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性头痛(CEH)静态整体姿势评估方法,量化其评估结果,进一步证明异常姿势与CEH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3例头痛、头晕、头闷、头麻患者为有症状组,根据临床症状再分为2组,其中41例姿势异常的CEH患者为A组,32例姿势异常的非CEH伴头闷、头晕、头麻症状患者为B组;同时招募30例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症状患者作为无症状组(C组)。使用全身姿势矫正与功能训练系统对3组患者的静态整体姿势进行记录,与理想身体姿势进行对比,并采用"静态整体姿势简易评分"(简称"姿势简易评分")量化评估结果。结果3组间"姿势简易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患者的"姿势简易评分"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记录静态整体姿势,并与理想身体姿势进行对比的方法适用于CEH的静态整体姿势评估,且"姿势简易评分"可以量化评估结果,进而证明了异常姿势与CEH有关,姿势越异常,越可能出现临床症状,越容易患CEH。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异常姿势 静态整体姿势评估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仍然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外泌体是直径为40~100 nm的微小囊泡,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作为信息物质交换的转运载体,在调控生物分子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中起重要作用。HCC外泌体功能包括胞间信息交换、新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与多药耐药等,可介导微小RNA(miRNA)转化以调控肿瘤进展的微环境,进而影响癌细胞的病理生理学行为。外泌体性miRNA可用于HCC监测或为早期诊断潜在特异标志物,且可作为HCC治疗靶目标,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现综述HCC外泌体性miRNA研究的新进展。

  • 标签: 癌,肝细胞 诊断 靶向治疗 外泌体 微小RNA
  • 简介:摘要神经性异位骨化(NHO)是在软组织中出现新生骨组织的现象,与中枢神经损伤相关,可引起肢体活动障碍、剧烈疼痛和皮肤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针对NHO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据此提出了新的监测和治疗靶点。笔者从促进成骨诱导因素、成骨前体细胞、成骨微环境三个方面对NHO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骨化,异位性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神经性直立性低血压(NOH)的患者在确诊后就可以给予非药物治疗,包括患者教育、补水治疗、补钠治疗、快速饮水、紧身衣物、阻力运动、饮食调整、温度调整、体育锻炼、睡眠姿势调整以及调整药物等,还要指导患者监测和记录平时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相对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酌情选择,并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低血压,直立性 治疗学
  • 简介:摘要耳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病例的半数以上,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感觉系统和中枢信息整合,临床诊断与疗效分析普遍缺乏客观指标。前庭相关中枢网络是形成眩晕感知的最终部位,其功能改变可能是眩晕的后果及其症状慢性持续的潜在原因。脑功能评估技术从高级中枢角度探索了耳性眩晕的特征,证实了患者的皮层多感觉前庭皮质网络发生了活动性及功能连通性改变,为临床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耳性眩晕脑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脑电图在此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标签:
  • 作者: 王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 简介:胰腺炎这个名字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起过,或许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曾经得过此病,那么胆性胰腺炎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术语的更新,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single gene disorders, PGT-M)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广泛应用于临床以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和阻断致病基因的家族传递。目前,关于PGT-M的共识还很少,为了规范PGT-M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精准辅助生殖研究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部分专家,包括生殖医学、遗传学和心血管医学专家,共同制定了这一共识。共识包括PGT-M的适应证、禁忌证、诊断策略、遗传和生殖咨询、报告形式、结果解释、知情同意和患者随访等。这一共识将使更多相关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获益,供临床及实验室参考使用。

  • 标签: 着床前遗传学检测 单基因病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神经内分泌癌(GB-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GB-NEC的1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68.9±11.2)岁。分析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17例GB-NEC患者中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9例(52.9%)、纳差5例(29.4%)、黄疸2例(11.8%)、腹部肿物2例(11.8%),另有2例为无症状体检时发现。9例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8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4例接受术后化疗。1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小细胞型,6例为大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突触素阳性17例(100.0%),嗜铬粒蛋白A阳性12例(70.6%),Ki67阳性17例(100.0%,>50%定义为阳性)。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78~745 d,中位数237 d。至随访结束13例患者死亡,4例存活,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6.5%、19.9%。行胆囊根治性切除9例,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44.4%、33.3%,行姑息性切除8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276 d。结论GB-NEC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染色。GB-NEC患者Ki67高表达,预后较差。早期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胆囊肿瘤 外科治疗 化疗 免疫组化 预后
  • 作者: 陈娜 李晶宇 崔琳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生殖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 250012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增加,其所带来的孕期和产后母婴并发症也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提示辅助生殖后代卵双胎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这不仅增加了新生儿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甚至对子代远期健康都存在深远影响。本文对有关辅助生殖子代卵双胎发生率和诱导排卵、卵子及胚胎操作、体外培养等因素对卵双胎发生率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深入探讨相关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减少卵双胎的发生提供潜在干预靶点。

