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考察了马克思关于异化讨论中的四个不同面向,即社会、审美、心理以及伦理维度。基于以上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分析,本文指出:就道德问题而言,青年马克思的观点与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主奴关系部分所表达的观点具有很强的亲缘性,并且触及了承认政治的问题。最后,本文指出了青年马克思的观点特别是在当下关于分配正义的政治与身份认同的政治之争的背景中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 标签: 异化 青年马克思 承认 伦理
  • 简介:2006年6月10—11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天津、武汉、南京、成都、石家庄、长沙、合肥、杭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20多个省市知名高校、学术机构的学者。会议主题为:以“李锦全先生思想研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现将讨论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学术研讨会 教学科研 李锦全
  • 简介:<正>在深入学习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过程中,加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应该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研究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种种问题过程中,把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科学认

  • 标签: 辩证法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辩证关系 共同富裕
  •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克罗茨纳赫笔记》被统称为马克思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作品。对两者关系的讨论构成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的重心。对此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已广为学界所接受的苏联学者尼拉宾的“交叉说”,即《克罗茨纳赫笔记》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创作之中;二是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MEGA^②I/2)编者的推论,即《克罗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在MEGA^②I/2卷文献学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确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之间,这一文献学事实对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完成研究主题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向,及其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支撑作用。

  • 标签: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克罗茨纳赫笔记》 《论犹太人问题》
  • 简介:本文认为,至尊性是巴塔耶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它源自巴塔耶对黑格尔的主奴哲学的改写。整个改写由三个方面构成,即首先是把主奴关系转化为兄弟之情,其次是把空间的对立转化为时间的体验,再就是把对承认的斗争转化为对至尊性的追求。而正是基于这种改写,巴塔耶铸就了自己的思想的基石。

  • 标签: 承认 科耶夫 至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