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感染病发生率高、可致死,早期感染患儿没有典型症状表现,一般的血常规检查等手段对感染反映效果不理想,而血、痰、尿及细菌培养等检测手段用时长。CRP(C反应蛋白)指标会受缺血、外伤、炎症、感染影响,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在儿童早期感染阶段会有变化。临床上可规范检测CRPhs-CRP指标,联合血小板、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

  • 标签: CRP hs-CRP 儿童感染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口服对VD患者hs-CRP的影响,并观察治疗前后MMSE评分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5~2013.11我科收治的VD患者60例,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即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及相同的活血化瘀药物等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前及治疗后24W行hs-CRP检测及MMSE评分。结果24W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常规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辛伐他汀 血管性痴呆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hs-CRP水平在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为心力衰竭的诊治和疗效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7年5月-2013年5月间心内科治疗的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心脏功能正常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在患病时发生显著变化,因此血清hs-CR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临床预测和治疗指导意义,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清hs-CRP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WBC和Hs-CRP联合检查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0名为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者均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WBC和Hs-CRP检测结果对比和研究组内三组患者阳性率对比结果显示hs-CRP和WBC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结论WBC和Hs-CRP联合检查儿童呼吸系统感染能够有效辅助临床诊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Hs-CRP WBC 儿童呼吸系统感染 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TI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分为两组,TIA组48例和脑梗死组48例,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和TI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hs-CRP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hs-CRP浓度虽都有所下降,但脑梗死组仍然显著高于TIA组(P<0.001)。结论hs-CRP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hs-CRP浓度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轻重相关,其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红蛋白(Myo)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经临床诊断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的47例患者组成A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45例患者组成B组,对A组、B组分别进行Myo、cTnI、hs-CRP的检测,并就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三项检测内容所得数据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检测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内比较,三项指标的峰值均出现在8小时到24小时之间,72小时后出现开始回落。结论应用Myo、cTnI、hs-CRP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实现早期诊断的目的,且还可以评判疾病的进展,因此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Myo cTnI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对VD患者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2~2013.11我科收治的VD患者40例,分为坎地沙坦治疗组(即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及相同的活血化瘀药物等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坎地沙坦片,治疗前及治疗后4W行hs-CRP检测。结果4W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常规药物可抑制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中值得应用。

  • 标签: 坎地沙坦 血管性痴呆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CysC和hs-CRP的检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9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有30例,双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有36例,3支及以上病变的患者有24例。同时,选取同时期我院门诊参与健康体检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的Hcy、CysC、hs-CR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Hcy、hs-CRP的水平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数量的增加而升高,CysC水平随着病变血管支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数量病变血管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与病变血管的数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371,r=0.48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会升高,并且其与患者病变血管的数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同时CysC水平与病变血管支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Hcy Cys C hs-CRP 血管病变 临床分析
  • 简介: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比例相当高,一项国内6城市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平均Hcy水平为15μmol/L,约75%的患者(男性91%、女性63%)伴有血浆Hcy水平升高。故有学者提出伴有Hcy水平升高的高血压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和血清Hcy水平升高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上具有协同作用。炎症反应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学说之一,超敏-CRPhs-CRP)是反映机体内环境炎症反应的客观指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Hcy与hs-CR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TH)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分析。方法15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56例正常儿对照组血清TH和hs-CRP水平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3、T4和FT3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增高(P<0.01);其中轻中哮喘组T3、T4和FT3较正常儿降低(P<0.05),FT4无明显差异(P>0.05),TSH水平增高(P<0.05);重度哮喘组T3、T4和FT3水平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分别为<0.001、<0.05和<0.001),血清FT4无明显差异(P>0.05),TSH增高(P<0.01)。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轻中哮喘患儿TH恢复正常(P>0.05);重度哮喘组T3和FT3有所增高,但较之正常儿仍有差异(P<0.05),T4、FT4和TSH恢复正常(P>0.05)。治疗前,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水平较正常儿增高(P<0.01);治疗后轻中哮喘组恢复正常(P>0.05),重度哮喘组治疗后好转,但仍有差异(P<0.05)。结论T3和FT3水平随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而降低,血清TSH和hs-CRP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高。

