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深静脉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和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2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静脉置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综合护理 临床应用 效果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PICC置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间接收的PICC置患者134例纳入课题研究,随机分为延续护理组(n=67)和常规护理组(n=67),分别接受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延续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置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以及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显著提高PICC置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PICC置管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PICC)置维护及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ICC置的80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准备得分(48.56±1.58)分、导管维护得分(49.60±0.03)分;对照组护理前准备得分(32.06±1.76)分、导管维护得分(36.71±2.89)分。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的PICC置期间,加强对管道的维护,能够有效提高PICC置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PICC置管 维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顿挫带状疱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1,其临床表现中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上有不少关于本病的文献,现将我们收集的3例顿挫带状疱疹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顿挫型带状疱疹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2013—2016年)的60例甲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甲重症肺炎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甲重症肺炎患者组间各项实验指标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更符合甲重症肺炎患者需求,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可以缩短体温、呼吸音、血常规等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 标签: 甲型重症肺炎 综合护理 满意度 治疗情况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周围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周围肺癌患者40例,对患者采用CT检查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周围肺癌CT检查影像主要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棘样突起、空洞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骨转移、胸水;CT检查灵敏度为94.1%,假阴性率为5.88%;特异度83.33%,假阳性16.67%。结论周围肺癌应用CT诊断,可以准确反映病灶的大小、部位、特征等为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CT MRI 周围型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老年人口存在总数多、增长速度快、空巢家庭比例增高、老年患病率高、社会养老基础薄弱等特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逐渐出现了医养结合模式,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与优化医养结合方式。从我国颁布的相关文件可以发现我国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护理康复服务,但是目前我国医养结合长期护理现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介于此,本文在分析医养结合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医养结合长期护理的现状以及主要的工作内容,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的医养结合长期护理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 标签: 医养结合型 长期护理 养老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老年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得120例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结果在所有参与试验的120例患者中,所有上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率为83.89%。男性幽门螺杆菌检测率明显高于女性幽门螺杆菌检测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老年人群体发生疾病的主要病因,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能够帮助临床早期确诊,而且应用起来较为方便,尤其适合老年人群患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开来。

  • 标签: 14C尿素呼气实验 老年人 幽门螺杆菌 现症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透析时间均超过3个月,透析的当天分别对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测定,并按照C-反应蛋白的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两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按照透析患者的hs-CRP水平分组,正常组31例,升高组4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Hb水平进行比较,可见升高组患者的H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项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可见,r=-0.454,P<0.05,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程度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呈负相关,患者处在炎症状态下时,容易加重贫血。

  • 标签: C-反应蛋白 维持性血液透析 贫血程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检验、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组)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血清胱抑素C和各项凝血功能检验结果,比较疾病组中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检验结果之后,分别和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疾病组和正常组、进展脑梗死和正常组的各项检验结果都存在较大差异,进展与完全脑梗死的各项凝血功能差异较大,完全脑梗死和正常组的血清胱抑素C相差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验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评估,但对完全脑梗死患者实施凝血功能检验基本无价值可言。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检验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C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2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维生素C治疗。将两组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糖尿病相关指标、胃溃疡相关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HP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PG、2hPG、HbA1c三项糖尿病指标水平和胃pH值、PGI、PGⅡ三项胃溃疡指标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采用维生素C治疗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糖尿病 胃溃疡 维生素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感染类型的区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感染和小儿病毒性感染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并对其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儿的WBC、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儿,其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5.0%(57/60)和1.7%(1/60),也有细菌性感染组高于病毒性感染组患儿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常规检验和C-反应蛋白检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儿感染类型进行有效区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小儿感染类型 区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肥胖2糖尿病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80例肥胖2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40例/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以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甘油三酯(1.35±0.7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10±1.98)mmol/L等方面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肥胖2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有助改善其血糖、血脂、体重等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肥胖型2型糖尿病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血糖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钉植入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以及Cobb氏角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进行椎体高度的检查,可明显发现,术后患者的椎体高度与术前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Cobb氏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植入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脊柱的变形,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 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伤椎形态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obb角、伤椎体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效果可靠,并发症风险降低,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