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胸腔手术时通气麻醉效果。方法收治2016-4到2017-6共80例肺癌患者,先实施双腔支气管导管,采用纤维支气管定位,再实施间歇性正压通气,实施通气应用间歇性正压通气治疗,调整呼吸参数。结果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在麻醉前,双间歇正压通气,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间歇正压通气1h,间歇正压通气1.5h以及间歇正压通气2h不存在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H值、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在麻醉前,双间歇正压通气,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间歇正压通气1h,间歇正压通气1.5h以及间歇正压通气2h相比较,有一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辅助下肺癌手术患者实施通气,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呼气情况,确保手术安全,延长患者生命。

  • 标签: 麻醉分析 单肺通气 肺癌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癌胸腔手术时通气麻醉效果。方法:针对80名接受肺癌胸腔手术的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对病人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其中,研究组进行双通气到切皮以后,予以通气,并且患侧持续负压吸引到开胸后。对照组双通气到切皮以后,予以通气,直到开胸后。比较萎陷的程度、萎陷治疗效果和开胸后各时间的SPO2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萎陷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癌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肺萎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胸腔手术时通气麻醉效果。方法收治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共80例肺癌患者,先实施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采用纤维支气管定位,再实施间歇性正压通气,实施通气应用间歇性正压通气治疗,调整呼吸参数。结果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在麻醉前,双间歇正压通气,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间歇正压通气0.5h,间歇正压通气1h,间歇正压通气1.5h以及间歇正压通气2h不存在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H值、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在麻醉前,双间歇正压通气,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间歇正压通气0.5h,间歇正压通气1h,间歇正压通气1.5h以及间歇正压通气2h相比较,有一定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辅助下肺癌手术患者实施通气,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呼气情况,确保手术安全,延长患者生命。

  • 标签: 麻醉分析 单肺通气 肺癌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性肺部肿瘤胸腔手术通气麻醉护理进行研究。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治疗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中选取98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9例。干预组采取系统性麻醉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护理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干预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系统性麻醉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治疗疗效的提高,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性肺部肿瘤 麻醉护理 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下行肺癌手术时通气临床麻醉情况。方法 分析 218 例胸腔下行肺癌手术患者 , 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 , 运用纤维支气管进行定位后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 (IPPV) , 而通气则采用 IPPV 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和萎缩持续正压通气 , 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 MAP 、 HR 和 SaO2 在麻醉前、双 IPPV 和的 IPPV30 min 、 IPPV60 min 、 IPPV 90 min 、 IPPV 120 min 和双 IPPV15 min 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 , 而 PaCO2 和 PETCO2 则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 ; 其中双 IPPV 和 IPPV 在 FiO2 和 TV 方面比较也有差异性 (P<0.05) 。结论 通气可使胸腔下治疗肺癌手术时患侧萎缩满意 , 可顺利度过手术期。

  • 标签: 单肺通气 胸腔镜 肺癌 临床麻醉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胸腔下行肺癌手术患者通气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68例在本院行胸腔肺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通气时则采用IPPV或呼气末正压呼吸及萎陷持续正压通气(CPAP),并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所有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经纤支调整定位良好,萎陷满意;PH值、PaCO_2及SaO_2在麻醉前与剩余时间点比较变化均无明显差异性(t≤0.676,均P〉0.05);而PaO_2与麻醉前相比,在IPPV60、90及120分钟则有明显的差异性(t值分别为4.650、6.213、3.509,均P〈0.05);HR和MAP在麻醉前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t≤0.631,P〉0.05),而与麻醉前相比PaCO_2在IPPV90分钟时明显升高(t=4.743,均P〈0.05);PETCO_2却则在IPPV120分钟时升高(t值3.445,P〈0.05)。结论通气可使患者患侧萎陷满意,且有效的通气管理对维持术中患者有效呼吸起着重要作用,可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 标签: 胸腔镜 肺癌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下单通气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手术40例,分别在通气前、通气后15、30、60min和通气毕做血气分析,同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与通气前比,通气后60min至通气毕,PaCO2、PETCO2明显升高(P<0.05),pH、BE也逐渐下降,而PaO2和SaO2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胸腔下单通气可明显提高PaCO2、PETCO2,造成高碳酸血症,从而加剧血液生理紊乱。提示胸腔下单通气手术中应增加分钟通气量,增大呼吸比,以使PaCO2、PETCO2、pH控制在正常范围。

