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刑事诉讼的历史就是辩护权不断扩大的历史。辩护权发展的核心在于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辩护权的不断完善。公安机关需要正确理解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法律地位及会见通信权、讯问在场权、调查取证权等诉讼权利。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主要是帮助犯罪嫌疑人行使辩护权并监督制约侦查机关的活动,维护犯罪嫌疑人人权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辩护律师 侦查阶段 辩护地位 诉讼权利
  • 简介:论律师在刑事侦查阶段行使权利及实践中的障碍●探索与争鸣·石金荣《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 标签: 刑事侦查 犯罪嫌疑 律师 取保候审 行使权利 刑事诉讼法
  • 简介: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使警察更快速地侦破案件,也可以使犯罪分子更方便地实施犯罪。美国判例法发展出公民隐私权的动态平衡保障理论,强调技术中立原则,认为侦查技术的发展不应改变公民隐私权与警察保障公共安全之间的平衡关系。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用专章规范了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和审批程序,但对什么是技术侦查措施予以了回避。技术侦查措施的界定应从平衡公民基本权利和警察侦破案件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

  • 标签: 技术侦查措施 合理隐私期待 动态平衡关系
  • 简介:随着世界毒品问题的泛滥和化学合成毒品的扩张,受高额利润的诱惑,走私、贩卖易制毒化学品的活动剧增。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以及贩卖、走私出境用于生产、加工毒品现象日益严重。易制毒化学品犯罪的主要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大,主体复杂,隐蔽性强,境内外毒贩相互勾结、结伙作案。执法机关必须充分认识非法走私、贩卖易制毒化学品活动的危害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公开查缉、海关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科学地组织实施控制下交付、实行案件倒查、即时讯问犯罪嫌疑人,及时、有效地打击、制止犯罪。

  • 标签: 易制毒化学品 犯罪 侦查
  • 简介:法定的控权机制并没有发挥预期作用,侦查权力容易陷入一种失范状态。以刑拘审批程序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四川省三个地区公安机关的考察显示,通过层级式的检查和授权,刑拘审批程序对刑拘权的行使发挥了相当程度的控制作用。从科层式法律程序理论角度解释,正是科层式的权力组织形式为此提供了结构性保障。抛开价值论立场,可以考虑通过完善现行的侦查控权模式来部分解决侦查恣意问题。

  • 标签: 侦查权力 控制 刑事拘留 审批程序
  • 简介:刑事侦查中处于被追诉地位的未成年人正当权利极易被忽视或受侵害,为有效实施少年利益最大化保护的原则,国际公约除了规定未成年嫌疑人享有辩护权、不得自证其罪等一般性诉权外,还制定了侦查组织和人员的专业化、犯罪背景调查、特别援助、隐私权特别保护、限制羁押等刑事侦查国际标准。我国已加入相关公约,立法上也在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但案件侦查过程中仍存在着专业化实质缺乏、审前羁押率较高、特别援助不到位、案件处理不及时、程序不够简约等差距,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以体现对被追诉未成年人的司法和人文关怀。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侦查 国际标准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对在刑事诉讼中承担侦查等重要职能的公安机关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法治公安建设也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所谓"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一般包括理念法治化、证据严谨性及庭审实质化这三重含义,其中主要凸显的是审判的权威性、终局性以及对证据的判断认定。在"审判中心主义"导向下,公安机关一方面要树立牢固的法治理念,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学素养和业务能力,强化证据法学观念,打造合格的执法队伍;另一方面,要在侦查机制、行政执法、内部考评制度等实际工作中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口供为王"、"从供到证"等办案思路,以适应"审判中心主义"的各项要求,使法治公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法治公安 证据法
  • 简介:<正>1996年4月14日,镇江市京口区金属材料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南方某市新荣华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进口胶合板合同,合同约定由新荣华公司提供一切合法手续,并代办船运至张家港。1995年4月,新荣华公司从该市成顺公司购得该公司用裕景公司的免税指标进口的胶合板作为合同货物。由于新荣华公司有投机倒把的行为,1995年5月9日,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倒卖进口胶合板为由下达了《处罚决定书》,对新荣华

  • 标签: 缉私 胶合板 被告 原告单位 行政诉讼 收据
  • 简介:基于侦查权存在滥用可能的现实考虑,对侦查权的行使遏程进行有效的规制,尤其是强化对侦查权行使的外部监督是防止侦查权被滥用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司法审查机制缺位的情况下,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职能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但不论从中国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封侦查进行监督的制度建构上看,还是从具体程序的运行来看,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吸收司法审查制度中的有益机制,对中国现行的检察监督侦查的制度模式进行改造,使检察机关能够以中立者的身份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以期达到侦查监督程序的科学建构。

  • 标签: 侦查 检察监督 准司法审查
  • 简介:受前苏联诉讼模式的影响,我国把侦查权作为公权,设定在公、检等部门,由这些部门的在职人员从事侦查活动,侦查权成为这些部门的专有权,排斥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交往频繁,经济活动

  • 标签: 侦查权 中国 私家侦探行业 国家权力 公民权利
  • 简介:在职务犯罪的侦查阶段,由于侦查机关掌握法律赋予的广泛而强大的权力,而犯罪嫌疑人只是消极的被追诉方,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因此,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必然涉及到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个人隐私以及各种财产权利的限制与剥夺,两者的权利必然发生碰撞,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权利必然会受到侵犯。检察工作必须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职务犯罪侦查中,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结合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笔者封存在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笔者认为应从法律本土化、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出发,从转变侦查观念、完善立法、转变侦查模式、强化监督四个方面入手,对职务犯罪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进行保障。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职务犯罪 侦查 人权保障
  • 简介:我国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制度是"保证侦查"和"严控期限"两个相互冲突的价值理念平衡的产物,在制度规定与司法运行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制度规定方面《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不够严谨周密,逐级层报制度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在司法运行方面检察机关对提请延期案件的审查把关较为宽松,对逮捕措施正确与否的监督流于虚置,对同案处理的轻罪犯罪嫌疑人一并延期有失公允,忽视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等。数据分析表明现有制度无需大规模改造,司法运行中存在问题需要局部调试,从而真正达到监督侦查、严控期限的立法初衷。

  • 标签: 侦查羁押制度 反思 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