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在车辆的普及,导航软件已经成为出租车司机以及私家车车主出行所必备的工具之一,它能让车主实时的获得GPS数据,以确定当前道路的情况,但在道路拥挤的路段,导航软件对行车速度估计非常不准确,进而造成对道路拥堵时间的估计精度较低,因此如何提高对拥堵时间的估计精度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 标签: 拥堵时间预测,G(1 1)模型,灰色预测
  • 简介:【内容摘要】本 课题 是对近两年来我校课改中的优化探究型课堂中小组合 学 学习方式的一次 创新 ,对小组合学提出了三个层面的优化策略。本文 详细 阐述 小组 合学设计上优化措施:知一项原则——(问题的设置要明确三点: 合学 的触摸点, 合学 的聚焦点,同伴合学的连接点),定两条定律(以探究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行三序合一。

  • 标签: 小组合学设计 知 定 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重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进行反应体系筛选和方法探索,使其用于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快速分型和定量分析。方法设计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特异性体外转录RNA为模板,筛选多重q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qPCR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筛选,得到6组三重qPCR反应体系和1组四重qPCR反应体系。所建立的三重和四重qPCR中,除四重qPCR的G1型参数〔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为0.982、扩增效率为89.221%〕略低于要求外,其余标准曲线R2均>0.99,扩增效率均在90%至110%之间;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μl。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同一样本的相关性较好(R2>0.95)。三重与单重qPCR(t值为1.420~25.786)、四重与单重qPCR(t值为2.505~4.851)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建立的多重qPCR可同时对3种以上目的基因进行分型和定量检测,为未来多价轮状病毒疫苗及混合病毒样本中毒株的快速分型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 标签: 轮状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体外转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H1N1流感病毒疫苗株在MDCK和MDCK-G1细胞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产毒量、病毒滴度和细胞代谢情况。方法通过棋盘法摸索两种细胞的最佳种毒条件,然后比较2株细胞在最佳条件种毒后的血凝滴度、半数组织感染剂量(TCID50)、葡萄糖和乳酸的代谢情况。结果MDCK-G1细胞以感染复数(MOI)=0.001、1 μg/ml TPCK胰酶接种H1N1流感病毒后,72 h时血凝滴度达到峰值(1∶512),病毒滴度为107.4TCID50/ml;MDCK细胞以MOI=0.000 11 μg/ml TPCK胰酶接种H1N1流感病毒后,72 h时血凝滴度达到峰值(1∶256),病毒滴度为106.6TCID50/ml。结论MDCK-G1比MDCK细胞更适合流感病毒的增殖。本研究为细胞基质流感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MDCK细胞 MDCK-G1细胞 H1N1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当前的野外地震数据采集随着可控震源技术的应用,采集接收道数多,作业速度快,已经进入到高密度、高精度、高效率时期,高效采集量正逐年增大,如何对野外的海量地震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质量监控,并进行分析与评价,是目前野外地震采集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遇到的突出问题。

  • 标签: 高效采集 G3i仪器 质量控制 质量监控软件 克浪软件 锐浪软件
  • 作者: 李环 王娟莉 张艳敏 王涛 张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710003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710003;陕西省儿科疾病研究所,西安 710003;西安市儿童健康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710003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超声科 710003
  • 简介:摘要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例川崎病3次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8岁7个月,于3岁首次川崎病发病,其后分别间隔18个月、23个月、25个月再次复发,且每次复发均表现为完全川崎病的特点。患儿前3次川崎病发病予1次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2 g/(kg·次)]冲击治疗,第4次川崎病发病予2次IVIG[2 g/(kg·次)]冲击治疗。其中患儿第2次川崎病复发时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回盲部数枚肿大融合淋巴结。患儿第3次川崎病复发时再次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且抗链球菌溶血素O进行性升高,经抗感染及IVIG冲击等治疗后出院。出院后随访0.5年未见川崎病复发。提示对于既往有川崎病病史且再次出现长时间发热患儿,应警惕川崎病复发可能,且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合并有不完全性肠梗阻。

  • 标签: 川崎病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复发 肠梗阻 抗链球菌溶血素O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的施 E-方法在一些特殊地形下效率很低,已经不能够满足施工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地形对传统的施工方法做一些调整,创造出一些满足特殊地形需要的施工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甲方需求。双排交叉站布设就是这样一种施工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施工方法所适用的地形、需要的配置、排列的布设以及如何进行施工,希望对今后物探小队在此类地形施工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G3i仪器 排列布设 施工方法 双排交叉站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220kV 3AQ1EE/3AQ1EG西门子开关液压机构,然后对西门子开关的储能控制回路与开关分合闸闭锁回路原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打压超时”和“N2泄露”两个常见异常信号,为运维人员正确处置西门子开关液压机构问题提供帮助。

