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法医实践中,氰化物中毒死亡其案件性质多见自杀和他杀.而意外者少见.氰化物进入体内的途径主要以胃肠途径多见,而吸入性中毒较为罕见,且易被忽视,笔者曾遇到3,报告如下:1案介绍案例1、1994年4月28日上午7时,在某黄金冶炼厂施工的外地民工纪×(男,32岁)、陈×(男,28岁)在宿舍内死亡.现场勘查:宿舍面积为5m~2,门窗关闭,死者身着短裤死于床上,现场物品整齐,室内西侧有一宽0.8m,深为1m的污水沟穿过,无任何覆盖,污水系冶炼车间所排.尸检所见:尸斑呈鲜红色,四肢僵直,眼球突出,睑结膜见出血点,口唇紫绀,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心血呈鲜红色不凝,心肺浆膜有斑点状出血,腔内有少量血性泡沫,闻及苦杏仁味.肺瘀血水肿.提取心血、污水进行毒化检验:血中CN~-含量为0.37g/L,PH=3.7.系生前吸入氰化氢中毒死亡.

  • 标签: 氰化物 中毒死亡 吸入性 现场勘查 苦杏仁 氰化氢
  • 简介:目的探讨脑损伤死亡的发生规律及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同济医学院法医学鉴定中心2002—2011年240颅脑损伤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40颅脑损伤死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死亡率最高,致伤方式以钝器打击、交通事故、高坠最常见;农民和工人是高发人群;秋季死亡率最高;出血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原发性颅脑损伤168(70%),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23(9.58%),并发症49(20.42%)。结论颅脑损伤的发生,在年龄、性别、职业及法医病理学特点等方面存在内在规律,法医工作者应根据全面系统的病理学检验、临床资料及内在规律对死亡原因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结论。

  • 标签: 法医学 颅脑损伤 死亡原因
  • 简介:1981年5月15日9时许,双阳县石溪公社社员刘××(男,28岁)因家庭纠纷在室内悬吊自缢,约10分钟后被其妻发现救下。此后即呈昏迷状态,全身无力,但有微弱心跳和呼吸。经按摩,出现抽搐,尿便失禁,急送医院抢救。入院时体温38℃,呼吸26次/分,脉搏100次/分,血压100/70mmHg。意识障碍,深

  • 标签: 天一例 存活天一 未死
  • 简介:目的从法医学角度分析医疗纠纷的成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探讨医疗过错鉴定的发展趋势及先进理念。方法对2008—2012年湖南省湘雅司法鉴定中心办理的218医疗纠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医疗纠纷案例逐年增加。男女比例接近1∶1,10岁以下儿童、41~50岁男性人群、21~30岁女性人群所占比例较其他年龄组高;(2)被鉴定人死亡的占25.69%;被鉴定人残疾的占34.40%;被鉴定人完全康复或未构成残疾的占39.91%。符合生存机会或治愈机会丧失概念的案例有37,占16.97%;(3)医疗纠纷多见于县级医院,占33.03%。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临床专业科室大类为外科,占50.46%;(4)认定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失行为的占78.44%,主要医疗过失种类有:误(漏)诊误(漏)治,治疗(操作)不规范,违反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等;(5)认定医疗过失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占62.39%。鉴定医方有责任的占65.60%。结论医疗纠纷不仅数量逐年增多,鉴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低级别医疗机构出现医疗纠纷的比例相对较高,骨科、妇产科发生医疗纠纷风险较高,医疗纠纷所涉及的临床专业科室也越来越多。生存机会丧失等理论在司法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加科学、公正地开展鉴定工作。

  • 标签: 医疗纠纷 法医学鉴定 回顾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1.1案11.1.1简要案情吴某,女,44岁,2012年8月1日在工作中受伤,当日人院诊治,诊断为:L2骨折,骶尾骨骨折并骶丛神经损伤,神经性尿失禁。伤后4月余,某鉴定机构根据GB/T16180—20064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神经性膀胱,残余尿≥50mL”之规定,鉴定其构成四级伤残。

