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对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结果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显示患儿携带新发的ARID1B基因c.4035G>C (p.Gln1345His)杂合变异,该变异国内外尚无报道。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位点变异导致蛋白结构不稳定,致病性高。结论ARID1B基因错义变异可能导致患儿精神发育迟滞,变异的检出可以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ARID1B基因 精神发育迟滞 错义变异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两个Coffin-Siris综合征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表征及基因变异分析,揭示其可能的遗传发病机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两例先证者进行致病原因筛查,结合临床表型确定可能致病的候选基因,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变异验证。结果WES检测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ARID1B基因存在c.5467delG(p.Gly1823fs)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检出ARID1B基因c.5584delA(p.Lys1862fs)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表明两家系先证者父母ARID1B基因均为野生型,经检索人类变异数据库,两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ARID1B基因的c.5467delG和c.5584delA变异均为致病变异(PVS1+PS2+PM2)。结论ARID1B基因c.5467delG(p.Gly1823fs)及c.5584delA(p.Lys1862fs)可能分别为两家系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为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ARID1B基因 Coffin-Siris综合征 基因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本研究对基因枪导入了pBAC128F/R质粒(含有玉米Adh1内含子1的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以来自拟南芥菜逆境诱导表达类型——亲水蛋白rd29b基因的启动子驱动脱水应答转录因子DREB1B基因的逆境诱导表达类型质粒)的T4代转基因小麦进行了稳定表达研究。PCR、PCR—Southern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转录因子DREB1B基因已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株系的基因组中。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株系的DREB1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有所增强。叶片除草剂抗性检测结果显示有8个转基因株系可抗到150mg/L。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4个株系(编号为1,18,30和76)的脯氨酸含量提高幅度较大,同一株系,干旱与未干旱处理相比,脯氨酸含量提高了3~5倍。干旱处理后的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脯氨酸含量高2~3倍。在干旱条件下,T4代田间小区产量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转基因株系(编号为30,51,70和76)的产量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有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利用逆境诱导型rd29b基因的启动子来增强外源DREB1B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改良小麦的抗旱性。

  • 标签: 小麦 转基因 DREB1B基因 脯氨酸 抗旱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根据基因的不同功能区域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进行合并,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合并后的ARID1A基因低频变异得到分类潜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潜在类别模型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人群分为3类,类别1主要为基因未突变人群,占比94.2%(2 452/2 603);类别2主要为基因转录调控功能区突变人群,占比4.8%(124/2 603);类别3主要为基因外显子突变人群,占比1.0%(27/2 603)。以类别1人群作为参照,转录调控功能区基因突变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OR为0.601,95% CI为0.364~0.992, P=0.046)。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肝癌相关基因低频变异,潜在类别模型可推广应用于更多复杂疾病相关低频变异的遗传关联研究。

  • 标签: 肝肿瘤 ARID1A基因 潜在类别模型 低频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根据基因的不同功能区域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进行合并,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合并后的ARID1A基因低频变异得到分类潜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潜在类别模型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人群分为3类,类别1主要为基因未突变人群,占比94.2%(2 452/2 603);类别2主要为基因转录调控功能区突变人群,占比4.8%(124/2 603);类别3主要为基因外显子突变人群,占比1.0%(27/2 603)。以类别1人群作为参照,转录调控功能区基因突变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OR为0.601,95% CI为0.364~0.992, P=0.046)。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肝癌相关基因低频变异,潜在类别模型可推广应用于更多复杂疾病相关低频变异的遗传关联研究。

  • 标签: 肝肿瘤 ARID1A基因 潜在类别模型 低频变异
  • 简介:在数学竞赛中往往碰到形如ab±(a+b)+1=(a±1)(b±1)的式子,我们若巧妙地应用它去解决问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例子说明常用技巧。

  • 标签: 构造法 初中 数学 竞赛题 方程 韦达定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肝癌细胞中XAGE-1b基因的表达。方法选择在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Real-timePCR法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XAGE-1b基因在肝癌组织与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AGE-1b可作为肝癌诊断的标记物,建议与AFP检测联合应用。

  • 标签: 肝癌 XAGE-1b PCR 表达
  • 简介:摘要探讨PIM1基因与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对1例PIM1基因阳性的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使用R-CHOP 方案治疗,效果较好。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PIM1在调节正常造血细胞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PIM1基因 淋巴瘤 B细胞 边缘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B-7.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CAK-1肾细胞癌细胞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功能做材料准备。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以正常肝脏组织cDNA为模板,扩增B-7.1基因全长读码框架,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其导入CAK-1肾细胞瘤细胞,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经过克隆测序结果证实,我们成功将B-7.1读码框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相应位点,并且,与pCDNA3空载体转染对照细胞相比,pCDNA3-B-7载体转染的CAK-1细胞中B-7基因无论是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有明显升高。结论B-7.1转基因细胞株的成功构建和检测,为深入研究B-7.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材料基础。

