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目前世界上许多水驱开发油田已经进入开发的中后期,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和不利的油水流度比,储层中存在大量水驱后残余油。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产量要求,各主要产油国均投入很大的力量对各种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进行深入的室内研究和各种规模的矿场试验。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一直是困扰石油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世界上许多具有EOR潜力的油藏均属于这类油藏。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石油工作者进行了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一些经济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氮气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法对于油藏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渗透率较低难以开展化学驱的油藏来说,是一种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的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

  • 标签: 提高原油采收率 交替法 水气 氮气 提高采收率技术 石油工作者
  • 简介:工作经验表明,开发期间原油和凝析气井的实际产能会明显降低。当井底压力(Pp)低于泡点压力(Pbp)时油藏的产量就会降低。凝析气井中的产能下降主要是由于近井地带中的反凝析引起的。在原始凝析油含量高,尤其是带有残余油的油气藏中,这种效应是非常显著的。该研究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孔隙表面最初为部分非水湿(疏水),或者原油和凝析油在多孔介质中渗滤期间变为疏水的油藏中,产量降低就会发生。本文概述了用于实际油气井产能恢复的方法。其基础是用各种化学品将孔隙表面从完全或部分非水湿(疏水)改变为水湿(亲水)。该过程称之为亲水化,它可以恢复初期产能,降低水驱期间可动水层水锥进和水侵的可能性。介绍了亲水化的实际效果及现场应用情况。

  • 标签: 润湿性 凝析气井 井底压力 泡点压力 亲水化
  • 简介:在最近几年已经增加了对水气交替注入工艺方面的兴趣,包括混相和非混相驱两种。水气交替注入是一种采油方法,最初的目的在于提高注气过程中的波及效率。在某些近期应用中,在注水井内曾经回注产出的烃气,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和保持压力。通过水气交替注入采油,曾归功于接触未波及层带,特别是利用气向顶部分离或水向底部聚集,重新采出“顶楼油“或“地窑油”。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地层中注气后的残余油饱和度比注水后的低,并且三相层带可得到较低剩余油饱和度,水气交替注入有助于增加微观驱替效率的潜力。这样,水气交替注入通过结合较好的流度控制和接触未波及层带,并且通过导向改善微观驱替效率,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这项研究是水气交替注入矿场经验的评述,因为这是在现代文献中查明的,从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指导水气交替注入到来自北海的新经验。差不多评述了60个矿场的试验结果。包括陆上和海上方案,以及用烃气或非烃气进行水气交替注入。陆上方案井距很不相同,常常应用密井网;至于海上方案,井距约为1000m。对所评述的矿场,关于成功注入的共同趋向是,增加原油采收率范围为原始原油地质储量的5%-10%。少数矿场试验是不成功的,但是作业问题常常是值昨注意的。尽管注入能力和开采问题对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一般是不受损害的,要特别注意已知注入相(水或气)的突破,论述了通过水气交替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受岩石类型、注入策略、混相气或非混相气以及井距的影响。

  • 标签: 水气交替注入 原油 矿场 提高采收率 重油粘度 低温氧化
  • 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电流从含油地层中增加原油产出的改进方法。电流通过安装在地层中的井眼电极导入。在仅使用两个井眼的体系中,在地层附近提供第一个井眼和第二个井跟。井眼位于该地层或地层附近分开的位置上。第一个电极置于第一个井眼中,第二个电极置于第二个井眼中。将电压源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个电极上。第二个井眼可以穿过地层中的油层,或者位于油层之外,只要部分或全部油层位于第二个井眼和第一个电极之间。第一个井眼和第二个井眼可以穿过待采出的油层,或者穿过油层之外或附近的某一点。

  • 标签: 提高原油采收率 电化学工艺 氧化还原 改进方法 含油地层 井眼
  • 简介:阿尔派恩油田位于阿拉斯加北坡上,在普鲁德霍湾油田以西48km处。该油田目前全部采用水平井开发,用混相水气交替注入方法驱油,与原来的开发方案相比,采用目前的新开发方案,预计增加可采储量1034万m^3,提高采收率6.5%。

  • 标签: 水平井 混相水气交替注入法 采收率 驱油机理 开发方案 油藏描述
  • 简介:伦诺克斯油田位于英国东爱尔兰海盆地内,该油田的生产井均为水平井,并且用多侧向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潜力早已得到公认。采用这种开发方式所面临的挑战是没法对付亏空补偿,同时尽可能减少气体向采油井的早期突进。采用扇形侧向水平井开采结果,使全油田增加了4.9%原油可采储量和约63%原油生产能力。

  • 标签: 伦诺克斯油田 扇形侧向水平井 采收率 生产能力 开发方式
  • 简介:俄VolgaGas公司称,俄罗斯伏尔加地区Karpenskiy区块的Uzenskaya-1井和Uzenskaya-2井在钻到垂直总深度1098米处时在侏罗系层段(962.5~975.0米)和三叠系层段(1048.0~1058.0)测试获得两个潜在油藏。

