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对民俗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开发为基础,运用低技术的设计手法对传统民居进行设计改造。在重视地方的人文情感的基础下,合理运用营造手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较低的技术含量和成本达到的预期目的。"低技术"也是对传统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低效率相比较,"低技术"的高效率更加适宜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 标签: 低技术 高技术 全球化 在场性 情感表达
  • 简介:四棵树岩画位于北疆天山南坡山脚地带,是一片具有北疆岩画特点的岩画区域,其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形成在北疆岩画中具有代表性。北疆天山以北至阿尔泰山地区为界,是新疆岩画分布最多的地区,这与水草丰茂有关,北疆岩画主要分布在冬牧场,自远古至今游牧养畜业采取春夏秋冬四季轮牧方式,冬牧场时间长达5-6个月。

  • 标签: 新疆岩画 北疆 天山 流域 图像 牧区
  • 简介: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石”,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科的发展往往是从科研项目开始起步,科研活动是学科建设的先导,我认为课题为抓手,推动学科建设,尤其是将这种理念和方法最终形成一种工作机制最为值得关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标签: 艺术 学科 课题
  • 简介:随着艺术观念、数字技术、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摄影学科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中,摄影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21世纪前后全国美术院校相继开办摄影专业,美术院校框架下的摄影专业在艺术、设计、人文、科技等领域的相互交融、影响下,有其独特的生存状态。本文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专业为倒,讨论美术院校框架下摄影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 标签: 美术学院 摄影专业 建设与发展 画意与人文 艺术与商业 摄影边界
  • 简介:白银市被列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了《白银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市县区政府签订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目标责任书》。全市文化广电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积极行动,拉动社会力量参与,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产品。

  • 标签: 文化艺术 白银市 群众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服务方式 创新管理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关良的人生形式及其艺术实践的还原和解析,试图探究其独特的美术价值观的成因和促成其艺术表现形态的变化的社会历史依据,以期接近“知人论世”的历史研究基本目的.笔者认为,教学、展览、交游、革命,是关良留日归国后十年游荡生活的主要活动内容,“留东”背景则是关良这一时期的人生形式和艺术选择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而他与“创造社”同人之间的互动,便为其中特别耐人寻味的证例.

  • 标签: 关良 美术活动 创造社 留东同人 革命
  • 简介:何道生是清代中期著名文士,與黄易、法式善、張問陶、楊芳燦、袁枚等皆有交游。文酒讌集之作,尤多傳誦。其詩疏爽雄健,出入昌黎、劍南之間,爲王昶所稱。著有《雙藤書屋詩集》十二卷。嘉慶五年,何道生爲山東巡漕御史,巡行濟寧,與黄易、錢泳、李鐵橋等詩酒唱和,歡聚于南池行館者凡四五日,飲酒賦詩,賞鑒金石,爲一時佳話。本文檢索新刊印的何道生家族史料和新披露的何氏所藏黄易書畫,結合何道生《雙藤書屋詩集》及近年書畫拍賣中出現的何道生與黄易之間交游唱和的相關材料,討論“南池勝會”的情况及兩人之間的往來,以期對黄易的生平事迹有更爲豐富的細節展示。

  • 标签: 黄易 何道生 南池佳會 交游
  • 简介:二战后,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雕塑,更多地由架上走向公共空间.这种功能的转变,是与其对材料的探索、利用同步的:但另一方面,专注于架上雕塑的艺术家,也更为关注自我的生存状态。这两种倾向的流变,带来了现当代欧美雕塑意义模式的转变。

  • 标签: 贾科梅蒂 存在 波普 转换
  • 简介:通常,康有为书学思想(《广艺舟双楫》为代表)的研究者会集中关注他某个具体的观点。从某些方面来看,康有为的书学思想也许不堪一击。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那样,他的观点几乎随处可见自相矛盾或夸大其词之处。抛开这些表面论述,分析他书学的具体思路,我们会发现,《广艺舟双楫》之声名,并非全出自偶然,也不仅仅由于康有为的政治声誉,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切合了17世纪以来整个时代对书法的新追求。这正是《广艺舟双楫》的特殊之处,也是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 标签: 《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 书学观 学术 书学思想 17世纪
  • 简介:《伟大的友谊》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幅新年画,作为全国年画评选的获奖作品,它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时的创作环境,具有个案研究的价值。本文从图像分析入手,以此画为中心做开放式讨论,试图探讨新中国初期新年画创作在题材选取、政治标准、创作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 标签: 新年画 题材 政治理解 创作模式
  • 简介:本文倪瓒《六君子图》为例,探讨了“树”的文化功能在宋元时期扩展为比德功能,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化中比德哲学思想的沿袭,男一方面是宋元时期绘画对“意”与“逸”的追求的结果。