  • 标签: 双胎,单卵 生殖技术,辅助 受精,体外 囊胚移植 内细胞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行结石成分分析的592例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30例,女162例;中位年龄4.0(0.3~18.0)岁。592例中,457例为上尿路结石(其中424例为侧,33例为双侧),124例为下尿路结石,11例为上尿路合并下尿路结石。泌尿系结石标本获得方式为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开放手术或患儿自行排出。对于多发结石患儿,取不同位置结石进行分析。共获取643例次结石样本,其中结石位于肾313例次,输尿管194例次,膀胱89例次,经尿道自行排出47例次。分析结石成分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差异。结果592例(共643例次)中,单一成分结石419例次(65.2%),混合成分结石224例次(34.8%)。主要结石成分为草酸钙361例次(56.1%)、尿酸氢铵130例次(20.0%)、胱氨酸56例次(8.7%)、磷酸钙33例次(5.1%)、尿酸类33例次(5.1%)、磷酸铵镁25例次(3.9%)和黄嘌呤5例次(0.8%)。女性较男性草酸钙结石的比例高[65.6%(118/180)与52.5%(243/463),P<0.05]。女性上尿路结石占比高于男性[93.4%(168/180)与73.2%(339/463),P<0.05]。不同年龄组中草酸钙、尿酸氢铵、胱氨酸、磷酸铵镁结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钙结石在6~10岁占比最高(35.6%),尿酸氢铵和胱氨酸结石在1~2岁占比最高(分别为45.4%和42.9%),磷酸铵镁结石在3~5岁、6~10岁及11~18岁的占比均为24%。结论儿童泌尿系结石主要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其次是尿酸氢铵和胱氨酸。年龄和性别与结石成分的分布相关,草酸钙结石常见于女性及6~10岁儿童,尿酸氢铵和胱氨酸结石常见于1~2岁儿童,磷酸铵镁结石在3~5岁、6~10岁及11~18岁儿童中均较常见。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儿童 结石成分 性别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心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预后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治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资料,以总生存期(OS)作为预后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OS≥6个月)及预后不良组(OS<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将患者按照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后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其总体生存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73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75例,预后不良组87例。2组患者在KPS评分、肺腺癌原发病灶控制与否、是否应用第3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是否采取全身化疗和全脑放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和肺腺癌原发病灶控制与否是影响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4.186,95%CI:1.583~11.070,P=0.004;OR=4.198,95%CI:1.499~11.760,P=0.006)。生存曲线显示所有患者中位OS为8.2个月(95%CI:6.5~9.8)。低风险组(KPS≥60分)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高风险组(KPS<60分),应用第3代TKI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应用第3代TKI治疗组,TKI联合全身化疗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独TKI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S高评分及肺腺癌原发病灶控制好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应用第3代TKI治疗及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