  • 标签: 支气管哮喘儿童 TH(甲状腺激素) hs-CRP(高敏C-反应蛋白)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卢脑外伤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cG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3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ET-1和hs-CRP,cGRP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浆ET-1和血清hs-CRP、cGRP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二周后与正常人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血浆ET-1水平与hs-CRP,cG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82,0.6019,p<0.01)。结论检测血浆ET-1和血清hs-CRP、cGRP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内皮素-1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分析这两项指标水平与脑梗塞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脑梗塞患者的hs-CRP、TNF-α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和TNF-α是临床诊断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指标,能够为病情评价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作为肥胖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生物标志物的评估价值。方法6-18岁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超过2SDS。所有入组对象空腹12h采集静脉血,检测hs-CRP,肝脏功能检测,血脂检测,尿酸等检测;糖耐量试验。我们认为肥胖青少年存在代谢综合征症状,至少包括两个以下症状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血压及糖代谢障碍。结果115例青少年患者中,24%显示存在代谢综合症,存在代谢综合症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M=3.8ml/L;95%CI2.9-4.8)高与不存在代谢综合征症状的肥胖青少年(M=1.9ml/L;95%CI1.5-2.5),经多变量分析,影响hs-CRP水平的是BMI、甘油三酯、HDL-C水平。讨论血清hs-CRP是判断肥胖青少年是否存在早期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hs-CRP 肥胖青少年 代谢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mg阿托伐他汀组(A组)和20mg阿托伐他汀组(B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1次/天;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天,两组均口服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结果口服阿托伐他汀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CRP、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板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20mg组较10mg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性因子,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炎性因子 血脂水平 斑块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的影响,以证实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临床选取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基础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hs-CRP降低更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HF)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100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原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情况。结果血清hs-CRP和IL-6在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心功能成正比。结论血液中hs-CRP和IL-6的浓度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病情进展情况的一个有效地指标,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心力衰竭 hs-CRP IL-6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36例健康对照组(NC)、4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52例ACS患者(包括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IL-6、IL-8、IL-1β、TNF-α及hs-CRP的水平。结果与NC组和SA组比较,ACS组患者血清IL-6、IL-8、IL-1β、TNF-α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组与NC组比较血清IL-6、IL-8、IL-1β、TNF-α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CS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有助于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及监测ACS患者疾病的进展。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8和血浆β-防御素-3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性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酶联法对20例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8和血浆β-防御素-3进行了水平检测,并与65名非感染患者和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s-CRP,IL-18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和手术部位无感染患者(p<0.01),而血浆β-防御素-3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综合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β-防御素-3水平与血清hs-CRP,IL-1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11,-0.6721,p<0.01)。结论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患者血清hs-CRP,IL-18水平的升高和血浆β-防御素-3水平的降低,可能是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折手术部位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8 &beta -防御素-3
  • 简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老年人住院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如果心力衰竭能早期发现、诊断、干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很大帮助。本文通过检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水平,进一步探讨其与CHF诊断、分级及左室重构等方面的关系。

  • 标签: 血浆N-末端脑钠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龄 左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及Ca含量的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患病组,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血清hs-CRP及Ca含量。同时患病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hs-CRP及Ca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病组血清hs-CRP含量为(15.36±3.16)mg/dl明显高于健康组的(4.89±1.26)mg/dl(P<0.05),而Ca含量为(0.81±0.11)mmol/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0.26)mmol/l(P<0.05)。同时患病组急性期血清hs-CRP含量为(15.36±3.16)mg/d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9.61±2.67)mg/dl(P<0.05),而Ca含量未(0.81±0.11)mmol/l则明显低于恢复期的(1.11±0.12)mmol/l(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者患血清hs-CRP含量可明显升高,而Ca含量则明显下降;且不同时期患者血清hs-CRP及Ca含量也存在差异。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超离子钙 急性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