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拓展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对象60例,根据患者病变的类型将其分为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病变两组,并用HPV拓展检测,对其检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60例HPV感染者中,HPV52、16和58是HPV感染的前三位亚型,60岁以后的女性多重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女性;(2)HPV16,31,33与(HSL)及宫颈癌相关,而3种不同亚型的病毒感染为其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3)HSIL及宫颈癌在60岁及>60岁组中发病率较高;(4)HPV16/31/33是HSL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论:除HPV16/18亚型外,其它高危亚型(HPV31、HPV33、HPV52HPV58)的扩大型别可减少HSIL及宫颈癌的发生:不同年龄女性对大部分高危亚型HPV感染的易感率并没有显著差别,需进一步开展60岁及以上女性的宫颈癌筛查与随访工作,倡导个性化的普查与随访计划。

  • 标签: HPV拓展分型检测 宫颈癌筛查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拓展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对象60例,根据患者病变的类型将其分为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病变两组,并用HPV拓展检测,对其检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60例HPV感染者中,HPV52、16和58是HPV感染的前三位亚型,60岁以后的女性多重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女性;(2)HPV16,31,33与(HSL)及宫颈癌相关,而3种不同亚型的病毒感染为其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3)HSIL及宫颈癌在60岁及>60岁组中发病率较高;(4)HPV16/31/33是HSL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论:除HPV16/18亚型外,其它高危亚型(HPV31、HPV33、HPV52HPV58)的扩大型别可减少HSIL及宫颈癌的发生:不同年龄女性对大部分高危亚型HPV感染的易感率并没有显著差别,需进一步开展60岁及以上女性的宫颈癌筛查与随访工作,倡导个性化的普查与随访计划。

  • 标签: HPV拓展分型检测 宫颈癌筛查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检测运用在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妇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0例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HPV检测,并且根据阴道镜检查结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与HPV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的190例患者中,35例为CIN Ⅱ+,占18.42%,其中3例为HPV31、4例为HPV33、5例为HPV52、7例为HPV58、16例为HPV16;同时,82例为HPV16感染,其中55例为宫颈炎症,占67.07%,16例为CIN Ⅱ+,占19.51%,11例为CIN I,占13.41%;经相关性分析,与非同型感染患者相比,同型感染者出现病理高级别进展的风险是14.89倍(OR值为2.589,P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梧州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检测结果,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合理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梧州市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妇女总计142例,该142例都是先进行荧光定量PCR法HPV DNA检测,后予以反向杂交法对HPV进行基因确诊,对比分析结果。结果:142例就诊妇女中,总计检出HPV基因高危阳性人数为97例,占比68.30%,疑似高危阳性人数为11例,占比7.75%,HPV DNA检出人数为115例,占比80.98%。结论: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密切,通过HPV基因检测,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至7月在河南省济源市招募的3 231名妇女作为宫颈癌筛查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HPV DNA检测,细胞学检查结果≥ASCUS、细胞学检查结果阴性但HPV16/18阳性的受试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HR-HPV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其95%CI。结果符合入选标准且纳入研究的受试者共计3 231例,其年龄为(46.84±10.00)(21~64)岁。其中HR-HPV阳性者524例,HPV16阳性者91例,HPV 18阳性者15例。以病理检测结果CIN2+为金标准,HR-HPV检测对宫颈癌筛查人群的筛查效果的灵敏度为93.75(95%CI:79.85~98.27),特异度为84.56%(95%CI:83.26~85.77),HPV16/18型别的灵敏度(65.63%,95%CI:48.31~79.59)低于HR-HPV,特异度(97.44%,95%CI:96.83~97.93)高于HR-HPV。按照年龄30岁和45岁进行分层后,HPV16/18在<30岁年龄组的灵敏度与HR-HPV一致(100%,95%CI:34.24~100.00),特异度高于HR-HPV(98.71%,95%CI:96.27~99.56比84.48%,95%CI:79.27~88.58),在30~45岁和≥45岁年龄层,HR-HPV的灵敏度高于HPV16/18(85.71%,95%CI:48.69~97.43比71.43%,95%CI:35.89~91.78、95.65%,95%CI:79.01~99.23比60.87%,95%CI:40.79~77.84),特异度低于HPV16/18(86.89%,95%CI:84.58~88.90比98.51%,95%CI:97.51~99.11、83.49%,95%CI:81.81~85.04比96.80%,95%CI:95.94~97.48)。结论HR-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对于年龄>30岁女性,在宫颈癌筛查是更建议进行HR-HPV检测。因此,HR-HPV检测是人群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高危型HPV HPV16/18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南充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病例1374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进行13种高危HPV检测,对阳性病例及检测阴性但宫颈症状明显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有异常者行多点活检。分析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结果1374例病例中检出高危HPV感染288例(20.96%),单一感染245例(17.84%),多重感染43例(3.12%);13种高危HPV亚型排序为:52、58、16、56、51、39、18、33、68、31、59、45、35,其中52是主要感染型别,占24.16%(79/288);随着宫颈病变升级,高危HPV阳性率升高;宫颈病变级别升高与多重感染率增高、病毒载量升高有关(P〈0.05)。结论高危HPV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 检测 宫颈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尖锐湿疣(CA)患者及高危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的DNA检测结果。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448倒CA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HPVDNA检测。结果448例检测总阳性率为47.77%,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4.85%和50.00%,其中6/11181例,16/1820例,6/11与16/1813例。126例CA疣体中HPV阳性率为98.41%,其中男、女HPV阳性率分别为98.33%和98.48%。322例高危人群HPV阳性率为27.95%,其中男、女HPV阳性率分别为20.90%和34.5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伴侣或配偶患CA者、CA治疗后复查者、非CA患者及自检者的HPV阳性率分别为32.76%、36.25%、18.99%和25.71%。结论CA患者及高危人群检测HPV以6/11最多。荧光定量PCR可作为CA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CA高危人群HPV检出率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应重视对这些高危人群的HPV常规检测