  • 标签: 3AQ1EE/3AQ1EG 储能控制回路 分合闸闭锁回路 打压超时 N2泄露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SCNN1G基因新发纯合突变所致的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PHAⅠ),为PHAⅠ患儿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1例SCNN1G基因突变所致PHAⅠ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实验室检查、基因测序进行回顾分析,以"pseudohypoaldosteronism type Ⅰ/PHAⅠ" 、"Mutation" 、"Variation" 、"SCNN1G"及"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HAⅠ" 、"突变" 、"变异" 、"SCNN1G"为关键词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总结多脏器型PHAⅠ(Sys PHAⅠ)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本患儿,男,6 d,因"拒奶伴反应差1 d"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脱水、心律失常、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经补液、补钠、降血钾、氢化可的松治疗效果不佳。基因检测发现SCNN1G c.102_107delCAACAC纯合缺失突变,父亲及母亲均杂合突变,该突变系新发突变。临床诊断PHAⅠ后家属放弃治疗,出院3 d患儿死亡。共检索28篇文献47例Sys PHAⅠ患者,97.9%在新生儿期发病,临床特征主要为脱水/体质量不增,所有患者发生高钾血症、低钠血症、血浆醛固酮增高,均基因测序明确突变类型,其中SCNN1A基因突变36例,SCNN1B基因突变7例,SCNN1G基因突变4例,与本报道1例合并后共48例。结论脱水、体质量不增合并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血醛固酮增高需考虑PHAⅠ,基因测序可明确诊断。

