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胡适致顾颉刚书信两,分别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8年2月7日第二集第十五期和1927年12月27日第一集第九期,为此前诸胡适书信集所未收.经考订,此二信的撰写时间分别是1926年10月29日和12月26日.两信内容涉及敦煌学、中国文学史、蒙元史等诸多方面,是极为重要的近代学术史料.

  • 标签: 胡适 顾颉刚 书信时间 敦煌
  • 简介:本文在实地考察、抄录及考证的基础上,对《中国回族金石录》中收录的河北三有关伊斯兰教的古碑碑文进行了校正,对其中的误断字、衍加字、遗漏字以及在标点使用和断句上的失误之处分别作了评点,并对这三碑的碑文重新进行了校点录文。

  • 标签: 河北 伊斯兰教 清真寺 碑文 校正
  • 简介:我国冶铁铸钱的历史相当久远,目前泉界公认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早期的"铁半两",而芜湖出水的"永泉货"铁钱是首次发现。在无任何文字史料记载的前提下,要考证"永泉货"

  • 标签: 永通泉 泉货 货铁钱
  • 简介:8月24日,井冈山秋阳高照、红枫似火。热情淳朴的井冈山人民迎来了泰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殿下。在井冈山市长王建平、常务副市长刘兰芳、市委宣传部长刘文兰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诗琳公主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认真仔细地听取了讲解,并不时用泰文快速地做着笔记。她对井冈山斗争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就心中的疑惑之处提出了问题,通过翻译,她得到了详尽的回答。

  • 标签: 泰国 公主 诗琳通 井冈山 博物馆 参观活动
  • 简介:在中国的铸钱史上,历代都能发现厚重钱。比较典型的是新莽货泉中的厚重钱,俗称“饼钱”。货泉饼钱在史书上并无记载。发现的地区集中在以陕西为中心的邻近地区。因此分析它应该是新莽时期的一种地方货币。

  • 标签: 厚重 开元通宝 变异 地方货币 新莽时期 货泉
  • 简介:《浅析怀宁藏“永万国”压胜钱母范》一文报导:“1986年春.怀宁县在开展全县文物普查时,于该县秀山乡秀山村一村民家,发现了一件‘永万国’压胜钱范……此‘永万国’压胜钱范,铜质,盆形,长方形圆角,范面长15.5厘米,宽11.3厘米,范厚2厘米,重810克,范中心有一方形凸起,高约为0.6厘米,左右各有一宽0.5厘米,高0.3厘米,‘×’字形浇铸槽,

  • 标签: 钱范 铜质 文物 辨伪 山村 发现
  • 简介:照大师之碑》刻立于元至正六年(1346),碑文记述了北宋佛教慈恩宗大家照大师自宋元丰三年(1080)于当时的真定龙兴寺受具足戒,至佥天会五年(1127)圆寂,凡47年间在佛教慈恩宗学说方面辗转学法、潜心钻研、秉笔著述的功绩。该碑现立于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是研究佛教慈恩宗发展及隆兴寺历史的重要史料。

  • 标签: 佛教慈恩宗 河北正定 隆兴寺 通照大师碑
  • 简介: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退连贯珍》为研究对象,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翻印的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所图书馆所藏《遐迩贯珍》影印本,对其存世情况及所承载的宗教、新闻、科普、广告等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考察了其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宗教史、科学史上的地位,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 标签: 遐迩贯珍 传教士 新闻 科普 广告
  • 简介:敦煌初唐卷子本裴注《史记·管蔡世家》残卷之附篇前、后,有两大段包括两个相同的“太史公曰”在内的重复之文,又,附篇增衍“曹叔振铎世家”一题。敦煌本此卷这两处重大文字错误,乃因附篇拼补入卷所造成。敦煌本《管蔡世家》中误重之文和增衍的附篇之题,后为司马贞《索隐》所据本、北宋祜本《史记》相继沿存下来,而又有所变易。初唐盛唐至北宋这三个重要阶段有代表性的《史记》传本文本之同异,既显示出《史记》夹注本之传承有绪,又反映该本在不同时期的重要特点。

  • 标签: 《史记·管蔡世家》 敦煌本 《索隐》本 景祜本
  • 简介:《炎风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东亚的中世》是利用中国传世史籍,结合金石墓刻、敦煌写卷、域外汉籍、外国历史典籍对中世隋唐帝国与东亚对外关系的记录,是一部介绍隋唐帝国外交史的新作。本文在介绍童著的基础上作了相关评论。

  • 标签: 《炎凤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东亚的中世》 东亚 史籍 出土文献
  • 简介:本文对河北宣化清真南寺的《重修礼拜寺记》碑的碑文进行了研读,考证了碑文内容、撰文者及立碑的缘由,认为此碑是我国系统介绍伊斯兰教五大功修的第一汉文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标签: 宣化清真南寺 汉文碑 伊斯兰教 五大功修
  • 简介:胡适是20世纪中国享有国际声誉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之一。1948年国共两党围绕中国的命运展开殊死决战之时,长期奉行走非政治的文化思想救国路线的胡适却在这年春天因蒋介石故作姿态的提议成为总统参选人,从而被推上政治前台,成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人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收录的文化汉奸陈器伯致胡适十书信的释读,不仅可以考察这一时期胡适在面对政治抉择时的复杂心路,而且可以了解胡适对文化汉奸持宽容态度所折射的个人性格,还可以窥测出文化汉奸在抗战胜利后的命运与境地。

  • 标签: 胡适 陈器伯 文化汉奸 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