  • 标签: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检侧对宫颈癌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一12月于我院行液基细胞学检查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共286例。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者23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4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者5例,鳞状细胞癌(SCC)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查,共21种亚型。结果HPV检查阳性患者96例(33.57%)。其中,高危患者31例(10.84%),来自ASCUS、LSIL、HSIL及SCC患者分别为13例(4.55%)、11例(3.85%)、3例(1.04%)及4例(1.40%),平均年龄为(43.17±10.23)岁;低危患者65例(22.72%),来自ASCUS、LSIL、HSIL及SCC患者分别为44例(15.38%)、19例(6.64%)、2例(0.70%)及0例,平均年龄(33.65±10.28)岁。结论HPV检测是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与液基细胞学检测结合可以早期诊断宫颈癌,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在HPV基因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开始至2021年1月期间应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检测HPV基因亚型选取945例作为观察对象。结果:检测HPV感染346例,检出率为36.6%,其中低危检出率为9.9%,高危检出率为26.7%,且21岁到50岁人群的感染率较高。结论: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在HPV感染基因中的应用价值高,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HPV基因分型 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使用PCR-芯片杂交法对血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分析研究此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首先,取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初检,依据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Hb=0g/L,共20例;B组,0g/L<Hb≤3g/L,共20例;C组,3g/L<Hb≤6g/L,共20例;D组,6g/L<Hb≤10g/L,共20例;E组,Hb>10g/L,共20例;且每组标本检测后得知,阳性结果率为50%,阴性结果率为50%。其次,以四种比例对每种标本取样,均采用PCR-芯片杂交法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方式进行检测,取量分别为100uL、200uL、300uL、400uL、500uL,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①初检结果中的阴性标本、初检A组10例阳性标本、初检B组10例阳性标本与不同取样量的检测结果相同;②C组、D组初检的各10例阳性标本中均各有2例依据不同取样量检测均为HPV亚型漏检;E组初检的10例阳性标本则有1例为HPV亚型漏检。结论 血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的HPV检测中,使用PCR-芯片杂交法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法,结果会受标本取样量不同而出现差异,需要根据标本的Hb水平,选择合理的取样量开展标准检测,可更好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HPV病毒DNA分型 PCR-芯片杂交法 血红蛋白(Hb)水平 取样量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韶关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感染HPV的状况和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136例标本,进行HPV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6种HPV亚型,其中包括11种高危HPV,4种低危以及1种中国人常见亚型。高危HPV-16是最常见的,其次是HPV-52HPV-58居第三位,而且10例宫颈癌中有2例都有HPV-59感染,HPV-11居第四位,且宫颈病变HPV感染主要集中在21~68岁之间,其中21~50岁系高发年龄,占92.65%(126/136)。结论韶关地区HPV流行亚型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组织中,低危HPV的分布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宫颈病变HPV基因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女性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癌筛查提供依据。 方法 对常规妇检女性行宫颈 HPV基因,并对部分病例行宫颈活检。结果 受检者HPV总体感染率18.55%,共检出1433个HPV亚型感染频次,前三位为52(17.52%)、16(17.52%)及58(13.96%)。单一HPV亚型感染占78.42%,多重感染占21.58%。活检LSIL、HSIL、宫颈鳞癌及腺癌患者感染前三位亚型均为52、16及58。结论 HPV52、16和58是本研究中最常见的感染亚型且≥50岁年龄段女性的 HPV 感染率最高;未来疫苗靶点的设计应瞄准高危人群及HPV流行亚型,以期获取最大收益。