  • 标签: 伏尔加 勘探成果 Karpenskiy区块 三叠系 侏罗系 俄罗斯
  • 简介:东营凹陷北部民丰地区深层气藏富集,利用单一叠后振幅信息难以区分气层。以含气砂岩与围岩的岩石物理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为基础,利用AVO、弹性阻抗反演、吸收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深层气藏的地震预测方法,指出弹性阻抗反演得到的泊松比参数可识别气藏;利用吸收异常可在叠后地震资料上识别天然气藏。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了气层的识别与预测精度,预测结果与实际钻探结果基本吻合,为该区天然气藏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天然气藏 地震响应 弹性阻抗反演 吸收异常 民丰地区
  • 简介:山东LK地区滩海三维Ⅰ区主要为环渤海湾的两栖带和浅海水域,地下勘探目标为第三系煤层,埋藏浅、勘探难度大。海底采煤风险程度高,因此要求地震资料具有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根据地表条件和浅层勘探特点,在两栖区采用浅井、小药量激发,确保了浅层资料的分辨率;在浅海水域采用优选的最佳气枪阵列似“点震源”激发,消除了气泡效应,同时采用实时定位和二次定位技术,确保了海上检波器的定位精度。实践表明,该技术特别适用于滩海地区的浅层地震资料采集。

  • 标签: 滩海 观测系统 点震源 二次定位 浅层 分辨率
  • 简介:本文叙述了在普鲁德霍湾油田一种新式混相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总体开发设计、油藏模拟和矿场试验。评价了这种技术的两种不同方式所得到的结果。垂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方法,包括在一口已完井的生产井中,在一个连续性的厚水淹层段的底部,先注入一个混相注入剂大段塞,接着注入一个跟踪水小段塞。此混相注入剂波及到末被以前混相注入剂注入接触的岩石,并且向邻井驱动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侧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方法中,是沿着一口生产井或注入井油层的底部钻一口水平侧向井,把混相注入剂顺次注入沿着侧向井眼的几个井段,以便使以前注入水未波及区的原油变成可动油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然后将侧向井转为正常生产井或注入井使用。模拟数据表明,垂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方法能使每口生产井初日产油量达159m^3,新增采油量达3.18万m^3。侧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计算结果表明,每个侧向新井有新原油达15.9万m^3的潜力。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矿场试验所采出的原油是混合采出的。但是总体上十分鼓舞人心。到2000年7月,从第一口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侧向新增产原油为约22.76万m^3,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获得了成功。随后三口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侧向注入井的反应大不相同。第一口垂直井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没有见到多大反应,但是可对普鲁德霍湾油田的生产动态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随后一口垂直井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很成功,已注入大量混相注入剂,并且目前已采出达17.49万m^3原油。到2000年7月,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井累积新增原油超过79.5万m^3,平均日增产原油约为636m^3。根据这些成功的结果,又部署了一个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井方案,并正在实施中。

  • 标签: 普鲁德霍湾油田 非常规混相驱油技术 采收率 波及效率 侧向井 含油饱和度
  • 简介:美国西得克萨斯州二叠盆地内的盐溪油田,连续坚持取得单井和油藏数据。用地质模型管理和优化注二氧化碳和注水,建立了有效的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结合矿场经验校核工程和地质数据,并加强实时作出的决策。加密钻井的相继实施和改进开采方法,与有效的油藏管理配合,导致原油采收率超过50%,预计最终采收率可高达60%。

  • 标签: 原油采收率 油藏管理 油田 最终采收率 注二氧化碳 单井
  • 简介:沾车地区经过多年勘探,已全面进入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思路转向寻找微幅度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但以往采用统一的综合速度去解决地下不同的地质问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而高精度速度场的建立则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手段。

  • 标签: 速度场 变速成图 速度分析 压力预测
  • 简介:上古生界主力含气层段的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但上古投产井生产动态特征资料显示,该区气井总体产量较低,稳产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生产现状,主要从沉积、成岩角度,剖析了上古气藏低产低效的主控因素,认为距离物源远,砂岩埋藏深且粒度细,单砂体段多层薄,软组分含量较高,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强烈,储层物性差以及普遍产水等都是导致低产低效的主要因素,提出积极实施水平井及加强排水采气是提高气藏开发效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苏南地区 二叠系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气井产量
  • 简介:太古界潜山油气藏已经成为未来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太古界的地震资料处理还处于空白状态j本文通过对桩海地区太古界资料的成像条件、地质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的详细分析,介绍了桩海地区太古界的一些成像特点,为以后开展太古界的勘探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成像条件 地质特征 地震反射特征 太古界
  • 简介:高古4井煤成气重大突破展示了临清坳陷良好的勘探前景,增强了勘探者的信心。在研究禹城地区深部构造和区域构造应力背景的基础上,发现了禹城推覆构造,这一发现改变了对禹城地区构造特征的单一认识。本文认为,这种挤压褶皱是在印支压应力环境下发育,经多期构造应力叠加改造与加强形成的。该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地质及勘探意义。

  • 标签: 推覆构造 应力背景 深层 禹城地区
  • 简介:碳酸盐岩气藏描述技术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经历了以测井为主的气藏描述阶段、多学科气藏描述发展阶段、多学科一体化气藏描述三个阶段.对于以构造圈闭为主的碳酸盐岩气藏描述,技术已经较成熟;对于以岩性圈闭为主的复杂礁滩碳酸盐岩气藏描述,由于成因机理复杂、断裂发育、井距大、流体分布复杂等因素造成气藏地质描述困难.针对这些技术难题,攻关建立了井震结合、动静结合、地震约束与相控随机建模相结合、水侵动态预测与精细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地质模型和定量计算气藏储量,为科学高效开采与提高气藏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该项技术在四川盆地复杂碳酸盐岩气藏中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气藏描述技术 复杂碳酸盐岩 LG地区 四川盆地
  • 简介:运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玛纳斯地区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凝析油,第二类为正常原油,两类原油的姥植比、甾烷和萜烷特征相似,第一类原油的碳同位素值比第二类原油的碳同位素重2‰左右。经油气源对比分析认为,玛纳斯地区凝析油和正常原油均来源于白垩系烃源岩,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 标签: 凝析油 天然气 油气成因 玛纳斯地区 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