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电影与戏剧息息相关,这是毋庸置疑的。长久以来,电影连体、混杂于戏剧中,二者水乳交融、难分难离。本文通过探究《暗恋桃花源》话剧与电影的视听形式差异,借由对其时空组织的广阔自由度、灯光布景的实用与精细和间离与进入的观演关系三部分的分析,看搬上大荧幕的话剧对自身形式的突破与超越。

  • 标签: 话剧与电影 形式 暗恋桃花源 区别差异 突围
  • 简介: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歌剧院虽然外表富丽堂皇,但许多歌剧院票房大跌、债务缠身,职员罢工、管理混乱也随之而来。在欧洲,政府通常要给歌剧院一定的经费补助,但随着财政紧缩,这笔钱大多被砍掉。而以捐赠为经费来源的美国歌剧院,也因企业和艺术爱好者们由过去的"大善人"变成了今日的"铁公鸡"而难以为继。甚至像纽约大都会这样曾经日进斗金的歌剧院,也因财务拮据被迫过起紧日子。这一波经济衰退引发的欧美歌剧业危机,更多折射出的是当今歌剧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歌剧的慢节奏已经很难满足年轻一代艺术观赏者的需求,他们转而寻找释放性更强、节奏更快的直观表演。而欣赏歌剧又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今的观众又能下多少功夫去了解歌剧呢?歌剧当然不会消亡,但能否重现辉煌却是一个未知数。在如此的背景之下,中国歌剧的方向和未来在哪里?中国歌剧院的发展和生存之道又是什么?让我们听听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如何回答。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艺术爱好者 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 经费补助 债务缠身
  • 简介: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音乐风格的转型时期,一般将17世纪前后至18世纪中期这段时间称为"巴洛克时期"。由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气势恢弘富于激情,所以"巴洛克"一词的本意"不规则的珍珠"也恰当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形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截然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安静平和,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对比强烈,略有夸张。它打破了平整的均匀的结构,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加其张扬的个性。所以有些作曲家指责这一时期的作品"过于夸饰而不够规

  • 标签: 巴洛克时期 赋格曲 复调 西方音乐史 呈示部 平均律
  • 简介:坝子文化是在一类特殊地貌里发展起来的,没有成型而又具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坝子的地理因素到坝子文化的社会环境,分析坝子文化。

  • 标签: 坝子农业 坝子文化 白雾村
  • 简介:"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傩(nuó),是一种古老又神秘的原始祭礼,包括傩舞、傩戏、傩服饰、傩面具等,被称为发掘中国原始古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江西傩文化又称"赣傩",始于汉初,经过千年的历史沿袭留存至今,江西傩文化主要分布于南丰、乐安、上栗等地,江西傩形态较为原始,留存种类较丰富完整。它融合了多种民俗、礼仪、节庆、图腾、鬼神等传统相关历史文化形态,反映了远古先民在当时社会形态下的原始精神需求。

  • 标签: 赣傩 原始精神 社会传播
  • 简介:陆洪非先生的《〈天仙配〉的来龙去脉》在《黄梅戏艺术》上发表了。本来此文,我以为内部有关人士传阅一下也就可以了。一个从未知名的作者,一篇不负责任的短文,值得省内大名鼎鼎的剧作家去和他较量吗?不料洪非先生认为事关重大,非要将此事公之于众不可,并要求编辑部发表此文。文章中既然涉及到我,我本人作为《天仙配》剧本最早的改编者,是知情人,也是当事人,不得不打破沉默,觉得有必要也应向安庆地区人民、党、政府及后代,将此事说个清楚明白才好。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科学,科学是不能打诳语的。一洪非先生要谈的是《天仙配》的来龙去脉,但全文似乎只讲了“去脉”,丢掉了“来龙”。即使是“去脉”,也只是洪非先生1953年接

  • 标签: | 剧本 创作过程 作者 考证 黄梅戏
  • 简介:科普兰·阿伦(AaronCopland)是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他于1900年11月14号出生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一个犹太移民家庭,周围单调而缺乏外来风情的氛围刺激着这个早熟的孩子的音乐梦想。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到他决定出国完成他将音乐作为自己事业的追求与梦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正是这个过程使得科普兰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独特的学习理令。他并不像其他学生一样,在经过国外留学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在音乐创作中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欧洲传统习惯的影响,

  • 标签: 《钢琴变奏曲》 科普兰 演奏技巧 作品结构 音乐创作 移民家庭
  • 简介:为了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发扬流派、交流经验、推动沪剧音乐的改革,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于四月一、二日主办了“沪剧流派演唱会”。参加这次演唱的都是些受观众欢迎的在演唱上有显著特色的著名演员和乐师们。同时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的协作下,结合演出举行艺术研究活动,演员与音乐工作者共同议论了各流派演唱的艺术特色,并探討了沪剧唱腔艺术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討論中涉及沪剧的风格、曲調的丰富、流派的继承和发展、发声方法和伴奏音乐等问題。这些問題的提出,說明这次演唱会对研究、改进沪剧音乐所起的促进作用。这里发表的是丁是娥、周小燕、朱介生三位同志在座談会上的发言。

