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不稳定的斑块,继而破裂、内血栓形成导致内血流量减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高度关注ACS的研究进展,尤其是ACS治疗抉择、方法和疗效等问题,本文作者结合临床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 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10~21天行造影检查结果未见病变或狭窄程度小于20%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心肌梗死造影136例,发现6例AMI患者造影正常。结论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与痉挛、血栓自溶或溶栓后血栓消失,微血管病变导致局灶性坏死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造影手术患者的有益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本院接受造影手术治疗的17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电脑分组法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9人。对照组患者行普通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加强围期护理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得以有效减少,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脉造影手术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有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图检查用于急性综合征诊断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以呼吸困难、头疼、胸闷为主要临床症状的50例急性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并且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此基础上,诊断出不同种类急性综合征支数的阳性率、不同狭窄程度支数的阳性率。动态心电图诊断出有69.6%的单支病变阳性率、75.0%的双支病变阳性率以及82.2%的三支及以上病变阳性率。通过动态心电图得知重度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的阳性率分别为65.2%、80.0%、79.3%。并且患者重度狭窄阳性率低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的阳性率,且此差异具有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用于急性综合征诊断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对患者病情以及病变范围进行监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10~21天行造影检查结果未见病变或狭窄程度小于20%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心肌梗死造影136例,发现6例AMI患者造影正常。结论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与痉挛、血栓自溶或溶栓后血栓消失,微血管病变导致局灶性坏死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的破溃和侵蚀。ACS的重要病理机制包括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损伤,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血管的损伤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些病理改变,造成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而处于血栓前状态甚至血栓形成,进而发生再狭窄。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利用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生物标志物监测和评估ACS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PCI术后的死亡风险,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治疗作用。本文侧重部分炎性因子的作用及与ACS的关系,为ACS的预防、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性因子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球囊在治疗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6例再狭窄、分叉开口病变患者,均采用药物球囊成形治疗,术后对其维持6个月的随访并复查造影,评估治疗效果、药物球囊扩张前后血管直径变化。结果 126例患者手术治疗即刻成功率为99.21%(125/126),1例患者更换其它治疗方案治疗。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再出血2例,急性脑积水1例,有4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大于术前,术后即刻管腔残余狭窄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造影最小管腔大于术前,复查造影管腔残余狭窄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管腔狭窄6例,再狭窄率为4.76%。结论 药物球囊在支架内狭窄、分叉开口病变等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最小管腔直径、管腔残余狭窄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随访显示再狭窄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药物球囊 冠状动脉 冠脉狭窄 支架内狭窄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心脏支架集采前后DRGs付费与单病种付费医保支付方式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行PCI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予DRGs付费,对照组予单病种付费医保支付方式。对比两组费用结算情况及疾病治疗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两种支付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相同(P>0.05)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DRGs付费 单病种付费 医保支付 冠脉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中采用药物涂层球囊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60例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普通球囊,观察组药物涂层球囊,对比效果。结果: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较长,晚期管腔丢失较短(P<0.05)。结论:介入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应用效果确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药物涂层球囊 冠脉介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实施支架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笔者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血脂水平、心功能、1个月和18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差异显著。结论:冠心病患者予以支架介入治疗疗效较好,不良事件较少,血脂功能有所改善,但是需要辅助治疗保证远期预后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支架介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行介入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介入并发症几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冠状动脉搭桥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50例来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术后大量出血(>500ml)患者20例,正常出血(≤500ml)3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排除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PT进行测定,并采用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及INR报告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PTR、IN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h大量出血患者的PT、PTR、INR均明显高于术后24h正常出血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冠状动脉搭桥后能够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因此我们建议各基层医院应据此作为观察指标,并视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应用
  • 简介:目的总结既往行支架植入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至2015年间合并冠心病既往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6例,年龄57-86岁,平均72岁。所有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评估手术麻醉等风险,调整血压、改善心功能、停用抗凝药物,行TURP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及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6±5)分降至术后(12±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5.1±0.8)分降至术后(1.9±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治疗,TURP手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冠脉支架 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平均发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西雅图不稳定型心绞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效果 心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介入治疗 对 心血管 疾病进行 治疗 加以 分析研究。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6 月 选取心血管患者 90 例,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5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将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 。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率较高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结论 介入性治疗用于心血管疾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痛,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医学意义。

  • 标签: 心血管病 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