  • 标签: B-7.1 转基因 表达 载体
  • 简介: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线性DNA并探讨其成像条件。用RT-PCR技术扩增柯萨奇B1病毒VP1基因DNA片段,纯化回收后配制成含和不含1mmol/LMgCl2的水溶液,DNA终浓度为100μg/ml。分别取20μl滴加在新鲜解理的云母片上,吸收1min,用滤纸吸去残液,氮气吹干,在室温下采用MultiModeAFMNanoscopeⅢa的敲击模式成像。同时比较新制备和多次使用过的探析所获得图像的质量,对两种探针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电泳证明获得了0.83kb的VP1基因DNA线性片段,Mg^2+存在时,DNA在云母片上吸附延展较好,所获图像质量优于无Mg^2+时。新制备的探针较多次使用过的探针所获图像分辨率更高。DNA分子的表现宽度为18±2.9nm,高度为0.8±0.2nm。说明AFM能以高分辨率直接观察DNA分子,Mg^2+的存在和高质量的探针有助于获得理想的图象。

  • 标签: 柯萨奇B1病毒 VP1基因片段 原子力显微镜 成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1β-羟化酶缺乏症(11β-OHD)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11β-OH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9岁男性患儿,男性性早熟、高血压、低血钾,伴有双侧肾上腺增生。基因检测发现CYP11B1基因移码突变,确诊为11β-羟化酶缺乏症。结论11β-羟化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病,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CYP11B1基因检测。

  • 标签: 11&beta -羟化酶缺乏症 CYP11B1 基因突变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 简介:摘要ATP6V1B2(ATPase H+ transporting V1 subunit B2)基因突变可导致显性遗传性耳聋-甲发育不全(dominant deafness and onychodystrophy,DDOD,MIM124480)综合征和Zimmermann-Laband综合征2(ZLS2,MIM616455)。DDOD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甲发育不良,最新研究表明患者还存在学习和认知问题。ZLS2综合征的患者表现为牙龈异常增生、甲发育不良和智力障碍,但是若突变位点偏向ATP6V1B2蛋白中心,则突出表现为智力障碍和癫痫,而没有明显的牙龈异常增生和甲发育不良。ATP6V1B2基因编码液泡型质子转运ATPase蛋白(vacuolar proton transporter ATPase,V-ATPase)V1结构域的中B2亚基,V-ATPase对维持细胞内和细胞器正常的酸碱环境至关重要。目前认为该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所导致的V-ATPase功能障碍和溶酶体酸化异常可能是DDOD综合征和ZLS2发病的分子基础。对Atp6v1b2 c.1516C>T基因敲入小鼠的深入研究发现:Atp6v1b2Arg506X / Arg506X的小鼠存在明显认知障碍,海马CA1区受损可能是其病理基础。B2亚基和E亚基的相互作用减弱可能是V-ATPase功能障碍的潜在分子机制。深入分析比较ATP6V1B2基因致病突变所导致的疾病表型,并对致病突变进行功能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ATP6V1B2基因 耳聋-甲发育不全综合征 Zimmerman-Laband综合征 表型 致病机制
  • 简介:AIM:Toanalyzethemismatchrepair(MMR)statusandtheARID1Aexpressionaswellastheirclinicopathologicalsignificanceingastricadenocarcinomas.METHODS:WeexaminedtheexpressionsofMMRproteinsandARID1Abyimmunohistochemistryinconsecutive489primarygastricadenocarcinomas.Theresultswerefurthercorrelatedwithclinicopathologicalvariables.RESULTS:ThelossofanyMMRproteinexpression,indicativeofMMRdeficiency,wasobservedin38cases(7.8%)andwassignificantlyassociatedwithanolderage(68.6±9.2vs60.4±11.7,P<0.001),afemalesex(55.3%vs31.3%,P=0.004),anantrallocation(44.7%vs25.7%,P=0.021),andadifferentiatedhistology(57.9%vs39.7%,P=0.023).AbnormalARID1Aexpression,includingreducedorlossofARID1Aexpression,wasobservedin109cases(22.3%)andwassignificantlycorrelatedwithlymphaticinvasion(80.7%vs69.5%,P=0.022)andlymphnodemetastasis(83.5%vs73.7%,P=0.042).ThetumorswithabnormalARID1AexpressionmorefrequentlyindicatedMMRdeficiency(47.4%vs20.2%,P<0.001).AmultivariateanalysisidentifiedabnormalARID1Aexpressionasanindependentpoorprognosticfactor(HR=1.36,95%CI:1.01-1.84;P=0.040).CONCLUSION:OurobservationssuggestthattheAIRD1Ainactivationisassociatedwithlymphaticinvasion,lymphnodemetastasis,poorprognosis,andMMRdeficiencyingastricadenocarcinomas.

