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里素质在儿科护理学中的重要性。方法收治儿科患儿1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人性化护理组)6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66例。对治疗结束后的患儿及家长意见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满意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里素质的提高对加强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素质 儿科护理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科白血病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将本院接收的61例儿科白血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给予两组患儿对症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及家属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家属对白血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掌握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的掌握率(P<0.05)。结论对儿科白血病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使家属可有效对患儿进行干预,为患儿的治疗及康复提供巨大帮助。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科 白血病 家属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6级90名中职儿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45名和研究组45名。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教学,研究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成果和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成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学生期末平均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分析数据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成绩和职业能力。

  • 标签: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职 儿科护理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生临床实习操作带教中的难点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护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护生在前半年并未加强带教培训,在后半年加强岗前带教培训工作,强化理论知识于操作实践、探索新型带教方法、重视带教老师选拔。通过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两者相结合方法,小组座谈对儿科护生临床实习操作实践中的难点及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对比分析,加强护生综合能力评价及满意度,评定儿科护生临床实习操作带教效果。结果通过加强之后,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相较护理之前均有所提升,加强变革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儿科护生临床实习操作带教过程中,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带教中的难点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护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可以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科护生 临床实习操作 带教难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儿科护理中产生护理纠纷的因素,探讨解决纠纷的防范对策,从而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注重细节管理、规范护士的沟通方式及提高法律意识,以此降低纠纷出现的频率。

  • 标签: 护理 纠纷 因素 儿科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手送管法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重要性。方法将我科360例接受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介绍。结果大大提高儿科护士工作效率及成功率。结论在儿科单手送管法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优于以往的双手送管法

  • 标签: 单手送管法 静脉留置针 穿刺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温度计作为体温测量工具测量值的差异,寻找安全、准确、快速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对两个月至一岁以下患儿进行配对测量对比,耳温与肛温同时测量共51人次,比较两种测量工具的测温准确性。结果两种测量工具所测得体温数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儿科应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体温是准确、安全、有效、快速的,可代替水银温度计。

  • 标签: 耳温计 肛温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置入静脉留置针中给予正压穿刺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实行静脉留置针的患儿9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则采用正压穿刺置管,分析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较为困难,在穿刺中给予正压穿刺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正压穿刺 静脉留置针 儿科 临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患儿8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护理后调查两组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儿科患儿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儿科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德宏职业学院临床医学执业(助理)医师过关情况,为边疆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14—2016届毕业生进行执业(助理)医师过关率、实践与理论教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毕业生798名,执业(助理)医师总过关率为50.88%(406/798),2014—2016届分别为61.3%(147/240)、51.6%(133/258)、42.0%(12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7,P<0.001)。经线性趋势检验,2014—2016届执业(助理)医师过关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和学生所能参加的考试次数相关。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范体格检查操作、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对策,从而提高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

  • 标签: 执业(助理)医师 通过率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感染儿科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分析实习护生认知度现状及其差异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对儿科50名实习护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发出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率100%,护生对所调查内容中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5%。结论感染儿科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有待提高,实习医院应加强实习护生上岗前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及行为。

  • 标签: 感染儿科 实习护生 医院感染 认知程度
  • 简介:摘要通过将一定数量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授课和传统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儿科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科护士对水银体温计损坏危害的认知及处理方法,减少在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7年1月我院30名新生儿科护士(含离职)对水银体温计损坏危害认知及处理方式和防护措施。结果18名护士对水银危害及相关职业防护知识认识不足,处理方法欠妥。结论科室应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制订相关流程,提供必要设施和用物,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 标签: 护士 水银体温计 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科轮状病毒(RV)性肠炎发生院内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持续5年对儿科病人在院发生RV性肠炎感染进行临床监测。结果对2011~2015年监测结果汇总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狠抓落实。结论通过对5年持续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不断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增强感控措施落实力度,达到了以监测促改进的目的,充分保障病人安全。

  • 标签: 轮状病毒 院内感染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儿科规培的30例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带教模式。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的理论考试评分、操作考试评分及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生带教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儿科护生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关系。方法通过过硬的业务技能、语言沟通技巧及发挥游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改善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关系。结果通过上述方法的运用,护患关系得以明显的改善。结论护理方式的优化和护理技巧的恰当运用,能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 标签: 护患关系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儿科优质护理在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的具体应用。方法从我院儿科在2018年2月—9月间收治的9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常规和优质两种护理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满意度和用时、治疗的依从性、换瓶次数等方面指标对比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来讲,其在行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治疗期间配合优质护理,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治疗效果提供保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儿科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门诊留置针使用情况,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留置针的使用率。方法成立QCC小组,分别统计了我科改善前及改善后留置针使用情况,计算使用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QCC干预后,留置针使用率明显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也明显提高。结论QCC活动在提高儿科门诊留置针使用率方面有显著作用,同时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儿科门诊 儿童 留置针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