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N端脑的临床应用方法调查对象为临床住院及门诊患者。结论N端脑的在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对心衰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N端脑利钠肽前体的临床应用 心衰
  • 简介:摘要B型(BNP)及N末端B型(NT-proBNP)是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同时也是心力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首选生物标志物。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BNP/NT-proBNP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面临诸多问题需进一步达成共识:(1)BNP和NT-proBNP,哪个更“好用”?是否需要同时开展BNP和NT-proBNP检测?(2)BNP/NT-proBNP体外稳定时间是否与其体内半衰期相同?(3)BNP或NT-proBNP各检测平台间的一致性如何?BNP与NT-proBNP检测结果是否可以相互换算?(4)影响BNP/NT-proBNP检测的因素众多,如何保证BNP/NT-proBNP检验质量?如何开展性能验证?(5)如何标准化报告BNP/NT-proBNP检测结果?解释BNP/NT-proBNP检测结果时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6)是否需要建立中国人群BNP/NT-proBNP参考区间及医学决定水平?(7)排除和诊断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是否适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评估心力衰竭预后的BNP/NT-proBNP目标值是多少?预防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干预界值是多少?如何确定心力衰竭患者BNP/NT-proBNP监测频率?(8)肾功能不全、肥胖等患者排除和诊断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如何确定?(9)BNP/NT-proBNP均可用于奈西立、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及相关患者的预后评估吗?(10)除心力衰竭外,BNP/NT-proBNP还可应用于哪些疾病?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检验专家以及临床专家撰写了本共识,针对上述10个关键问题,从检验和临床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BNP/NT-proBNP最新研究进展和国内现阶段应用要求,用以指导和规范BNP/NT-proBNP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

  • 标签: B型利钠肽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实验室 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脑 N-末端片段对心衰和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 方法:收取 我院50 例心衰和呼吸困难 患者作为观察组 ,再选取 5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收取 时间在2015 年 10 月 2 日 直至 2017 年 1 月 20 日 ,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浆脑 N-末端片段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心衰和呼吸困难 患者血浆脑N-末端片段( 4685.15 ±2910.90 )pg/ml 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浆脑 N-末端片段 (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N-末端(NT-proBNP)浓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严重程度评估和结果预测。方法对200名CAP患者评估临床变量和肺炎严重指数(PSI),同时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和NT-proBNP,按照PSI评分分组,比较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评价这些指标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随着C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1)。死亡患者中NT-proBNP浓度与存活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SI评分组合,NT-proBNP浓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CRP、血沉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NT-proBNP可作为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测结果有效的标志物。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PSI NT-PROBN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NT-proBNP)对年龄超过60岁患有糖尿病并发高危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设糖尿病并发心衰组50例,糖尿病非心衰组50例采取胶体金法测定肝素化静脉血中NT-proBNP浓度水平。结果心衰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3102±627)pg/mL,非心衰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106±100)pg/mL,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年龄超过60岁患有糖尿病高危心衰患者中显著增高,且升高程度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NT-proBNP 心力衰竭 糖尿病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D二聚、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n=90)和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n=90)实施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N-末端、D二聚、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组患者随病情加重、病灶直径增大N-末端、D二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D二聚、超敏C反应蛋白可辅助患者病情诊断。

  • 标签: 脑卒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型(NT-proBNP)与房颤伴快心室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98例,心房颤动患者96例,其中房颤伴快心室反应60例,非心房颤动患者102例,心功能均为NYHAⅠ~Ⅱ级。正常对照组150例。住院患者于人院后24至48h内接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RIA法检测NT-proBNP。结果房颤伴快心室反应组患者血浆NT-pro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结论BNP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而且与房颤伴快心室反应有较密切的关系。

  • 标签: N末端前B型利钠肽 房颤伴快心室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NT.proBNP)水平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50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接受静脉滴注胺碘酮复律治疗,根据复律结果分为复律组(100例)和未复律组(50例),观察两组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患者被分为脑梗死组(20例)和无脑梗死组(130例),比较两组发病前后的NT-proBNP水平。结果:服药后48h内100例(66.67%)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与复律比较,复律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967.04±366.16)pg/ml比(496.21±142.54)pg/m1],且显著低于未复律组(996.76±351.28)pg/ml,P均〈0.01]。脑梗死组中,与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中,大面积梗死组NT—proBNP水平[(784.21±231.26)pg/ml比(1983.24±32.96)pg/ml,(3562.19±1468.32)pg/m1]显著升高,P均〈0.05或〈0.01。结论:入院时NT—proBNP水平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急性脑梗死后NT-proBNP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预后越差。

