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实现护理认同度的提升,患者的护理自信心得到改善,更加愿意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工作,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保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保障。

  • 标签: 行为动机转换 骨折 糖尿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到家庭(HtoH)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住院率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数据的截取是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筛选的,本次以符合条件的80例慢性心衰住院患者作为此次实验报告中的数据提供对象,以奇偶数的方式分成两组,奇数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设为常规组,偶数的40例患者采取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性更高,p<0.05;研究组住院率更低,p<0.05。结论: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并降低住院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心衰 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 用药依从性 再住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实施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探讨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住院率的影响。方法:择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各25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半年、1年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大大降低出院后住院率。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医院到家庭护理 用药依从性 再住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根治性放疗治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再次实施程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根治性放疗治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程放疗,观察组39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恶化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根治性放疗治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实施程放疗时选择三维适型放疗,治疗效果更好,恶化率更低,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根治性放疗后复发 三维适形放疗 再程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滋肾汤联合雌孕激素预防肾虚血瘀型宫腔粘连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肾虚血瘀型宫腔粘连的患者在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2组均观察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IUA)评分、月经量改善情况,此外还比较前后内膜TGF-ß1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IU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内膜明显增厚(p<0.01),其中IUA评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TGF-ß1的表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在预防宫腔粘连术后粘连方面有优势,有利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宫腔粘连 肾虚血瘀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 宫腔粘连评分 子宫内膜 月经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IMB)技巧模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以及对HAMA、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以随机原则将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成40例/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IMB模型护理,对比HAMA、HAMD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IMB模型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 标签: 结直肠癌 IMB模型护理 HAMA评分 HAM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PPCI后心肌灌注及迷走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于我本院诊治的STEMI患者中筛选128例为主体,根据患者PCI治疗术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病史分为长期服用组(术前服用超过3个月)和未服用组,将未服用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和常规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mg),比较三组患者生化指标、心电图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日期是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结果:对比三组观察指标得知,长期服用组患者生化指标、心电图指标均优于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意义,P<0.05。结论:术前予以长期服用他汀类病史的STEMI患者10mg瑞舒伐他汀处理,可明显提升患者PPCI心肌灌注水平,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同时还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机体预后。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预处理 STEMI PPCI 心肌再灌注 迷走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采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对其术后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并以此评判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以此评判两组患者护理安全性,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采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能提高术后满意率,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有效护理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 保护动机理论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中应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47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脑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B组康复锻炼依从率较A组高(P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术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改良术式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复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改良术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活动受限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示:两组患者相比较手术前,术后3月、6月、12月活动受限情况及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改良术式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活动受限及腰背部疼痛症状,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明显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优化改良术式   椎体稳定性  再骨折   卧床所致并发症  生活质量   死亡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与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邻近椎体骨折、伤椎骨折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为病例搜集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KP组22例和PVP组23例,分别行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度、伤锥前缘高度及其邻近椎体骨折、伤椎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PKP组cobb角度小于PVP组,伤锥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两组邻近椎体骨折、伤椎骨折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PVP相比,PKP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伤椎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