  • 标签: 肺腺癌 脑膜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预后
  • 简介:摘要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原醛症的常见类型,可通过患侧肾上腺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病理评估是侧原醛症诊断的重要环节,并有助于指导其后续治疗及随访。组织形态学评估是侧原醛症病理诊断的基础,而近年来兴起的醛固酮合酶免疫组化染色则极大地提升了侧原醛症的病理诊断水平。然而,目前侧原醛症的病理诊断也存在着命名体系和诊断标准不统一等不足。因此,以Tracy Ann Williams为首的多中心专家团队制定了《国际侧原醛症病理诊断共识》,并于2021年发表于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本文将对该共识所涉及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帮助临床科研工作者更全面地理解此共识,为侧原醛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病理诊断 共识 醛固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小肝癌热消融治疗术后残留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07例发最大径≤3 cm首诊肝细胞癌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26例;<70岁83例,70岁及以上24例。以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为治疗手段,4~6周后复查肝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根据有无强化判断肿瘤是否已失活,并通过术前术后的CT或MRI对照判断是否完全消融,以此评估消融疗效。观测指标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肿瘤位置及毗邻、消融方式、肝炎病史等。采用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消融残留危险因素。结果完全消融101例,残留6例,残留率5.6%。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临近血管结构、分化差、甲胎蛋白(AFP)≥200 μg/L为消融残留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差为唯一独立危险因素(HR=2.26,95%CI 0.25~20.50,P=0.030)。结论肿瘤低分化是热消融治疗小肝癌术后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部分患者应术后行严密随访,并多学科讨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小肝癌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微波消融 术后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血液病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特征及微生物学特点,并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8例念珠菌血症患者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占78.6%(22/28),30 d死亡率为46.4%(13/28),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32.1%(9/28)。28例患者分离出28株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占64.3%(18/28)。药敏试验结果示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分别为35.7%(10/28)、39.3%(11/28)、35.7%(10/28)。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感染性休克OR=33.182, P=0.025。结论血液病念珠菌血症患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为主,早期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热带念珠菌为主,感染性休克是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菌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通道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与4.8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小于2 cm发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3例小于2 cm发性肾结石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石大小为1~2 cm,CT值241~1 964 Hu。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3.7±9.8)岁,结石CT值(1 099.8±297.81)Hu,行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通道大小为F12~14,钬激光将结石碎片化,负压吸引将结石碎片从负压吸引鞘吸出,选择性留置双J管,不留置肾造瘘管;输尿管软镜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3.3±11.7)岁,结石CT值(999.2±388.4)Hu,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钬激光将结石粉末化,留置双J管;4.8F可视肾镜组41例,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55.8±11.3)岁,结石CT值(1 001.7±345.3)Hu,行4.8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用4.8F的针直视下穿刺后直接碎石,以钬激光将结石粉末化并冲至肾盂,不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结石清除率、术后24 h内体温、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等炎性指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输尿管软镜组[(69.6±28.5)min]显著长于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36.9±13.6)min]与4.8F可视肾镜组[(39.0±19.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输尿管软镜组[(4.1±1.3)d]显著长于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3.6±0.8)d]与4.8F可视肾镜组[(3.2±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最大,输尿管软镜组与可视肾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结石清除率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95.0%,38/40)最高,显著高于输尿管软镜组(59.5%,25/42)与4.8F可视肾镜组(70.7%,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95.0%,38/40)和可视肾镜组(90.2%,37/41)最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尿管软镜组(73.8%,31/42)最低;术后高热、WBC与PCT等炎性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均以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最高。结论3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小于2 cm发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结石 小于2 cm 超微通道 输尿管软镜 4.8 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 结石清除率 炎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某医院区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MI患者782例,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基本检查、发病季节、就医延迟、治疗方案(再灌注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溶栓治疗;非再灌注治疗)、住院时间及预后等信息,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再灌注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782例AMI患者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66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22例。男女患者比例为3.5∶1,男性多于女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比例逐渐增加。发病人数第一季度最多(222例),第三季度最少(175例)。发病12~24 h内就诊的患者最多(228例)。各年龄组间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EMI和NSTEMI患者的治疗方案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非再灌注治疗与再灌注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蒙古地区AMI患者有年轻化趋势,且就诊时间长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与该地区生活环境、认识水平有关,因此普及疾病知识、完善AMI急救系统、扩大AMI专业队伍是该地区后续改善AMI再灌注治疗现状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受精方式、囊胚形态学评分等参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并采用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第5日(D5)囊胚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均显著高于第6日(D6)囊胚组(P<0.05),但两组间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等级别评分的D5/D6囊胚的临床结局,得到上述类似结果。体外受精(IVF)及卵胞质内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来源的囊胚,其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扩张状态的D5囊胚,4期、5期较3期、6期囊胚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高,早期流产率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移植4期D5囊胚的患者进行比较,不同组间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随内细胞团(ICM)、滋养层细胞(TE)评分的下降而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呈负相关,囊胚扩张状态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囊胚ICM及TE评级与活产率呈负相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囊胚质量是冻融囊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 单囊胚移植 囊胚形态学评分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一线及二线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资料。评估化疗疗效,计算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随访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151例患者,男性75例,女性76例,年龄范围31~77岁,中位年龄58岁。一线化疗方案分为含吉西他滨方案(联合铂和/或氟尿嘧啶)或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共104例,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替吉奥(AS)方案共47例,ORR分别为15.4%(16/104)和27.6%(13/47),DCR分别为65.4%(68/104)和72.3%(34/47)。可分析的二线化疗患者共58例,其中吉西他滨、铂、氟尿嘧啶三药物为基础的方案31例,ORR为3.2%(1/31),DCR为35.5%(11/31);以紫杉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18例,ORR为11.1%(2/18),DCR为38.9%(7/18);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方案9例,ORR为22.2%(2/9),DCR为44.4%(4/9)。因素分析,肝转移及糖类抗原(CA)19-9升高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HR=1.540,95%CI:1.019~2.328,P=0.040;HR=1.892,95%CI:1.123~3.188,P=0.017)。结论对于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除了传统的吉西他滨、氟尿嘧啶、铂类药物的组合方案外,AS是一线化疗的有效方案。二线化疗比例低且作用有限,含伊立替康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索。肝转移、CA19-9升高与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 标签: 胆道肿瘤 药物疗法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在外贸企业及一众代工企业中,订单是否能够顺利操作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在此之中跟单员是订单顺利执行的重要影响者。本人服装从业十余年,从生产线到采购、生产跟、市场跟、报价等,从大国企到小民营企业,有一定经历,结合现岗位分析服装外贸企业跟工作的重要性、改进策略。

  • 标签: 服装外贸企业 市场跟单 业务跟单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