  • 标签: 房颤 利钠肽 脑梗死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究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N末端B型(NT-proBN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中心就诊的临床诊断为APE且具有冠脉CT检查(CCTA)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 NT-proBNP 水平、冠脉狭窄、Qanadli评分等临床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T-proBNP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究各影响因素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08例APE患者,男性124例(占40.3%),年龄(67±10)岁。其中,NT-proBNP ≥500pg/mL患者118例,NT-proBNP<500pg/mL患者19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率[比值比(OR)1.030,95%可信区间(CI)1.011~1.050,P=0.002]、世界卫生组织(WHO)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OR 3.678,95%CI 1.280~10.572,P=0.016)、简化的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评分≥1(OR 2.104,95%CI 1.080~4.102,P=0.029)、Qanadli评分(OR 1.021,95%CI 1.007~1.034,P=0.002)和冠脉狭窄(OR 1.832,95%CI 1.062~3.161,P=0.030)是影响NT-proBNP水平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简化MDRD公式)(OR 0.974,95%CI 0.959~0.990,P=0.001)是影响NT-proBNP水平增高的保护因素,且NT-proBNP水平与心率(ρ=0.250,P<0.001),Qanadili评分(相关系数ρ=0.207,P<0.001)和eGFR(ρ=-0.220,P<0.001)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结论临床上对于NT-proBNP水平升高的APE患者应关注其冠脉和肾功能状态。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利钠肽 冠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 min步行试验(6MWT)联合血浆N-末端(NT-proBNP)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CHF患者93例,男51例,女42例,其中NYHA分级Ⅱ级51例、Ⅲ级42例。于CHF患者治疗分别进行6MWT试验、血浆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随访CHF患者6个月到1年,统计CHF急性加重住院及心脏事件(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晕厥、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分析6MWT、NT-proBNP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Ⅲ级患者的6MWT、LVEF均低于心功能Ⅱ级患者相应水平,而血浆NT-proBNP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相应水平(t=4.05~11.23,P<0.01或<0.05)。根据6MWT及血浆NT-proBNP水平参考值范围,再分为3组:分别为6MWT<425 m+ NT-proBNP<900 ng/L组(A组,30例)、6MWT>425 m+NT-proBNP>900 ng/L组(B组,30例)、6MWT<425 m+NT-proBNP>900 ng/L组(C组,33例)。C组患者CHF急性加重住院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A、B组(χ2=3.95~7.20,P<0.01或<0.05);A组患者CHF急性加重住院发生率均高于B组(χ2=3.17~4.2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LVEF与6MWT呈正相关(r=0.53,P<0.01),LVEF与血浆NT-proBNP呈负相关(r=-0.41,P<0.01),6MWT与血浆NT-proBNP呈负相关(r=-0.87,P<0.01)。结论6MWT及血浆NT-proBNP均是反映CHF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二者呈负相关,低6MWT和血浆NT-proBNP高反映CHF患者预后较差。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CHF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6分钟步行试验 N-末端前体脑钠肽
  • 作者: 葛德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14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5期
  • 机构:北京燕化医院急诊科   102500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端脑(NT-proBNP)和肌钙蛋白T(cTnT)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在心力衰竭不同分级检测NT-proBNP和cTnT,分析NT-proBNP和cTnT的变化。结果NT-proBNP和cTnT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有着显著变化,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T对心力衰竭具有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N-端脑利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型对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某院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入院做身体检查的≥60岁健康老年人150例作为对比对象,归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清晨采血及离心分离血清,检测N末端B型原(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观察组除I级以外的II~IV级组的NT-proBNP指标相比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II级和IV级组的cTnI指标,相比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性患者的NT-proBNP相比收缩性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检测NT-proBNP的方法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变化,是心力衰竭疾病早期诊断中的有效手段。

  • 标签: NT-proBNP 肌钙蛋白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诺欣妥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以及N末端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3月接诊慢性心衰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患者均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诺欣妥代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水平以及N末端水平。结果:治疗,两组患者治疗LVESD、LVEDD、LVEF、N末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及N末端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欣妥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以及N末端水平。

  • 标签: 诺欣妥 慢性心衰 心功能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N-末端(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及NT-proBNP和Hcy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303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YNTAX评分系统2.11版本对患者进行评估,SYNTAX评分≤ 22分为低风险组(103例),SYNTAX评分23~32分为中风险组(85例),SYNTAX评分≥ 33分为高风险组(115例)。收集入院时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YNTAX评分高风险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和Hcy评估SYNTAX评分高风险的最佳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评价指标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随访0.1~4.5(4.30 ± 0.76)年,全因死亡28例,全因病死率为9.2%(28/303)。三组年龄、吸烟率、糖尿病率、冠状动脉疾病(CAD)家族史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白细胞、空腹血糖(FBG)、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钙蛋白T(TnT)、NT-ProBNP和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SYNTAX评分与NT-ProBNP和Hcy呈正相关(r = 0.622和0.69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LVEF、TnT、NT-ProBNP和Hcy是影响AMI患者SYNTAX评分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评估SYNTAX评分高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 CI 0.757~0.850,P<0.05),最佳截断值为1 816 μg/L,敏感度为81.03%,特异度为82.26%;Hcy评估SYNTAX评分高风险的AUC为0.743(95% CI 0.689~0.791,P<0.05),最佳截断值为17.55 μmol/L,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79.8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全因病死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17.4%比2.9%和5.9%),NT-proBNP>1 816 μg/L患者全因病死率明显高于NT-proBNP ≤ 1 816 μg/L患者(16.2%比5.6%),Hcy>17.55 μmol/L患者全因病死率明显高于Hcy ≤ 17.55 μmol/L患者(14.2%比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SYNTAX评分、TnT、NT-ProBNP(>1 816 μg/L)和Hcy(>17.55 μmol/L)是A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HR = 1.530、1.368、2.065、1.414、1.821和1.510,95% CI 1.108~2.113、1.012~3.485、1.810~2.356、1.248~2.714、1.606~2.064和1.278~1.783,P<0.05或<0.01)。结论NT-proBNP>1 816 μg/L和Hcy>17.55 μmol/L不仅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病情和复杂性,又能预测AMI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肌梗塞 利钠肽,脑 高半胱氨酸 SYNTAX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