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斜切中亚的帕米尔-阿尔泰滑移构造带向南延伸,可与恰曼转换断裂系统相接,影响其两侧表层断裂构造格局、中新生代盆山演化、现今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地球卫星重力异常带在滑移构造两侧表现出显著的不连续性和系统位移特征,其深部滑移幅度达600km以上.从卫星资料反演计算出的地壳厚度图上可看出,新疆地区地壳厚度比中亚邻区厚4~8km,岩石圈厚度比中亚邻区厚10~20km.新疆及邻区地震波速层析成像结果提供了不同深度速度结构,在平行于中国西部国界处的10km、30km、50km深处均有NE向速度结构不连续面的反映.

  • 标签: 构造带 地壳厚度 地球物理证据 速度结构 表层 地壳变形
  • 简介:南天山造山是古生代期间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伊塞克湖板块对接、碰撞的产物,主体由向南逆冲的推覆体组成。推覆体内部变形构造在垂直于主断面方向上呈规律性变化。从推覆体底部向上,褶皱从A型褶皱,紧闭、等斜的B型褶皱,前翼褶皱经斜歪、倒转褶皱渐变为对称的尖棱或箱状B型褶皱;构造面理从发育主断面近平行的S-面理及剪切滑移的C-面理渐变为只发育与主断面近垂直的D-面理。据此,可把推覆体自下而上划分成为递进剪切、过渡和等轴挤压三个变形域。变形过程分析表明,存在水平挤压变形和随后的简单剪切变形两个变形阶段,前者发育于主断裂面形成之前,后者发育于主断裂面形成之后。这指示南天山造山以变形扩展速率高于断裂扩展速率为特征

  • 标签: 南天山 推覆体 变形构造 变形模式 逆冲构造
  • 简介:用动力旋回地层学观点对南天山造山带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该区域志留—泥盆纪构造沉积演化模式:南天山南缘洋盆早志留世已出现,晚志留世为孤立碳酸盐台地发育阶段:泥盆纪南天山南缘洋盆开始向北俯冲,导致了相对海平面上升,使碳酸盐台地被淹没,出现深水浊流盆地背景,并伴随来自哈尔克山、艾尔宾山南缘火山岛弧的火山碎屑沉积。至石炭纪,由于洋壳俯冲加剧,在南天山北缘出现火山弧、南缘盆地形成超覆沉积,总体反映了海平面不断上升的过程。同时,对造山中变形盆地对原型盆地响应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超构造岩片、构造岩片、微构造岩片及地层序列四级岩片划分方案。针对有限史密斯地层进行了动力旋回层序的研究,将上志留统至泥盆系划分为四个二级动力旋回层序及14个三级动力旋回层序

  • 标签: 造山带 志留—泥盆纪 构造沉积 动力旋回地层学
  • 简介:将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东准噶尔克拉麦里强应变构造金的矿源层分维特征研究,发现在研究标度范围内金矿具有统计相似性,计算了研究区内金的矿源层的分维值,指出分维值与矿源层中的金品位呈正相关。

  • 标签: 东准噶尔 矿源层 分维 金品位 强应变构造带
  • 简介:丹巴地区是扬子地台西缘著名的中深变质岩区.该区变形强烈,变质复杂,未发现有鉴定意义的生物化石.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该区难而未决的基本地质问题.自1997年以来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对该区地层进行了重组,重建了丹巴地区构造地层格架,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岩石地层 层序 丹巴地区 造山带 地质调查 变质岩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甘孜-理塘断裂北段嘎拉金矿床含金剪切围岩蚀变类型、阶段,讨论了构造-蚀变岩的岩石化学及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阐明了构造-蚀变作用与金矿化的关系,即金矿化在空间上与围岩蚀变类型及强度关系密切,在时间上大致同期形成。这种由剪切构造变形作用引起的蚀变作用,对金矿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嘎拉金矿床 金矿化 构造-蚀变作用 找矿意义
  • 简介:依迈克-塔西克西韧性剪切位于昆盖山北缘大断裂以南,木吉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区域地球化学环境上看,昆盖山早石炭世火山岩以Cu、Au、Ag、Co、Ni、V、Ti、Cr元素相对富集,其成矿元素组合为Cu、Au、Zn、Ag等,有形成Cu、Au矿床的地球化学背景[1].区内岩浆活动以海西期为主,火山活动比较强裂,具有"双峰"态火山岩组合特点,产在卡拉更推覆体前缘的韧性剪切为Au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富集提供了热动力与富集空间,表明该韧性剪与区内金矿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控矿特征 变形构造 岩浆岩 地质特征 金矿 成矿作用
  • 简介:川西及邻区蓬莱镇组厚950~1600m余,属侏罗纪湖盆萎缩期的沉积。据层序界面及最大水进面联合标定,划分出两套沉积层序。通过沉积基准面旋回分析,论述了蓬莱镇组沉积相类型及时空展布特征,预测了有利相,并对有利油气富集区块进行了划分。

