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9月接收的138例脑血管病患者,按照白质损害的程度分成无白质组(82例)、轻度组(43例)及中重度组(13例),全部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及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中重度组MMSE评分(24.08±4.60)分、MoCA评分(18.08±4.21)分,显著低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注意力、执行能力、抽象力、语言能力、延迟记忆及命名能力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脑白质损害与脑血管病患者其认知功能障碍呈相关性。

  • 标签: 脑血管病 认知功能 脑白质 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期间~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需行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参照组(46例)、实验组(48例),分别给予全麻、硬膜麻醉,对比两组的药物用量、PCCD发生率、不同阶段的MMSE评分。结果实验组的POCD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参照组39.13%;麻醉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内对比,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36小时评分都比麻醉前评分下降(P<0.05)。结论硬膜麻醉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可降低POCD发生率,缩短疾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不同麻醉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腔隙性梗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取80例老年腔隙性梗死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全麻,患者共40例;实验组予以硬膜外麻醉,患者共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情况理想,术后3天内POCD发生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智能状态理想,MMSE分值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认知功能理想,MoCA分值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腔隙性梗死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 标签: 全麻 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到2012年两年来通过神经内科及精神科确诊的60例轻度老年痴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入院第一天即进行高压氧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持续60天;对照组仅行药物治疗不进行任何干预。试验组在干预后的第30天及60天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能力,巴氏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综合干预前所有患者的MMSE的和巴氏指数(BI)评分普遍低下而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第30天和第60天,试验组MMSE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干预前(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结合认知训练能够提高轻度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老年人 认知障碍 早期综合干预 日常生活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参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干预,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观察患者2个月后疾病认知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变化,采用护理满意评分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1)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7.50%),参照组治疗依从性(8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疾病认知评分及护理满意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并提高护理满意水平,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高血压 社区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内科就诊患者口腔基本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口腔内科就诊患者进行口腔基本保健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口腔内科患者刷牙梳头式上下顺刷者有121例(46.90%);了解刷牙出血说明已患牙龈炎者162例(62.79%)。结论提高全民口腔疾病保健意识,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状况,将国民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使之拥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完整健康的口腔生理功能。

  • 标签: 口腔内科 保健知识 认知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对妊娠期糖尿病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规律产检孕妇200例的妊娠期糖尿病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母婴危害性知晓率较低,并且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检测方法、血糖控制及饮食控制方法知晓率也较低;其中家族史对疾病监测知晓率的影响较大,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层次孕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深入宣传力度,扩大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覆盖面,有助于提高防治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水平和自控能力,对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 认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根据其认知功能表现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均为认知功能良好,观察组患者则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及特征,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内囊梗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额叶、枕叶、颞叶、皮层与皮层下等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中动脉供血区与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针对额叶、左侧颞叶、皮层及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梗死病灶患者需尽早开展认知功能筛查。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病灶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医院内感染染管理的认知情况和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20名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对不同类型的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染管理的认知情况以及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放的1020份问卷调查,有效的问卷100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满分设定为25分,1000名医务人员的平均得分为16.1±2.2分,其中90%的医务人员认为控制院内感染利于医疗安全。有99.5%的医务人员认为进行医院内感染染十分必要。据问卷结果显示职业安全与防护知识的需求度相对高为70%,院内感染知识需求率为65%,消毒隔离知识需求率为60%,这是排在前三位的数据。不同从业年限、性别、年龄、职称的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知情况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的知识相对缺乏,虽然大多数医务人员已经意识到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相关的知识急需补充和跟进。

  • 标签: 院内感染 认知 社区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应的认识与意向。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2月—2016年2月抽出的2022名社区居民的资料,对所有居民实施问卷调查,问卷收回总共1884份。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对总共2022名居民实施追踪调查,问卷收回总共1572份。结果在2016—2017年中,居民了解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于2015—2016年,P<0.05。在2016—2017年中,居民的总签约率大于2015—2016年,P<0.05;对没有签约居民自身签约意向带来影响的因素是没有家庭医生相关需要、担忧定点医疗、家庭医生层次过低。结论社区居民对于家庭医生具备较多的了解,然而,认识不够深刻,签约意向急需增强,提议增强宣教、给予具备价值性的签约服务。

  • 标签: 家庭医生 影响 社区居民 签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在额叶外伤后认知障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及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估量表(LOTCA)为120名健康对照组和104名轻中度额叶挫裂伤病例组治疗后3-6月时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比较2组测验结果。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2)除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动之外,实验组LOTCA、WCST各分项在与对照组比较时均有显著意义;(3)相关性分析表明,WCST中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与LOTCA各项呈负相关,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完成分类数与LOTCA各项呈正相关。结论WCST可作为认知功能的检测工具应用于额叶挫裂伤患者,但其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额叶挫裂伤 认知功能障碍 WCST LOTCA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9%,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给予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让患者更加注重日常保健,以保证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系统口腔护理 牙周炎 口腔保健知识 认知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马西尼对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关节置换的老年骨科患者,ASA分级为Ⅱ~Ⅲ,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行插管全麻、B组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C组行神经阻滞复合低流量七氟醚吸入全麻,神经阻滞麻醉均使用神经刺激仪完成,复合麻醉均不插管。三组均在手术完毕后给予氟马西尼0.5mg.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生命体征变化,术前、术后6h、12h内的S-100β蛋白浓度及相应时间段内的MMSE评分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三组观察中B组与C组发生POCD例数明显少于A组,且术中术后生命体征较A组相对平稳,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但B组和C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氟马西尼可以降低老年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标签: 氟马西尼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龄患者的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两种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接受我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60岁以上)中,随机选择12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6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并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认知情况分组进行统计评价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的认知功能相近,P>0.05。在术后1h,3h,6h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中,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的睁眼时间较后者短,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在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方法的比较中,较吸入麻醉法表现出了更小的认知功能影响,更适合用于手术治疗。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高龄患者手术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实施认知护理对其不良情绪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分为研究组(认知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不良情绪及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相关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认知护理的效果显著,能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机体免疫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认知护理 不良情绪 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包括注意、记忆、任务管理、计划、监控等多个方面。许多患者在稳定期仍表现出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情的康复和日常社会心理功能的恢复。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认知干预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估研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康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度,提高ADR上报率及报告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10名护士ADR认知水平进行测试。结果我院护士对ADR相关知识认知度较低,影响因素也较多。结论应加强对ADR针对性培训,充分发挥护士在ADR监测中的作用。

  • 标签: 护士 药品不良反应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情况评分、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现象,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麻醉 老年患者 术后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心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况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评分、焦虑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认知干预 心理护理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在冠脉造影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86例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压迫器去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例,与对照组的6例有显著差异(P<0.O5)。结论对于冠脉造影术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确保临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脉造影术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