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属Ⅲ类作用为主的多通道阻滞剂,能终止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无论对自律性增加、触发活性或折返激动都有效1。我科ccu于2013年1月-20l4年1月静脉应用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8例,通过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倍他乐克、联合用药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方法于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诊断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90例纳入本实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A组(倍他乐克组),B组(组),C组(倍他乐克+组),每组各30例。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相当,无明显差异,说明单用倍他乐克与单用无明显疗效差异。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表明倍他乐克联合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更能提高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HR、LVEF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B两组治疗后比较HR、LVEF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房颤在临床各项指标及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单独用药,目前临床多已广泛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美托洛尔 胺碘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按随机分配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36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人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4年3月应用治疗3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小时内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成功转复率100%,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成功转复率87.5%,快速房颤病人的成功转复率28.6%,心房扑动病人的转复率为0,但其心室率得到控制。其中有2例病人在转复过程中出现了心动过缓,4例病人出现了血压下降。结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安全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7.5%,治疗后患者心电图、血压及心率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结论在急诊中应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禁忌证的前提下,可放心使用。

  • 标签: 急诊 胺碘酮 快速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有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中静脉输液易引起所致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本文针对消炎止痛膏治疗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通过长期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消炎止痛膏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顽固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8例顽固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静脉注射治疗并应用心电监护观察。结果经过治疗138例患者应用治疗后130例明显下降。结论治疗顽固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胺碘酮 心动过速 室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通过分析临床治疗结果,评价的治疗作用。结果经过治疗,35例为有效,5例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7.5%。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情况有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情况,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运用的药物。

  • 标签: 急诊 快速型心律失常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4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2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心率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给予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窦性心律转复率、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控制效果显著,且见效快,是一种有效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案。

  • 标签: 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胺碘酮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普罗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心房颤动转复率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转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心室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BNP(B型钠尿肽)、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EF(左心室射血分数)、FS(左心室内径缩短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6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5例发生不良反应,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普罗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均安全有效,但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更高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予以进行治疗,在静脉注射的同时进行口服进行治疗,时刻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心率明显高于治疗患者的心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明显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差异不明显,且P>0.05。结论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取得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了治疗有效率,鉴于存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心衰 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应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实际价值。方法研究组在急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对照组在急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帕。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研究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诊治疗期间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0%),数据对比P均<0.05。结论急诊应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 标签: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 急诊 胺碘酮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丁苯酞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人,对照组38人。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4天为一个疗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评分)观察治疗效果,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1.43±1.23,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2.95±1.6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皆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相对安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依达拉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喜炎平注射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83.33%,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的治愈率60%,总有效率76.66%,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为临床上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对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较大的意义。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小儿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进行血栓通注射进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1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3例患者采用血栓通注射的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采用血栓通注射的治疗,能够使脑血管得到扩张,脑血管的血流量得到增加,以及血氧供应的提高,使患者得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塞 血栓通注射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选取儿科门诊60例口腔溃疡患儿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参照组采用维生素B2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溃疡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溃疡愈合时间更短,疼痛缓解程度更低,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溃疡患儿,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溃疡愈合时间较短,疼痛缓解程度较低,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地塞米松注射液 口腔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个批次的某中药注射进行免疫毒性试验,以判断某中药注射的主动全身致敏情况。方法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变态反应)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给豚鼠腹腔注射某中药注射7.72ml·kg-1致敏,最后一次致敏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取各组半数豚鼠静脉注射相应受试药物予以激发,受试药物的激发量是致敏量的2倍,激发后详细观察记录每只动物的过敏情况。结果给予某中药三个批次药物的豚鼠均未出现明显过敏反应。结论此三个批次的某中药注射无潜在致敏性。

  • 标签: 中药注射液 主动全身致敏 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