  • 标签: ADENOCARCINOMA ARID1A MISMATCH Repair STOMACH Imm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浆黏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06年6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卵巢浆黏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7、PAX8、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WT1、p16、p53以及ARID1A编码蛋白Baf250a的表达。结果本组卵巢浆黏性肿瘤共75例,其中良性浆黏性囊腺瘤30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36岁,镜下由宫颈内膜型黏液上皮和浆液性上皮混合组成,每种成分占10%以上。交界性浆黏性肿瘤34例,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39岁,7例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见宽大的乳头状结构,分支复杂,衬覆上皮层次增加,细胞成分复杂,主要为宫颈内膜样黏液细胞(非肠型,无杯状细胞),其次为嗜酸性细胞,其他可见透明细胞、鞋钉样细胞、纤毛细胞、子宫内膜样细胞等。间质疏松水肿,常伴大量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浆黏性癌11例,患者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0岁,2例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呈乳头状、融合腺样、微腺或实性结构,多呈扩张性浸润生长方式,局部呈破坏性浸润;细胞成分复杂,与交界性肿瘤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RID1A编码蛋白Baf250a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核,交界性浆黏性肿瘤表达缺失率30%(6/20;其中1例完全缺失,5例部分缺失),浆黏性癌表达缺失比例2/11(均为部分缺失);CK7、PAX8、p16在肿瘤细胞表达阳性;ER、PR均为阳性(10%~80%),WT1阴性,p53野生型表达,Ki-67阳性指数20%~60%。浆黏性癌10例行全子宫、双侧/单侧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患侧附件及阑尾切除术,术后均行化疗。根据2014版卵巢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期4例,ⅡA期3例,ⅢC期4例。浆黏性癌8例存活(其中2例复发),1例死于疾病,2例失访。交界性肿瘤34例均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均存活,1例复发。结论浆黏性肿瘤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交界性浆黏性肿瘤与浆黏性癌均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细胞成分。ARID1A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致瘤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在浆黏性肿瘤中具有表达缺失的特点,以及p53野生型表达,均支持浆黏液性肿瘤是Ⅰ型肿瘤而非Ⅱ型肿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 囊性 黏液性和浆液性 免疫组织化学 ARID1A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以暴发性心肌炎为临床表现的B细胞阴性严重联合免疫缺陷(B-SCID)患儿,并对其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31日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B-SCID患儿1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通过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为女性,2个月11天,出生后反复发生皮肤及肺部感染,此次因合并暴发性心肌炎入院,实验室检查提示IgG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严重缺乏。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患儿存在RAG1基因c.C3007T(p.Q1003X)纯合无义变异,患儿父母均为携带者,该变异既往未见报道,根据ACMG相关标准判断为疑似致病。结论确诊了1例RAG1基因变异相关的B-SCID,丰富了RAG1基因的变异谱,同时为患儿家庭的遗传咨询提供了线索。

  • 标签: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 B细胞阴性 RAG1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一株新鉴定的流行重组型HIV-1 CRF103_01B在北京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其近全长基因组(near full-length genome,NFLG)遗传特征。方法对2017—2020年北京新诊断或初始抗病毒治疗病例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监测,发现5例疑似感染CRF103_01B毒株。通过逆转录、近末端稀释法,分两段巢式PCR扩增HIV-1 NFLG。获得的序列与分型参考序列进行基因比对,使用MEGA11软件构建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系统进化树。用SimPlot 3.5软件分析确定基因重组断点,绘制基因组结构图。基于亲本毒株同源NFLG序列比对,挑选较长的重组片段构建NJ进化树,判断可能的亲本毒株来源。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解析基因型耐药特征。结果共获得5条CRF103_01B NFLG序列,其中4例经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感染,1例为女性。与从河北检出的4条CRF103_01B NFLG序列合并分析其重组特征:在CRF01_AE骨架上,gag、pol和nef-3'-LTR基因片段被B亚型重组替换[HXB2 nt 1111±19 - 1539±16,2531 - 4478±16(片段Ⅴ),9008±23 - 9615]。亲本来源分析显示,CRF103_01B的片段Ⅳ与Ⅴ分别与北京B亚型(BJMP3294B)和g5簇CRF01_AE序列(JX112804)聚集成大单系进化簇(bootstrap值分别为97%和100%)。9个CRF103_01B病例均携带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V106I突变。结论CRF103_01B毒株最可能起源于北京MSM人群,并在北京和河北等地的MSM人群中低水平持续流行,并经异性性途径向一般人群播散。需加强该毒株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监测,关注疾病进展。

  • 标签: CRF103_01B 近全长基因组 男男性行为 流行重组型
  • 简介:植株的高度控制是菊花商品性生产中一个主要的考虑因子。我们通过生物技术途径致力于这一问题。菊花"Iridon"植株通过遗传工程异位表达受CaMV35S启动子控制的烟草(NicotianatabacumL.)光敏色素B1基因。与野生型(WT)相比,转基因植株较矮,分枝角度较大。由烟草光敏色素B1基因异位表达引起的生长下降与采用推荐用量的商品化生长调节剂所引起的结果相似。在转基因植株叶片上观察到的另一个形态效应是与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相关联的深绿色。在采用一个选择性地减少远红光波长的过滤器的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生长非常类似于野生型植株。并且,当植株用赤霉酸(促进生长)或一种赤霉素的合成抑制剂(抑制生长)矮壮素处理后,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平均节间长度的差异在绝对值上来说是相同的,这表明了PHY-B1基因的表达引起的生长下降不直接与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有关。此项技术的商品性应用可能提供一种使用化学生长调节剂的替代方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 标签: 光敏色素 转基因植株 异位表达 野生型 赤霉素 叶绿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