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护理在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49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洗胃、血液净化等常规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患者行集束护理,对照组2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草枯中毒者入院后,实施系统救治,并加强对患者的集束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百草枯中毒 救治方法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住EICU的40例进行机械通气48h以上VAP发生的患者,采取集束护理干预体系进行干预。结果经过集束护理干预治疗后,插管时间为3~17d,7d内成功拔管44例,7d后成功拔管30例,死亡6例。结论采用集束护理干预是预防和减少VAP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集束在ICU压疮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14例压疮患者作为护理效果的分析对象,分为集束组、对照组,在护理中应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结果集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集束护理模式能够促进ICU护理效果实现优化。

  • 标签: 压疮 ICU 护理 集束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集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均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资料确诊的晚期肺癌患者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2例,入组患者卡氏评分均≥70分,均进行化疗,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4%)显著高于对照组(65.6%)。结论集束护理使晚期肺癌患者对化疗充满信心,减少化疗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晚期肺癌 化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阑尾炎手术患者接受集束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时间为2014年7月-2016年3月,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集束护理,对比2组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康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几率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集束护理可以降低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几率,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阑尾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介绍了手持压力表在神经外科床边人工气囊压力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过程,发现将手持压力表应用于床旁人工气囊压力交接班流程,可有效减轻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防止缺血坏死,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手持压力表 神经外科 床边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比例通气辅助通气(PA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联合通气模式(SIMV-PSV),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采用PAV;结果PAV组患者VT、呼吸频率(RR)、呼吸时间常数(RCexp)、吸气流速(InspFlow)等指标均明显优于SIMV-PSV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患者平均压(Pmean)、压峰值(Ppeak)、吸气阻力(Rinsp)、呼气时间常数(RCexp)、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气分压(Pa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标、撤机成功率与SIMV-PSV组相应指标间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PAV组患者舒适度优良率92.86%明显高于SIMV-PSV组82.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V操作简单,患者更舒适,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成比例通气辅助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方式对建立人工患者湿的效果,探讨最佳的湿方式,降低因痰液堵塞造成的并发症。方法将4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呼吸机湿罐持续加温加湿气湿,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痰液附着情况及导管因痰液阻塞导致的呼吸机报警次数。结果采用呼吸机湿罐持续加温加湿气湿的患者痰液粘稠度降低,因痰液堵塞造成的高压报警次数明显减少。结论采用湿罐持续加温加湿湿效果良好。

  • 标签: 气管插管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排痰及呼吸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出院时有效咳嗽比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情况有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变高,呼吸频率降低,通气量升高,肺活量也有明显提高(P<0.05);有效咳嗽比率升高,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有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清除呼吸痰液,促进呼吸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胸外科 气道排痰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密闭式加水湿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12月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用传统断开呼吸管路加水湿法;选择2015年1~11月20例为观察组,用密闭式、连续性自动湿化装置加水法。比较两组的病人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不张、心率、呼吸频率,停用呼吸机时间。结果应用连续密闭式加水湿法效果满意,病人舒适、耐受,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ARDS 机械通气 密闭式加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病房中品管圈对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情况发生的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ICU病房中30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155例和观察组145例,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理论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发生机械通气意外拔管17例,发生率为10.96%;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理论进行护理,发生意外拔管3例,发生率为2%。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试验方式发现在ICU病房中应用品管圈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意拔管情况的发生率,可以保证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保证患者在ICU监护期间的治疗效果。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意外拔管 品管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46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通畅,提高氧合,加强营养支持。结果46例患者成功撤机39例,死亡3例,4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有效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愈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相关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5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实验组),同期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时间、治疗前后SpO2、住院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后SpO2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肺出血的新生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出血新生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并进行急诊护理;B组31例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包括肺功能恢复情况、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等)并作出评价。结果急诊护理患儿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患儿明显缩短,两组肺功能均改善,但急诊护理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呼吸机、肺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出血的新生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并采用急诊护理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肺出血,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出血 新生儿 机械通气 临床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10月本科收治的31例严重胸部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31例患者治愈25例(80.6%),死亡6例(19.4%)。结论加强保护性机械通气、呼吸的管理等护理是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严重胸外伤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ICU综合征会导致人机对抗、气胸、血流动力学紊乱、自行拔管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 标签: ICU综合征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抢救中使用机械通气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及相应护理措施,为更好的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2年8月1日-2013年8月1日共收治100例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机械通气治疗过程,统计患者在通气后4h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结果100例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91例,9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91例抢救成功患者中,MAP(平均动脉压)、RR(呼吸频率)、HR(心率)以及血气分析pH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在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应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室衰竭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AIDS并发PCP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调查病例随机筛选自医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接收的10例AIDS合并PCP患者,所有患者皆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结合一定的护理干预。结果10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4~14d,平均9.3d,其中有7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各项症状均有所改善,且生命体征较为稳定,3例患者最终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0%。结论在对AIDS并发PCP患者进行通气治疗的同时辅助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AID并发PCP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就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