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18%,女性阳性率为5.31%,男女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2)TK1正常组和风险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5)。(3)TK1表达阳性的299例中,恶性肿瘤8例,占2.68%;良性肿瘤75例,占25.08%;癌前病变15例,占5.02%;其他非肿瘤增殖性疾病117例,占39.13%;病毒感染及炎症性疾病27例,占9.03%;其他疾病57例,占19.06%。TK1表达阴性的6137例中发现1例为晚期肝癌。结论TK1可真实评估体内细胞异常增殖情况,预测可能潜在的肿瘤疾病或细胞异常增殖疾病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胸苷激酶 健康体检 肿瘤 风险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肌梗死的病人使用尿激酶结合芪艻强心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这个时间段内,选泽了78名老年心肌梗死的病人,将这些病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39名和参照组39名。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参照组的病人进行医治;对观察组的病人,使用尿激酶静脉滴注结合芪艻强心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前和治疗一个月后BNP(血浆脑钠肽)含量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病人治疗后的半年中有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进行随访。结果病人治疗一个月后,参照组和观察组的病人BNP的含量都出现下降情况,但是观察组的下降情况要比参照组下降的明显;两组病人治疗之后,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工作,得知,参照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尿激酶结合芪艻强心胶囊的治疗方法,应用在老年心急梗死的病人身上有很大的效果,其中不良反应的情况大大减少。

  • 标签: 尿激酶 芪艻强心胶囊 老年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K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临床TNM分期,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中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livision)分别检测5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3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TK1抗体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TK1表达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与转移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中TK1抗体阳性表达率为61.11%(33/54),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5%(1/20)的阳性表达率,TK1抗体随着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提高,其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TK1表达水平越高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病理分级相对越高,成正相关关系(P<0.05),可用于判断术后前列腺患者预后。

  • 标签: 前列腺癌 胸苷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本院从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拈纸团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抽到奇数的患者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两组各包含4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实验组,而比较治疗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疗效,也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大剂量 尿激酶 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roteinkinese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之间的关系。方法无菌采集30例急性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ELISA法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sIL-2R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的减少程度。结果急性ITP患者T细胞PKC的活性(0.94±0.23)nmol^-1·min^-1·ml^-1高于正常对照(0.50±0.17)nmol^-1·min^-1·ml^-1,差异有显著性(P〈0.05),sIL-2R的表达(U/ml)以患者组(528±124)高于正常组(296±57),差异有显著性(P〈0.05),PKC的活性变化与sIL-2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725,P〈0.05),与血小板计数成显著负相关(r=-0.8107,P〈0.05)。结论急性ITP患者外周血PKC活性增强可能导致T细胞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能引起患者血小板的损伤,提示PKC信号传导在急性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细胞 蛋白激酶C 可溶性白介-2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样56例,抽签分为观察组(n=29,尿激酶溶栓治疗+常规治疗)和常规组(n=27,常规治疗),入院时间为2020年01月至2021年07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NIHSS 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27/29),比常规组70.37%(19/27)高,治疗后Barthel(77.84±8.05),比常规组(69.09±7.28)高,NIHSS降至(7.15±1.33)分,比常规组(10.64±3.05)分低,同时,常规组不良反应率20.69%(6/27),比观察组3.70%(1/29)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案可提升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效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响评价 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塞患者中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100例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显效患者总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56.0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4.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尿激酶溶栓治疗应用在,心源性脑梗塞患者中,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NIHSS评分,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心源性脑梗塞患者 治疗 效果探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治疗。结果: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血管总再通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急诊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与尿激酶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9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给予尿激酶治疗,后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后分析各项结果。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脑梗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在冠心病的类型之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严重疾病类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发病率和病死率都相当之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国内外专家都通过临床等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手段,不断地积累丰富的经验,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溶栓治疗也在众多治疗方式中逐渐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和治疗的常见有效方式。而尿激酶原有较好的溶栓功效,能够作用于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疗效有着很大的作用,并且从临床治疗的效果来看,血栓的溶解率高达70%以上,与此同时,其副作用相对较小,风险相较于其他治疗方式有明显降低,且并发症发病率也有所下降。本文将探讨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安全性、效用、优势以及当下存在的不足、问题和未来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 标签: 尿激酶原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给予金多治疗和对照组112例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5.1%,总有效率92.9%,对照组痊愈率28.6%,总有效率80.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金多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金纳多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62-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脑梗塞在应用络酮基础上联用血塞通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脑梗塞患者9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络酮治疗(对照组,n=45)与联用血塞通治疗(观察组,n=45)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P<0.05)。两组用药前NIHSS评分无差异(P>0.05),用药后均有降低,观察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用药前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无差异(P>0.05),用药后均有下降,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伤、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临床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络酮与血塞通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良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纳络酮 血塞通 老年性脑梗塞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洛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10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纳洛酮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治疗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纳洛酮 血塞通 老年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络酮急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常规急救治疗外应用络酮急救治疗(观察组,55例);一组仅应用常规急救治疗(对照组,55例);评价患者的救治效果,观察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检测患者干预前后的NIHSS和GCS 评分,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救治有效率比较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示观察组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急救前NIHSS和GCS 评分比较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急救后再在该方面比较示观察组均降低更明显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络酮急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且起效快、预后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纳络酮 急救治疗 急性酒精中毒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