  • 标签: 艺术风格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 发声方法 丁是娥 音乐工作者
  • 简介:关于《虹霓关>的討論日益深入,对我启发很大。读了同志們的文章,联想到传統剧目整理工作上的两个問题,提出来就教于高明。一、实事求是地估价传統剧目在传统剧目中,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甚至一点不用改动的好戏是不多的;或者全部是糟粕,完全没有整理、修改价值的坏戏也占少数。为数最多的是精华与槽粕掺杂的戏,不仅数量很大,而且除了思想内容的問題外,往往在糟粕部分还夹着表演上的艺术精华,这对整理传統工作又增加了一层复杂性。由于历史条件的决定和剧作者思想的局限,戏的内容带有不同程度的封建意識是在所难免的。应該根据具体分析,视其情节輕重,分别提出不同

  • 标签: 虹霓关 艺术精华 方氏 周信芳 宇宙锋 艺术规律
  • 简介:中国话剧史的主流论述里,清末戏剧改良一向被视为传统剧种尝试改变自身并追求现代化的过程,而其结果则直接促成了话剧的发生。在这条基于艺术进化论的线性叙事中,“现代戏剧”几乎已成为话剧的代名词,同时不无忽略戏曲适应现代社会的努力与潜能之处。相对于此,我试图“现代剧场”的角度观察百年多来中国剧坛的变迁,将戏曲、话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创作)均视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清末戏剧改良言论盛行时,《潘烈士投海》和《黄勋伯义勇无双》都是上海丹桂茶园广受欢迎的作品。本文剧场史研究的角度出发,尝试厘清这两出戏的成因、所演内容及当时观众的反应。

  • 标签: 清末戏剧改良 戏曲现代化 丹桂茶园 潘宗礼 黄勋伯
  • 作者: 吴珺珺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摘要:中国画不仅仅是塑造形体,处理空间和平面,中国画以“迹”造“象”的形式,致力于人类精神的抒发与意境的表达。在形式上,中国画较之与外国的油画,其最大的特殊点在于“笔墨”。笔墨是中国人表现自己艺术思想的抒写方式,是绘画的特殊与一般关系的体现。本文试从吴镇和石涛的绘画作品中去解读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所在。
  • 简介:1958年。因王兆乾先生建议,《女驸马》参加了安徽省第二届戏曲汇演,之后又在稻香楼会堂向省委领导汇报演出了该戏。麻彩楼、王鲁明两位老师分别扮演冯素珍、刘文举,我演家院。演出结束后省委书记曾希圣上台和演员一一握手。严凤英、王少舫两位大师也到后台看望大家。严老师说:“你们辛苦了!《女驸马》这个戏很有喜剧效果,你们演得很好!向你们表示祝贺!”接着王少舫老师拍着王鲁明的肩膀,一语双关地用了该戏上台词,

  • 标签: 《女驸马》 喜剧效果 不倒翁 汇报演出 省委书记 一语双关
  • 简介: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中国文艺界关注点逐步转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传统文化的国际化、现代化之路。"中国风"不仅在国内文艺界盛行,而且也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戏剧创作中可谓是异彩纷呈。王晓鹰导演不仅努力探索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话剧的演出当中,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戏剧的有利因素,将中国戏剧的演出质量推向了新的高度。笔者以王晓鹰导演的话剧《伏生》为例,具体阐述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思路。

  • 标签: 东西方元素 诗化意象 假定性
  • 简介:在国产电影日趋通俗化的今天,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如一部严肃文学作品般脱颖而出。导演程耳以自己的美学本能创作出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并将其个人风格发挥到极致,颇有解读的空间。这部以民国黑帮头领陆先生为切入点的电影,绕不开其时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全片宏大厚重,史诗气质显著。本文试叙事技巧的角度分析该片的史诗性特点,包括非线性剪辑与镜头运用两个方面,以此探讨其史诗气质的发生和营造。

  • 标签: 《罗曼蒂克消亡史》 史诗性 叙事技巧 程耳
  • 简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影坛涌现出了众多风格独特的电影艺术家,朱石麟便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位。朱石麟电影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本文将以他的代表作《人海遗珠》为考察对象,探寻朱石麟电影在对话场面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特色。

  • 标签: 对话场景 民族特色 人海遗珠
  • 简介:作为曹禺的一部名剧,有关《雷雨》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有关其女性人物的分析也不计其数,然而运用戏剧符号学行动素模式进行研究的却十分鲜见。文章以安娜.于贝斯菲尔德创造的这一模式为工具,对剧中的八个人物按性别逐个分析,得出结论为真正的主体人物不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男性,而是以繁漪为代表的女性,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何不少导演将繁漪设计为该剧中心人物的原因所在。

  • 标签: 《雷雨》戏剧行动素模式 主体 女性人物
  • 简介:中国戏曲以虚拟的时空、特有的程式、写意的手法在世界艺术舞台独树一帜。运用著名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理论来思考戏曲的对外传播问题,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实践意义。具体对外传播的主体、对外传播的对象、对外传播的渠道和对外传播的客体来分析当下戏曲的对外传播问题,应当是研究戏曲走出去的一个崭新视角。

  • 标签: 传播学 5W模式 戏曲 对外传播
  • 简介:地方戏既是一个地域内风土民情的艺术展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它的衍变和发展伴随着国人的审美形成高低起伏的历史轨迹,展示出地方戏曲发展的高潮与低迷.莱芜梆子作为山东省内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代表了山东的民间艺术.50年代莱芜县民艺剧团的成立,使菜芜梆子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之后的60、70年代,伴随着国民对文化和文艺建设的不断推崇,莱芜梆子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三定桩》、《红柳绿柳》等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多次晋京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 标签: 梆子 传承 剧目 现代 文化结构 风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