  • 标签: SCNN1G基因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 高钾血症 低钠血症 血醛固酮增高
  • 简介:摘要转录因子E3(TFE3)基因融合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TFE3基因融合肾癌发病率仅占成人肾细胞癌的1%,且具有临床侵袭性,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成人TFE3基因融合肾癌,采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肾肿瘤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使外科进入新纪元。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使外科医生"千里眼"和"千里手"成为现实,高效整合资源,缩短医-患、医-医、师-生之间距离,扩大外科医生及培训者服务半径。3D打印技术强调精准手术理念,逐渐运用于术前规划、术中指导、模拟培训。5G技术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融合手术及培训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实现精准外科和实时外科的完美结合。本文旨在介绍5G技术特点及其在3D打印技术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5G技术 3D打印 实时外科 精准外科 远程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电网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接地的驻波选线方法,该方法可从原理上解决电网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接地的选线判别的正确性。文中阐述了利用接地故障时行波在输电线路传播,在该故障两侧节点发生反射,与原有入射波行进方向相反,干涉后产生驻波的现象,来判别是否该线路发生接地故障。该方法具有判别原理清晰、故障量容易分辨、选线正确率高等特点。 关键词:非有效接地系统;驻波;选线;行波 0 引言 在电力系统电压等级为 35kV及以下电网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下称小电流接地系统)。之前,使用一些基于工频的算法,如谐波分量、首半波、有功分量、负序电流、零序导纳、信号注入、残流增量等方法以及使用行波原理构成的接地选线原理,在实际应用中选线正确率很低。 采用驻波原理是一种在系统接地时正确选线的新方法。通过对接地系统各有效点的驻波测量,可实现正确快速选线功能。驻波波形辨别清晰,选线正确率高,可快速排除接地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 1 驻波选线原理 电磁波 图 1为电磁波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接地时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形成过程:变电站母线有三个分支,假设分支 II的中间某处发生接地故障,则在故障点产生沿输电线向两侧方向传播的初始行波,如图带箭头实线,到达用户侧或变电站侧由于波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反射波,如图带箭头虚线,在接地故障没有排除前,故障点不断发出故障行波,且在行波频谱范围内及 150μs时间间隔内行波波形基本不变。 图 1电磁波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接地时的分布图 驻波 图 2为驻波原理图。电网接地后输电线路上形成入射波,在监测点遇到母线节点发生反射。图中 (a)到 (e)在 1/8T, 1/4T, 3/8T, 1/2T的驻波波形,图中看出总有一时段监测点出现 (e) 1/2T的能量最大的驻波波形,为入射波能量的两倍; 图 2驻波原理 电流暂态波驻波 图 3为电流暂态波驻波样本选取示意图。在时域中选取暂态波面积积分值最大的一段作为驻波样本,在原始工频波形中叠加故障行波,先把工频 50HZ滤掉,余下行波,如图滤工频后的波形,在此图形上分拣出峰值点,形成 150μs的区间,图中有三个区间,假设选取第一个区间作为分析样本。 选取驻波频率:分析暂态波数据样本,经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功率谱,从中选取功率峰值对应的频率作为研究的驻波频率。图 4为选取驻波频率分析图。 图 3电流暂态波驻波样本 图 4驻波频率分析图 驻波实时功率曲线 设采样间隔 Δt,从 t0+nΔt到 t0+nΔt+T取样数据,其中 n=0, 1, 2, 3…nmax, nmax=[T/Δt], T=150μs,计算驻波实时功率得对应离散值 p0~pn,其中 p0对应 t0+nΔt时刻的功率值, pn对应 t0+nΔt+T时刻的功率值。将 p0~pn做成驻波实时功率曲线,如图 5驻波实时功率曲线。 选线判别:驻波实时功率曲线可以用 (A-kt)cos(2πft +Φ0)表示,其中 Φ0为 t0时刻的初相角, k为斜率,若 k≈0,则为驻波,若 k≠0,则为杂散波,如图 5驻波实时功率曲线。具备驻波特征的监测点所指向的线路即为故障线路。 图 5驻波实时功率曲线 驻波选线过程 驻波选线一般经过如下步骤。 记录暂态波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接地后,电力线路在故障点不断地输送电能时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先产生行波,经过边界反射产生能量增加一倍的驻波。在监测点,由记录仪记录带时间戳的电流或电压暂态波形。 选取驻波样本 驻波有多种频率,幅值均不相同,为获得最大能量的驻波,首先在时域中选取暂态波面积积分值最大的一段作为驻波样本,设起始时间为 t0,由于暂态波频谱范围是 50kHz至 250kHz之间,按照采样定理,采样频率要求≥ 0.5M,驻波最长周期为 50μs,取三倍周期即 150μs之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窗。 选取驻波频率 分析暂态波数据样本,经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功率谱,从中选取功率峰值对应的频率作为研究的驻波频率 f, 50kHz≤f≤250kHz。假设 pt(f)定义为驻波实时功率,分析样本是从时刻为 t到 t+T的采样数据, T=150μs, f为驻波频率。 绘制驻波实时功率曲线 设采样间隔 Δt,从 t0+nΔt到 t0+nΔt+T取样数据,其中 n=0, 1, 2,… nmax, nmax=[T/Δt](即取整),计算驻波实时功率得对应离散值 p0~pn,其中 p0对应 t0+nΔt时刻的功率值, pn对应 t0+nΔt+T时刻的功率值。将 p0~pn做成驻波实时功率曲线。 选线判别 驻波实时功率曲线可以用 (A-kt)cos(2πft +Φ0)表示,其中 A为常数, Φ0为 t0时刻的初相角, k为斜率,若 k≈0,则为驻波,若 k≠0,则为行波。具备驻波特征的监测点所指向的线路为故障线路。 3 结束语 电网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之前使用的工频或行波选线原理,存在波形特征量不明显的缺陷,很难正确选线;驻波选线原理,反射点即是监测点,特征量明显,且驻波能量增加一倍,选线效果明显提升;此外,利用故障线路在监测点产生的特有驻波现象,可实现快速定位故障线路,具有选线正确率高,快速排除接地故障的特点,本方法可使用于电网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输电线路接地正确选线并排除故障。 参考文献: 朱珂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研究《山东大学》 2007年 齐郑 , 杨以涵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技术分析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年. 朱丹 ,贾雅君 ,蔡旭 . 暂态能量法原理选线 [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4 王凤 ,康怡 . 基于脉冲信号注入法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 [J]. 电网技术 ,2008, 王伟 ,焦彦军 . 暂态信号特征分量在配网小电流接地选线中的应用电网技术 ,2008,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趋化因子CX3CL1及其受体CX3CR1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获得了广泛关注。文章主要阐述趋化因子CX3CL1及其受体CX3CR1的结构与功能,CX3CL1及其受体CX3CR1与AD的关系,CX3CL1及其受体CX3CR1在AD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CX3CL1的受体外途径,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X3CL1 CX3CR1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1G(MT1G)在肝细胞癌(HCC)恶化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利用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MT1G过表达与参照细胞株之间蛋白质组差异;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染色试剂盒(EDU法)观察细胞表型变化;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量变化。样本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先成功构建出MT1G过表达细胞株。经质谱(MS)鉴定结果表明与参照细胞比共有182种蛋白在MT1G过表达细胞中出现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阈值≥5.0倍或≤0.2倍,且P<0.05)。GO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DEPs)可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表明与参照细胞比,MT1G在MT1G过表达细胞中上调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4.9±33.3)倍(t=8.837,P<0.01);吡多醛激酶(PDXK)上调表达(34.02±2.59)倍(t=13.148,P<0.01);UBX结构域蛋白7(UBXN)上调表达(19.08±0.47)倍(t=40.652,P<0.01);跨膜蛋白9家族成员4(TM9S4)上调(8.91±0.43)倍(t=20.485,P<0.01),这些结果与MS鉴定结果趋势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和EDU染色结果揭示MT1G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而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实现的。结论MT1G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

  • 标签: 金属硫蛋白1G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照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基因诊断明确的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HMGCSD),并对国内外已报道病例进行文献复习。先证者,女,7个月16 d,因"发热4 d,喘息3 h,呼吸困难、呻吟2 h"急诊入院,主要表现为脑病、肝大、肝损害、低酮性低血糖、高脂血症,于住院第3天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全外显子组测序示HMGCS2复合杂合变异:c.1061+1G>C与c.476G>T,结合患儿临床特点,可基因诊断HMGCSD。文献检索共收集HMGCSD相关文献13篇,共26例患儿,发病年龄3个月~6岁,发病诱因主要为能量摄入不足,主要表现为低酮性低血糖、肝大、肝损害等,尿4-羟基-6-甲基-2-吡喃酮增高可能有强烈提示意义,3例死亡。26例患儿共报道HMGCS2突变32种,主要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本研究为国内确诊第2例HMGCSD,发现2个HMGCS2新变异,扩展了HMGCS2临床表型及突变谱。

  • 标签: 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 酮体 低血糖 HMGCS2基因 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