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感染性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性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彻底清创、植搬移、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彻底外科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石,而清创范围、缺损重建时机和方式长期存在争议。随着膜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感染性缺损的治疗在有效感染控制和快速缺损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骨科医师开始关注膜诱导技术,但因忽略骨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其疗效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并发症。为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骨科领域相关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从感染性缺损的精准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和康复等方面提出推荐建议,为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缺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感染 清创术 骨移植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4月— 2017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1例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9~60岁[(44.1±5.8)岁]。初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例,Ⅴ型14例,Ⅵ型6例。感染时间:<3周3例,3~10周12例,>10周6例。所有患者采用清创后缺损区放置水泥的膜诱导技术分两期进行手术;Ⅰ期去除内固定并彻底清创后放置抗生素水泥与内固定钢板;Ⅱ期行植重建。记录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估感染控制、缺损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以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获随访12~62个月,平均23.5个月。Ⅰ期术前感染指标与Ⅱ期术后3个月相比,WBC由术前(10.6±2.3)×109/L降至(6.7±3.5)×109/L,ESR由术前(26.0±5.3)mm/h降至(12.1±4.3)mm/h,CRP由术前(10.0±1.5)mg/L降至(5.8±1.0)mg/L(P均<0.05)。17例患者Ⅰ期术后感染控制,4例出现感染复发,予以再次Ⅰ期清创,随访期内再无复发;2例因Ⅰ期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予以局部皮瓣转移术覆盖伤口;2例行膝关节融合术,无一例截肢。21例患者术后均获性愈合,随访期内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1例患者出现取区感染。无不连、感染复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感染时间<3周及3~10周患者ROM由术前(95.2±10.4)°和(85.7±11.5)°提升至(120.2±10.5)°和(98.6±12.2)°(P<0.01),而感染时间>10周患者无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5.6±8.2)分提高至术后(82.0±6.6)分(P<0.01)。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可有效控制感染,实现临床性愈合,并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胫骨骨折 感染 膜诱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