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确定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休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2~20183收治产科失血休克患者40。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划分,每组共有患者20,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并对比两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并且观察组患者INF-α、IL-2水平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疗法在产科失血休克治疗上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且降低炎因子水平,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治疗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休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3-20183收治90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比较各项治疗指标和治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率等情况。结果在HGB、PLT、PT、APTT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95.6%、6.7%、0.0%,对照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82.2%、22.2%、2.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休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8至12我院40由车祸创伤致失血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每组各20。常规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措施,限制组采取限制液体复苏措施。分别记录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并计算治愈率与死亡率,对比常规液体复苏与限制液体复苏车祸创伤休克治疗效果结果40由车祸创伤致失血休克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治愈率、平均输液量均低于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液体复苏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均值、复苏开始时间均差异不大(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降低患者损伤,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休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82创伤失血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1,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疗法,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疗法,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碱剩余值、血乳酸值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液体复苏疗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限制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休克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11~20131进入东莞康华医院产科失血休克患者40分两组,常规液体复苏限制液体复苏组,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看治疗产科失血休克结果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限制液体复苏组与常规液体复苏输液量、出血量、HGB、HCT、PT、APTT,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液体治疗产科失血休克减少患者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产科失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科失血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液体复苏临床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抽选20153—20173我院进行就诊150产科失血休克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划分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5,实施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75,实施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回顾分析和对比两组复苏效果和临床情况。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BE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血压值、PT时间和复苏总有效率(97.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33%),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限制液体复苏疗法给予产科失血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高,患者症状改善迅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复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失血休克中应用限制液体复苏效果方法选取20156—201711创伤失血休克患者216,运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08)。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予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手术输液量、失血量、术后1h血红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手术中,观察组输液量和失血量以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h血红细胞比容对比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运用在创伤失血休克效果较好,患者手术输液量、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有效改善血红细胞比容,止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限制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在创伤失血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急救中效果方法将126创伤失血休克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液体复苏高渗盐水A组(n=42)静脉输入3%高渗盐水;高渗盐水B组(n=42)静脉输入7.5%高渗盐水;对照组(n=42),静脉输入林格氏液。观察并监测治疗治疗后10、30、45、60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并记录治疗患者不良反应、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10、30、45、60min高渗盐水A、B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而高渗盐水B组平均动脉压仅在治疗30min时高于高渗盐水A组,p<0.05。治疗后10、30、45、60min高渗盐水B组心率均高于高渗盐水A、对照组,p<0.05而高渗盐水A组与对照组心率无差异。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高渗盐水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8.1%,16/42)明显高渗盐水A(14.3%,6/42)、对照组(9.5%,4/42),χ2=12.018,p=0.002。三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与7.5%高渗盐水在创伤失血休克患者救治早期均有助于提高并维持血压,且3%高渗盐水安全更好。

  • 标签: 高渗盐水 失血性休克 复苏
  • 简介:【摘要】总结 1 失血休克患者护理 经验。 护理要点: 失血休克 患者抢救过程中对于生命体征监控非常关键,需要全程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合理进行补液,维持各项体征稳定,并且在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坠床等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同时护理中注意做好病情观察与监控,包括神志、尿量变化等,并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发生休克征象则立即准备相应抢救措施,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在药物使用期间则监控血压值,结合血压变化情况调整药物浓度以滴速等,防止药物外渗。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休克治疗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6至20156我院产科失血休克患者56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8,观察组患者应用限制液体复苏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法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止血情况良好,经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输血量、出血量、HGB、APTT、PT、HCT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休克治疗应用价值较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产科失血性休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休克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8—201710期间收治80创伤失血休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研究组患者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死亡率。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失血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液体复苏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减少输液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还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创伤失血休克患者采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比较这些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苏州科技城医院急诊科于202010至20226收治82创伤失血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抽签法随机分组,各41。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而研究组实施限制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一日内病死率、复苏1小时后血钾与血钠水平。 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更高,复苏一小时后血钾与血钠水平更低,与另一组结果差异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电解质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失血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失血休克患者160,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I失血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反应,可灵敏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提高患者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