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工合成东亚钳蝎氯毒素(Ad-rBmK CTa)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设置3.5×109、7.0×109、3.5×1010pfu/ml三个效价梯度Ad-rBmK CTa组,分别作用于U251细胞24、48、72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不加入细胞和Ad-rBmK CTa)、阴性对照组(只加入U251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Ad-rBmK CTa作用于U251细胞24 h后感染效率达90%以上。随着Ad-rBmK CTa效价升高,作用相同时间的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均P<0.01);随着时间延长,同一效价Ad-rBmK CTa作用的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亦逐渐升高(均P<0.01)。7.0×109 pfu/ml Ad-rBmK CTa作用于U251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为(40.7±0.8)%,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5.7±0.6)%、(23.6±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5.119,P<0.01)。7.0×109 pfu/ml Ad-rBmK CTa作用于U251细胞24、48、72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4±1.4)%、(19.2±1.7)%和(22.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470,P<0.01)。7.0×109 pfu/ml Ad-rBmK CTa作用于U251细胞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Ad-rBmK CTa可能作用于DNA损伤诱导的G1/S检测点,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但其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氯离子-通道直接或间接受到抑制相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腺病毒科 蝎毒素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氯化物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生成素(Angpt)-1及内皮素(ET)-1在大鼠布加综合征(BCS)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建立BCS动物模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只)、实验组(80只)和假手术组(80只),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又各分4个亚组(实验1、3、6、12周,各20只)。各组行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精-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T-1、VEGF、iNOS及Angpt-1的表达量。各因子水平在各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以皮尔逊(Pearson)及斯皮尔曼(Spearman)法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1、3、6、12周VEGF(1.41±0.18、6.54±0.78、4.19±0.41、2.16±0.25)、iNOS(2.06±0.21、8.88±0.95、4.85±0.51、2.79±0.28)及Angpt-1(9.57±0.91、6.20±1.39、4.53±0.49、2.55±0.33)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EGF:0.97±0.08;iNOS:1.01±0.11;Angpt-1:1.01±0.10)及假手术组(VEGF:F=366.124、412.266;iNOS:F=443.326、1170.864;Angpt-1:F=213.868、503.2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内的VEGF(1.41±0.18、6.54±0.78、4.19±0.41、2.16±0.25)、iNOS(2.06±0.21、8.88±0.95、4.85±0.51、2.79±0.28)及Angpt-1(9.57±0.91、6.20±1.39、4.53±0.49、2.55±0.33)的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799、346.260、137.121,P<0.05),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VEGF、iNOS及Angpt-1在各组间及组内的蛋白表达变化规律与相应mRNA表达一致。VEGF(1.41±0.18、6.54±0.78、4.19±0.41、2.16±0.25)与iNOS(2.06±0.21、8.88±0.95、4.85±0.51、2.79±0.28)、Angpt-1(9.57±0.91、6.20±1.39、4.53±0.49、2.55±0.33)正相关(r=0.983、0.364,P<0.05),iNOS(2.06±0.21、8.88±0.95、4.85±0.51、2.79±0.28)与Angpt-1(9.57±0.91、6.20±1.39、4.53±0.49、2.55±0.33)正相关(r=0.377,P<0.05)。结论BCS模型中的iNOS、Angpt-1及VEGF高表达且互为正相关,三者参与调控BCS肝内外血管生成及肝纤维化进程。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生成素 内皮素 肝纤维化
  • 作者: 郝茜 周芸 刘燕 张彩香 刘宝来 刘文操 冯勤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科教处,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外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产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在临床技能整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选取山西医科大学2013级、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于SPOC的临床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单项技能理论讲授配合现场演示的教学模式。通过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通过率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结果2个年级试验组学生的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分别为95.0%(57/60),93.5%(58/62),均高于同年级对照组的83.9%(52/62),81.3%(52/6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个年级试验组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为98.3%(59/60),高于同年级对照组学生的87.1%(54/6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率的综合评价[90.6%(774/854)]高于对照组学生[81.6%(720/88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POC的临床技能整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 标签: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临床技能 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