  • 标签: 法医临床鉴定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因果关系
  • 简介: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凡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家用煤气中含有CO6%~30%。因此,在我国尤其东北地区经常遇到一氧化碳中毒。但由于汽车尾气,造成自杀或意外的案例却不常见,作者近期检验了两共死亡4人,报告如下。

  • 标签: 汽车尾气 一氧化碳 中毒
  • 简介:笔者在法医尸检中曾遇到5猝死,经全面尸体解剖检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死因均为脂肪心、心力衰竭,现就其脂肪心死因的确定、脂肪心的成因和机制及外力损伤与死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1案资料案例1:1995年9月23日下午13时许,龙口市城关镇某村村民陈某(男,68岁)因琐事与人打斗中突然倒地死亡.尸检:身长173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双

  • 标签: 脂肪心猝死 法医 尸体检验 死因鉴定
  • 简介:左手伪装笔迹,一般是指书写人出于歪曲自身笔迹特征的目的,故意采取非利手(一般情况是为右利手书写的人采取左手书写的情况)进行书写的特殊伪装书写方式所形成的笔迹。作为非正常笔迹检验项目,鉴定人有必要严格地依据鉴定技术规范,灵活运用伪装笔迹鉴定的基本理论,结合逻辑经验,对检材字迹中的'假象'予以系统分析、甄别,同时还需要结合科学取样工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 标签: 左手伪装笔迹 检材笔迹 样本笔迹 检验体会
  • 简介:随着打印设备的普及,通过添加打印进行文书变造已成为印刷文书变造的典型手法,添加打印变造文书也成为变造文书检验的主要对象。

  • 标签: 打印特征 排版特征 添加打印
  • 简介:当出租车驾驶员一旦遭遇劫匪时该如何对付与处置?本刊特意选编了20个具有启发性的相关案例,企盼能给予“的士”司机朋友们一双辨识歹徒的慧眼及若干与歹徒巧妙周旋、保护自身安全的招数……

  • 标签: 暴力抢劫 犯罪预防 犯罪方法 犯罪分子
  • 简介:读书的"专"与"泛"似乎一直是难以拿捏的尺度。其实,读书的范围关涉到认知基础的锻造问题,后者的深度与广度将影响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法律作为一门技艺之术,其构建同样离不开与之匹配的知识广度与深度作支撑,我国的特许经营制度不失为诠释这一问题的鲜活样本。认知基础的偏狭导致现有制度陷入混乱与尴尬的境地却不知就里,唯有通过多维学科知识的涉猎,全貌而深入地把握特许经营的性质及其治理机制,认识到制度强制干预的局限性以及双方自我实施的理路,才能更好地设计规则。赋予法律技艺以无穷生命力的乃是其背后的深厚而广博认知基础。

  • 标签: 技艺之术 认知基础 特许经营
  • 简介:1案资料某日,某县一酒店客房内发现一名年青女子死亡.民警赶到现场,发现客房反锁,撞开门后,发现一女子全身赤裸,遍布创口,已经死亡,房内有大量血迹.

  • 标签: 法医损伤学 自伤 损伤分析 自杀
  • 简介:最近我们遇到1左冠状动脉口畸形引起猝死案。此病引起猝死较为罕见,亦很少报导,现介绍如下。死者毛××,男,27岁。于1982年2月16日午饭后劝架时突然死亡。尸检所见:尸长170厘米,发育正常,营养较差。两眼睑结合膜呈苍白色,两侧瞳孔散大0.65厘米。右鼻翼有0.5×0.3厘米表皮擦伤,轻度皮下淤血。口唇淡紫色,口腔

  • 标签: 左冠状动脉 表皮擦伤 皮下淤血 瞳孔散大 苍白色 左心室壁
  • 简介:在船海洋污染事故中,海员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层出不穷。笔者梳理了一些在海员责任刑事化领域发展较为突出国家的国内法,分析了相关国际公约关于海员责任刑事化的规定,探讨了海员责任过度刑事化的合法性问题,赞同这样的观点:海员责任过度刑事化不仅可能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船舶污染问题,并且可能终将危害海运业的发展。