  • 标签: 蓬莱镇组 层序 有利相带 油气富集区块
  • 简介:郯庐断裂是滨太平洋构造的典型代表.构造、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且伴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中国东部在早白垩世同样出现了一系列NE-NNE向左行平移断裂活动及大规模的中酸性、钙碱性为主的岩浆活动,全面显示了滨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格局.晚侏罗世以前,中国东部大陆仍处于EW向的古特提斯、古亚洲构造作用区.晚侏罗世时,处于这两大构造消亡后的平静期.中-晚侏罗世西太平洋的低速俯冲,其动力作用并没有明显波及到中国东部大陆内部.早白垩世伊泽纳崎板块突然的高速、斜向俯冲,才使中国东部大陆全面进入滨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呈现为左旋转换挤压下的安第斯型岩浆弧环境,从而使中国东部大陆构造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换.

  • 标签: 郯庐断裂带 早白垩世 滨太平洋构造 伊泽纳崎板块 构造格局 中国东部
  • 简介:沉鱼湖—向阳湖一的石坪项组火山岩大地构造位置属巴颜喀拉.可可西里地块和南部的若拉岗日裂谷,岩石结构类型比较简单,以粗面安山岩为主,粗面岩、玄武粗安岩、粗面英安岩次之,以钾质太平洋型钙碱性系列为主.火山岩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均较高,重稀土分馏程度比轻稀土稍低一些,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时代属中新世.K2O/Na2O〉1,说明成矿物质为深部幔源物质混合了壳源物质,属大陆内造山晚期演化的火山岩类型。

  • 标签: 藏北 沉鱼湖—向阳湖 石坪项组火山岩 形成时代及环境
  • 简介:1:5万理塘县、濯桑幅区调中首次在甘改-理塘结合中段蛇绿岩中发现具有韧塑性变形变质产物的石榴硅镁石角闪片岩.该岩石的存在肯定了甘孜-理塘的洋壳属性的同时,亦表明结合中存在中温高压变质相系,为研究结合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蛇绿岩 石榴硅镁石角闪片岩 洋壳属性 甘孜-理塘结合带
  • 简介:西天山阿吾拉勒一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为一套以钙碱性系列为主、碱性系列次之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其中玄武岩类以碱性为主.岩石富FeO、Hf、Th、Y、Rb、Ba、Sc、Zr、Cs、V和LREE,贫TiO2、MgO、P2O5、Cr和Nb,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各种参数和图解均证实,其形成于大陆内裂谷环境.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是证实阿吾拉勒地区晚石炭世演化为大陆内裂谷环境的重要记录。

  • 标签: 西天山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火山岩 伊什基里克组
  • 简介: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负责完成的'大别山造山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项目成果获200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是安徽省地调院继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研究领域又一突出成果,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研究的继续和深化。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调局和安徽省地矿局的支持下,省地调院徐树桐教授等开展的'大别山造山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在大别山北部发现榴辉岩及其中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标志,被认为是在大别山造山研究中继发现金刚石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对了解北部条带状片麻岩形成的背景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动力学'的二级课题,研究人员在大别山北部青山以东及磨子潭等地发现数十处榴辉岩露头,且榴辉岩石榴子石中的金红石、磷灰石、单斜辉石出溶,表明大别山北部超高压带

  • 标签: 地质调查 大别山造山蒂 安徽 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