  • 标签: 倪瓒《六君子图》 比德功能
  • 简介:徽派建筑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个性鲜明、特殊价值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浓缩。徽派建筑的保护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世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非遗保护因国情原因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文化部才开始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

  • 标签: 徽派建筑 传统民居建筑 新媒体技术 古徽州 民族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 简介:自然的声音(2006年创作的《天籁》、((痕迹》系列作品),“卜”(易经)和人复合交融而形成了自由排列的形式。

  • 标签: 声音 自然 语言 个人 刻印 刘旭
  • 简介:熟悉中国美术学院校史的人会发现这所学院的历史从来都与两个字撇不开关系——改革。其创办之初即为了应和蔡元培先生“美育代宗教”的思想,第一任校长林风眠先生也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主张。在经历了战争和“文革”之后的1977年底,浙江美术学院恢复招生,初次招生的系科仅限于国画、油画、版画、工艺。1978年春,首批录取学生进校,10月,78级全体新生入校。1979年,莫朴和黎冰鸿出任副院长,主持教学工作,1980年3月,莫朴被任命为院长。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革命” 历史 “以美育代宗教” 中国艺术
  • 简介:  "中华文化为源,世界文化为本,将国际专业知识及精要引入本土教学",这是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因此,作为该院的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了解和认识本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感情,为今后在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中自觉运用本土文化元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学院的教学目标,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标签: 中华文化源 教学一得 文化教学
  • 简介:本文新会梁启超(1873-1929)、番禺麦华三(1907-1986)、东莞张荫麟(1905-1942)三位代表性人物为例,论述广东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对20世纪中国早期书法批评实践及学科建设的学术贡献.书法批评在20世纪从无到有,从“理论先行”的学科建设到批评实践的积累,乃至整个书法批评学科生成的运动过程,正是本文欲钩稽和研究的中心议题.相比较书法批评成果对于书法实践的价值,笔者更看重它们在学术史上出现的历史意义,而这种意义从一开始就隐约折射出“书法批评”在整个书法研究阵营中微不足道,但又始终不可或缺的学术定位.而岭南诸家在这个批评现代化的运动进程中,再一次扮演了主要推动者的历史角色.

  • 标签: 梁启超 麦华三 张荫麟 岭南 书法批评
  • 简介: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高度成熟的时期,元画一反宋画饱满阳刚的气度,呈现出一派抒情、写意的"淡逸"之境。作为山水画学习不可或缺的临摹阶段,对元画"淡逸"的质感把握尤为重要。通过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特点的分析研究,将对学生从临摹宋画"重笔"、"重墨"到元画"干笔"、"淡墨"的观念转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淡逸 阔远
  • 简介:宋刻孤本《郁孤台法帖》中的黄庭坚草书,是黄庭坚巴蜀悟道之后的经典佳作。黄庭坚的巴蜀悟道涉及多个方面,我们把他的悟道进行综合剖析,会发现他的草书水墨写意境界的重大转变和成功提升,除技法层面、外界环境等因素外,关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

  • 标签: 宋刻孤本 黄庭坚草书 悟道 传统文化
  • 简介:本文《朝鲜王朝实录》为中心考察王朝初期对赵孟頫的记录,从赏赐品、书法教材、评判标准三方面分析朝鲜王朝初期对赵孟頫的吸收利用。

  • 标签: 朝鲜王朝 中国书画 赵孟頫 朝鲜王朝实录
  • 简介:当美术被简化为素描、速写和色彩三大块,成为美术高考选拔人才的唯一通道时,无形之中人们对少儿美术教育的看法,要么认为美术就是画画,要么过度强调绘画技巧,甚至“成人化”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今天,我们反思少儿美术教育的同时。

  • 标签: 少儿美术教育 美术高考 活动基地 教育观念 培训机构 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