  • 标签: 船源海洋污染事故 海员 刑事责任 国际公约
  • 简介:在现场勘查中,磁性粉是技术员使用频率最高、最便捷的提取指印的工具。但在某些场合下,磁粉刷显指印容易出现着粉过多(俗称“刷糊了”)等情况,影响显现效果。针对此种情况,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用透明胶带进行补救效果非常明显,介绍如下。

  • 标签: 透明胶带 磁性粉 指印提取
  • 简介: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包含了民法几乎所有的问题域,"错误"制度也不例外。在事实错误中,实质性错误作为不可原谅的错误逐渐脱离而独立,成为后世学者四分法的基础,而非实质性错误都是可原谅的错误,需逐案加以确定,但在相当程度上被后世学者忽略了。法律错误亦并非都不可原谅,这对"Ignorantiajurisnonexcusat"的法谚提出了挑战。错误既作为立法技术手段,也作为政策性工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包含了比四分法更广泛的问题域,反映了民法抽象化过程带来的问题。

  • 标签: 法学阶梯 事实错误 实质性错误 法律错误
  • 简介:1案件简介1974年侯某63岁的父亲去世,被掩埋于河北省承德市一处山坡上。2009年承德路建处修路将坟墓和尸骨破坏,因涉及赔偿纠纷,侯某挑取1根胫骨委托我中心进行亲子鉴定。

  • 标签: DNA提取 亲子鉴定 基因突变
  • 简介:1案件简介2002年11月2日20时许.甲(男,23岁)和其女友乙(女,23岁)伙同其校友丙(女,23岁)、丁(男,23岁)在新乡市某饭馆为甲庆祝生日,约21时57分回到甲的住处(平房),甲和丁外出玩耍.3日凌晨2时许,丙给丁打手机,声称二人头晕、恶心、呕吐;甲、丁二人遂即返回,认为是酒后反应,即分头休息.凌晨3时左右,甲、丁二人也出现上述症状,且四肢无力.凌晨3时30分,丁拨打"120"急救电话,4时20分四人被送到新乡市某医院抢救,乙、丙二人因抢救无效,分别于3日早6时许,上午9时许死亡,甲、丁二人被抢救过来,于11月5日出院.

  • 标签: 稀土硅镁铁合金 磷化氢中毒 案例分析 死亡 症状
  • 简介:笔者在检案中做过大量涉及解剖的复核鉴定案件,发现许多案件是因解剖及其结论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案件复杂化.本文就几典型案件对此进行讨论,以总结经验,提高办案质量.1案简介案例1刘某,女,32岁,与丈夫争吵后自服农药中毒死亡,三日后行土葬.半月后娘家人对其"额部有擦伤是由于喝了农药后跌倒在门坎处摔伤所致"的解释发生怀疑,要求开棺验尸.首次解剖见颅骨前卤处矢状缝、冠状缝裂开,结论为因强大暴力致颅骨缝裂开骨折.其夫被判刑后不断申诉,否认使用过暴力.三年后再次开棺验尸,结合案情,初步判定:颅缝裂开是因刘某下葬时正值隆冬,下葬后脑组织因冰冻发生膨胀致颅缝崩裂,并依照当时当地气温条件行模拟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 标签: 案例分析 复核鉴定 尸体解剖 法医学检验
  • 简介:—个夏日的午后,“的哥”小王驾着“夏利”在城里兜圈揽客。驶至英雄纪念塔附近时,两名约30岁模样的男青年招手上了车,坐在驾驶副座的那位告诉司机要去七孔桥刘家村,随即掏出两张百元大票递了过去,并慷慨道:“不用找了。”小王嘴上不说,心里却美滋滋的:这120华里路,正常收费也就100元多一点,今天运气不错,碰上了大方的主儿。车子在城郊路上疾驶,两名乘客的头靠在座背上闭目养神。转眼间就快到目的地了,途经一个废弃的大厂房围墙处时,两人说要方便。没曾想,小王刚

  • 标签: “的士”司机 暴力抢劫行为 应对措施 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