  • 标签: HPV 宫颈癌 分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CA患者中高危HPV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对77例CA患者和同期无外阴CA的64例对照进行HPV检测。结果77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4例,阳性检出率84.4%,高于对照组的18.75%(P<0.01),共检出12种HPV基因型别,其中低危HPV6、11、43、44)感染21例,占32.8%;高危HPV16、18、31、33、45、56、58、73)感染30例,占46.9%;高低危同时感染13例,占20.3%。结论外阴CA患者HPV感染较为普遍,且高危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CA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必要时进行相应治疗,以期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 标签: 尖锐湿疣 HPV 检测与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部分地区1945名妇女的宫颈HPV基因结果,分析北京部分地区女性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HPV基因检测,并对1945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45例HPV检测结果中,291例阳性,阳性率14.96%,其中高危HPV感染主要是52、58、53、16、59亚型,分别占阳性检出样本的14.08%、12.02%、11.34%、9.62%、8.24%。低危HPV感染以61亚型为最高,占阳性检出样本的10.65%。291例阳性结果中,45岁155例,占53.26%。>45岁阳性最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HPV 分型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0名住院女性中HPV即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感染亚型、年龄的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9月~2021年12月在晋江市某三甲医院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的500名女子对HPV 25种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及结论:HPV感染的基因类型多少与子宫颈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但与 HPV类型的致癌力有关,多重感染不会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升高。

  • 标签: HPV检测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宫颈癌筛查中联合使用高危HPV、TC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所2016年8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共计117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高危HPV检测+TCT技术,并对疑似病例进行采取病理检验进行确诊,以病例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探究高危HPV检测+TC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计筛查1170例受检者,其中任一检查阳性者检出共计159例,占比13.59%.其中单独TCT检查阳性51例,单独高危HPV阳性77例,双阳性者31例,TCT检查阳性率为7.01%、高危HPV阳性率为9.23%。202例病理组织检查宫颈癌3例,发病率为0.26%。高危HPV联合TCT检查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独高危HPV检查或单独T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 TCT技术 宫颈癌 筛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PV及高危八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就诊的68例液基细胞学异常患者予以组织病理学、阴道镜检查,将其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予以采集,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PV14个亚型予以检测,及高危八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在68例研究组对象中,HPV感染60例,感染率为88.24%,其中,HPV16占55.88%(38/68),而随着患者宫颈病变程度加深,其HPV16感染率也逐渐增加。其次,HPV58为45.33%,HPV33为11.76%,HPV52为10.29%,HPV31为5.88%、HPV18为2.94%,其高危HPV亚型病毒载量跟宫颈病变程度呈正比例关系。结论宫颈病变患者中,感染以HPV16为主,且与宫颈癌联系最密切的为HPV16及HPV18,通过病毒载量分析,能够进一步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HPV分型 高危八型检测 宫颈癌 癌前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98例临床疑似宫颈病变成年女性,收集其宫颈脱落细胞,采用HPV-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亚型,并行TCT检测和病理检测,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经过病理学检查确定其中153例为病理活检异常。三种检测方法总阳性率最高的是联合检测(74.51%),其次为HPV-DNA检测(66.01%),最后是TCT检测(46.41%);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期,统计各期各检查的检验阳性率:TCT检查在CINⅠ期其检测效能明显最差(P〈0.01),HPV基因检测和联合检测在各期均明显高于TCT,且联合检测各期阳性率均高于HPV基因检测(P〈0.05)。结论:采用HPV联合TCT对宫颈癌的筛查及宫颈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病变早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所感染HPV的基因,来探讨不同基因HP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2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HPV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析,根据病变级别分为CINⅠ、Ⅱ、Ⅲ3组。232例CIN患者均有细胞学检查结果,HPV检测采用亚能HPV基因检测系统进行23种HPV-DNA亚型分析。结果HPV-16和58亚型感染位居各级别宫颈病变的前两位,说明这些亚型致病力强,更易导致宫颈的高级别病变。结论本组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8、33、18、56、31,易导致宫颈高级别病变的亚型是16、58、18、31、35、56,HPV-DNA的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基因型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