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对于护理进行干预措施分析。方法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医院2014年下半年的儿科护理案例100例来进行分析,通过分层的方式,50人为对照组,50人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采取全面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两个组的儿科护理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观察组通过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方式,其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其满意度则是不断的提高,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100例儿科护理的干预措施,通过全面向的护理,对于纠纷发生率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科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进行不断的推广。

  • 标签: 儿科护理 纠纷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响应我院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的号召,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到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再到实行人性化病房设计,强化对儿科疾病常识的宣传,还有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技巧,要求护士保持良好的个人仪态等,切实提高了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 标签: 儿科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护患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6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服务,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憋喘缓解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对小儿肺炎护理中的运用,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以及憋喘缓解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憋喘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导致人们的社会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给予儿童的压力也随之加大。在农村,一些父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关注不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是导致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城市地区的家庭,虽然父母大多可以为子女提供宽裕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使得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尤为关注,各种补习班占有了原本属于儿童的快乐时光。加之城市子女多为独生,父母溺爱,反而导致了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情绪和心理异常,这个比例数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普通医院还没有有关的儿童心理门诊,不能正确处理儿童心理行为障碍。

  • 标签: 儿科 心理行为 障碍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转变。人性化服务的实施,协助患者人性化,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介绍了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以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为观察对象,对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用于儿科护理教学。

  • 标签: 儿科护理教学 人文关怀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儿科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入我院儿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满意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8.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输液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为患儿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儿输液过程中的舒适感,对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儿科输液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在实践中所要面临的压力,分析这些压力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有助于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效果。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多方面压力源,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提出了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在内的解决儿科护理工作压力的对策,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

  • 标签: 儿科护理 工作压力源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行为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12月接收的儿科患者,与2015年2月到9月间接收的儿科患者进行对比,对缺陷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管理干预。结果2015年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为13.6%。结论各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且进行相应的干预,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行为 分析与干预 实施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新生儿科8764例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2012年1月起对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对比3年间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2012年间,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率为1.34%;2013年间,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率为1.02%;2014年间,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率为0.55%;由此可知,对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逐年下降。结论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管理 预防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急诊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探索儿科门急诊环境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儿科门急诊就诊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制定措施①设醒目安全提示标示;②设置流动导医,增加保洁员,加强护士巡视,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事件发生;③开水间安全管理,防止患儿误入;④做好电源管理,防止儿童触电;⑤期检修地板,避免绊倒行人。结果从2012至2015年上半年,除发生1例因墙壁瓷砖脱落造成1名患儿背部表皮擦伤外,未发生其他因环境安全导致的不良事件。结论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开展全员教育,关乎细节,采取多种措施,并持续追踪其效果,不断反馈改进,是保证儿科门急诊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儿科门诊 环境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从2009年到2012年间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儿童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吸氧、止咳祛痰、止喘等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匹多莫德颗粒治疗。根据患儿住院时间、临床表现、随访1年时间中患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次数以及发病的程度来分析判断。结果经过一年的时间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病情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咳嗽、喘息的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并且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呼吸系统再次感染的次数也比对照组少。结论对于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症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匹多莫德颗粒辅助治疗,有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并可以减少再次发病的次数。

  • 标签: 患儿 呼吸系统反复感染 治疗措施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分诊结合医师反馈法提高分诊准确率。方法选取在内科门诊待分诊的27126例患者,按照单双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双月分诊的134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分诊;观察组为单月分诊的13684例患者,护士采用标准化分诊结合医师反馈法调整分诊;最后,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8.6%,对照组准确率为97.4%(P<0.001)。结论分诊护士实行标准化分诊的同时,结合医师反馈法进行分诊,能有效提高分诊的正确率,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 正确分诊 医师反馈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工作压力来源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我院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在我院儿科工作的护理及普通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应用现今国内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评估。结果通过比较,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明显比其他科室护士高,儿科护士各项得分均高于其他科室护士,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护士压力大小与年龄、职称以及文化程度因素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儿科护士的工作年限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压力源不但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护理人员的工作科室及工作地点先骨干。儿科护理人员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需要依据压力源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儿科护理工作顺利实施。

  • 标签: 儿科护理 工作压力源 因素分析 制定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护理中人文关怀进行护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人文护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8.34%;对照组满意度为90%,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P<0.01)。结论人文护理有助于患儿的康复,让患儿及其家属更加满意、放心,值得在实际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儿科护理 人文关怀 实施方法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减少儿科输液等候时间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减少儿科输液等候时间”为主题。通过调查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出影响患儿输液等候时间的主要原因穿刺慢、加药慢、接药慢等。并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患儿输液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8分钟降低到12.1分钟。圈员综合素质得分优于活动前。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规范了儿科输液的操作流程,减少了患儿输液等候时间,提高了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

  • 标签: 品管圈 儿科输液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里素质在儿科护理学中的重要性。方法收治儿科患儿1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人性化护理组)6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66例。对治疗结束后的患儿及家长意见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满意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里素质的提高对加强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素质 儿科护理 重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感染儿科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分析实习护生认知度现状及其差异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对儿科50名实习护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发出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率100%,护生对所调查内容中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5%。结论感染儿科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有待提高,实习医院应加强实习护生上岗前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及行为。

  • 标签: 感染儿科 实习护生 医院感染 认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