  • 标签: 胸腔镜 单肺通气 患者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胸腔肺癌手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胸腔肺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区分两组麻醉方式,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4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清醒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研究组药物用量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DBP、SBP指标,T0时P>0.05;T1、T2、T3时,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分析后建议胸腔肺癌手术患者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一定程度上控制手术危险性,且可减轻术后疼痛感,对疾病康复存在有利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麻 肺癌手术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行单孔全胸腔下全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3例;其中男20例,女3例;年龄(60.3±6.0)岁。手术全部通过单孔全胸腔完成解剖性全切除。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数据。结果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胸病例。其中单孔胸腔左全切除17例,右全切除6例。手术时间(160.8±65.0)min,术中出血(131.3±121.3)ml,总住院(14.0±6.3)天,术后住院(8.0±4.5)天。术后并发症4例(17.4%),其中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对侧气胸发作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肺癌,其中腺癌5例,鳞癌15例,大细胞癌2例,腺癌合并大细胞癌1例。结论选择合适病例且熟练掌握胸腔技术,单孔全胸腔下全切除术安全可行,未增加全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全肺切除术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暂停呼吸对胸腔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时萎陷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下肺病损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80%预测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组(行常规OLV模式,在切开皮肤时行OLV)、D1组(在切开皮肤时断开双通气60 s后行OLV)、D2组(在切开胸膜时断开双通气60 s后行OLV),每组20例。记录胸膜打开即刻(T0)、胸膜打开5 min(T1)、胸膜打开10 min(T2)和胸膜打开20 min(T3)时的萎陷质量评级,记录完全萎陷时间、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打开胸膜所需时间、OLV前双吸纯氧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V期间,D1组、D2组完全萎陷时间较C组缩短(P<0.05),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较C组提高(P<0.05);D2组完全萎陷时间较D1组缩短(P<0.05),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较D1组提高(P<0.05)。3组患者术中均没有出现低氧血症或其他并发症;3组患者打开胸膜所需时间、OLV前双吸纯氧时间、手术时间、OLV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2组T0时萎陷质量评级极差、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1、T2时评级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3时评级良的比例降低,评级优的比例增加(P<0.05)。与D1组比较:D2组T0时萎陷质量评级极差、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1时评级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暂停法改善了VATS患者OLV时非通气侧的萎陷,此方法在切开胸膜时使用萎陷时间更短、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更高、OLV早期萎陷质量更优。

  • 标签: 呼吸暂停法 肺萎陷 单肺通气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案在胸腔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择期行胸腔食管癌根治术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行通气,观察组采用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行通气。比较两组手术一般资料,分析两组通气前(T0)、通气后1 h(T1)、通气结束时(T2)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动脉压(MAP),同时测定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肺活量(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观察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PET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时SpO2低于同组T0时,MAP较同组T0时增加,但T0、T2时组间SpO2、PETCO2、MA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TNF-α、IL-6低于对照组,而VC、FEV1较对照组增加(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行通气可明显提高胸腔食管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缩短康复进程,减少功能损伤及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单肺通气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下行肺癌手术的麻醉方法和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我院选取64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32例、实验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胸腔下行肺癌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全麻,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和12h内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数据结果(P

  • 标签: 胸腔镜 肺癌手术 麻醉方法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单孔胸腔与两孔胸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5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肺癌患者;经随机单盲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25例,接受两孔胸腔手术治疗),1组为观察组(25例,接受单孔胸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基础组相比较长;在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同基础组相比较少;在切口长度方面,观察组同基础组相比较短(P<0.05);在术后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同基础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住院时间及漏气、不张、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同基础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 肺癌患者胸腔手术治疗中,单孔胸腔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两孔胸腔手术疗效,可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减少患者疼痛程度及手术创伤。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两孔胸腔镜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肺癌胸腔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6年2月间我院曾接收的肺癌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为胸腔肺癌根治术。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后出院,并无1例患者死亡;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组中患者各方面情况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优秀;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中患者并发症数量为3例,对照组中患者并发症总人数为10例,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显著。结论以胸腔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可取得理想临床效果,不但能够使患者痊愈,并且对造成创伤比较小,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同时该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

  • 标签: 肺癌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手术通气(OLV)期间非通气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氧合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胸腔手术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将非通气的支气管导管旷置于大气中;B组向非通气的支气管导管吹氧;C组将非通气的支气管导管出口处接上-负压吸引管。在OLV前、OLV30win、OLV60win分别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内分流率(Qs/Qt)。结果动脉血氧分压(Pa02)在OLV60min时A组下降明显,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s/Qt在OLV30win时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V60win时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组与C组的非通气处理方法都能降低内分流,提高动脉血氧合能力,但C组的方法更方便胸腔手术术中的操作。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动脉血氧合 肺内分流
  • 作者: 岳金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9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胸腔肺癌根治术中分析对比单孔、操作孔以及三孔手术形式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胸腔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抽选97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其中单孔组患者32例,操作孔组患者34例,三孔组患者31例,通过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置胸管时长、淋巴结清扫枚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来分析三种手术形式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住院天数、置管时长、淋巴结清扫枚数方面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疼痛评分方面单孔组最低,操作孔次之,三孔最高。并发症方面,操作孔组最低,其余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单孔或操作孔的形式进行胸腔肺癌根治术能够获得与传统三孔胸腔肺癌根治术同等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手术戳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腔手术治疗肺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76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术切除肺叶,观察组采取胸腔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肺癌手术中采用胸腔手术疗效确切,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肺癌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