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X射线荧光在确定石头制品的起源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常常用于黑曜石的鉴定,同样还用于鉴定玄武石以及其它火山岩石。

  • 标签: X射线 玄武 荧光 考古 色散 能量
  • 简介:分析判断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对宁夏博物馆藏5件齐家文化玉器进行无损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件玉器所含元素及相对含量与和田玉相似。再借助齐家文化历史史料的有关信息,可推断为和田玉成分;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测得5件样品的拉曼光谱图,通过与和田玉样品拉曼光谱图比对,最强及次强特征峰位整体与之相似。可以明显看到透闪石矿物的特征峰,两种检测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研究结果为探索齐家文化玉器的玉质和玉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撑。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 齐家文化 无损分析
  • 简介:开展中世纪早期剑的研究,对中世纪早期考古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是一种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重建的图像分辨率高。本研究中的剑均出土于德国西南部劳斯海姆(Lauchheim)的中世纪早期墓地。应用锥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检测剑的内部结构,不会对腐蚀层造成再次损坏。

  • 标签: 西南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 简介: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标签: 微探针型X荧光光谱技术 香港青釉瓷残片 化学组成 源区判别
  • 简介:敦煌文书英藏S.681V,定名为《具注历日[乙巳岁(945)]》,图版收在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二卷第114—115页。该卷前、后、下部残,共存文字64行,如下:

  • 标签: 历书 《具注历日》 敦煌文书 俄国 英国
  • 简介:古代木材的发掘和保护已成为当今考古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研究领域。本研究基于海门口遗址的实例,利用荧光、偏光技术对木材解剖学的分析,从而得到古木腐朽等级的划分及加固方法的可行性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古代针叶材的腐朽初步分为4个等级;酚醛树脂加固古木较之天然树脂有更为理想的支撑细胞壁骨架的加固效果。

  • 标签: 荧光 偏光 腐朽等级 加固程度
  • 简介:X光照相是一种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文物的检测分析中。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逐步兴起,大大简化了X光照相的操作过程,得到的数字图像更容易观察、使用和存储,图像的编辑也成为可能。X光照相技术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一尊木雕造像为例,介绍了数字X光照相的操作过程,X光片经过编辑处理,最终得到了检测对象的X光照相三视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标签: X光照相 数字成像技术 图像编辑 木雕造像
  • 简介:引言X射线发现于1895年,在发现之后.依据X射线原理产生的X光照相技术迅速用于工业、医疗等社会各个方面,并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应用于文物艺术品的研究。在中国,上海博物馆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把X光照相技术应用于文物研究。

  • 标签: 照相技术 技术应用 X光 青铜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
  • 简介:<正>楚墓葬制之研究,是了解楚人习俗或丧葬礼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有的同志已从墓葬特点、随葬器物的组合、葬具等方向进行了一些综述和探讨。笔者阅后,很受启迪,试图通过楚人墓地分布、墓坑排列、墓葬结构等方面,再谈点肤浅的意见,就教于同志们。一、楚墓地分布与排列湖北江陵、当阳赵家湖、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浙川等地的楚墓调查和发掘资料表明,楚人墓地的分布和排列大多数是有规律

  • 标签: 楚墓 江陵 葬制 随葬器物 战国时期 墓葬结构
  • 简介:<正>在四川境内,发掘战国晚期的墓葬时,往往都会出土一些“巴蜀式”的铜器。这些铜器,特别是铜兵器,在形态、装饰、图案、使用方法及功能诸方面都与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铜器存在着明显地差别。我们先后对成都罗家碾、新都马家乡、成都枣子巷、峨眉符溪、绵竹清道和犍为罗城等地战国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铜器进行了最主要的合金元素——铜、锡、铅的含量分析

  • 标签: 新都 巴蜀 战国晚期 青铜器 分析结果 出土
  • 简介:通过对典型聚落或墓地的内部布局和空间结构分析,崧泽文化早期的社会处在由平等社会向不平等社会过渡的阶段。中晚期家族私有化进一步发展,聚落之间的分化呈现出不断向等级化发展的趋势。

  • 标签: 崧泽文化 聚落形态 典型遗址 个案分析
  • 简介:1975年发掘的北京昌平白浮墓地是继房山琉璃河遗址之后北京地区西周时期又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由于地处周燕文化北部边陲与戎狄文化交界地域。所以关于该墓地时代和性质尚存异议。笔者在学习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时略有心得,撰此小文以求专家评判。

  • 标签: 白浮墓地 北京 昌平地区 中国 文物考古 族属讨论
  • 简介:<正>江陵李家台四号楚墓的一件漆木盾,形制规整,盾身绘以装饰图案和以鸟为主题的写实画,为历来楚墓出土的木盾之冠。盾反面在饰有龙纹装饰的大部空白处,绘群鸟集游,孔雀是其中主要的鸟群。作者用青绿、黄、红等色和绘画技巧,表现了五种不同的鸟类形态,特别是以匀细线条和泼辣简炼的笔法,绘孔雀身着翠绿色,头饰长寸毛,细颈、隆背和闪尾开屏展现光耀的羽毛和钱形斑纹的特征,无不具有真实生动、活泼之感。群鸟分别以行走姿势身朝不同的方

  • 标签: 面分析 装饰图案 孔雀 绘画技巧 纹装饰 类形态
  • 简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于1991年9月对大同马家小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70余平方米,清理残房址四座,出土一组单位明确、特征鲜明的陶器,令人关注(见《山西大同马家小村遗址》,《文物季刊》1992年第3期。以下简称《遗址》)。山西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过去做得比较少,这次发掘虽然揭露面积较小,出土

  • 标签: 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同市博物馆 尖底瓶 文物季刊 考古工作 文化面貌
  • 简介:众所周知,铅同位素分析在考古领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它的原理是,用铅同位素的比值,如^207Pb/206Pb,208Pb/^206Pb等等,来分析和比较含铅的各种物质,以确定材料的来源等。有学者用此方法来分析后青铜时代埃及的铅矿、眼脸粉、铅金属、铜金属和铜合金、颜料(包括埃及蓝和绿釉料)、玻璃和彩陶等,取得了好结果。

  • 标签: 铅同位素 青铜时代 埃及 材料 铜合金 金属
  • 简介:<正>自1959年以来,为了探索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等单位曾在传为“夏墟”的晋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发现在年代和文化面貌上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相似的文化遗址近40处。从1974年秋季开始重点对夏县东下冯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在1977年11月于河南登封召开的夏文化座谈会上,东下冯考古队介绍了遗址发掘情况与收获,在与二里头遗址对比分析的基础

  • 标签: 二里头一期 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偃师二里头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
  • 简介:近年来,古食谱研究已成为考古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人体骨骼中微量元素已经广泛地应用为重建古代食物结构、生存方法、经济生活变化的指示剂.加以合理的研究设计,微量元素的分析能为我们研究过去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提供重要的资料.

  • 标签: 食物结构 微量元素 古代 食谱 营养结构 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