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勘察在国内研究中长期忽视的香港电影批评问题。业余写作方式主导香港电影批评的书写,其电影批评观念逸出学术规限,强调"迷影情结"的不可或缺,由此把电影批评视作迷影人主观观念表达,构筑视野开放和文字多元的电影批评概念。结合香港电影批评的历史发展,可总结出四种样式的"香港电影批评":在港香港电影批评者对港产电影的中文批评,在港香港电影批评者对港产电影的外语批评(多为英语批评),在港香港电影批评者对非香港电影批评,不在港香港电影批评者对香港电影批评,这正警醒当下"中国电影批评"的观念确立和反思。

  • 标签: 香港 电影批评 迷影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 简介:香港电影批评者通过香港国际电影节专题特刊,自觉建构出学理性专业电影批评的持续有效书写空间。1978—1989年的十二本专题特刊,形成香港电影历史回顾、作者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电影文化研究四种主题模式,不断推进学理性电影批评的专业性程度。“香港电影历史回顾”特刊努力跳出印象式批评、说教式批评的窠臼:“作者电影研究”特刊鼓吹严肃的学术研究意识;“类型电影研究”特刊产生了关于香港电影类型问题的重要而丰富的专业性成果;“电影文化研究”特刊则呼应国际学界“文化转向”而具有前沿性学术意识。由此,香港电影批评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性、理论性电影批评传统。

  • 标签: 香港电影批评 电影节特刊 作者电影 类型电影 文化研究
  • 简介:1揭秘香港电影产业链曾经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没落之后,不断走着下坡路,在渐行渐远中走向了死亡。

  • 标签: 香港电影 90年代 产业链 好莱坞
  • 简介: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邓丽君的绵音柔曲在大陆的蔓延,香港电影伴着流行歌曲和蛤蟆镜、喇叭裤风行内地,人们从录像厅租来《赌神》系列和香港的功夫片也成为当时的时髦娱乐。对于香港电影,我们有着太多说不尽的故事和喜爱的面孔。有人说香港电影是庸俗的商业产物,然而综观近百年来香港电影的起伏与今日的蒸蒸日上,这个人口仅680万的都市却能够年产电影一二百部,也曾经是两岸三地唯一可以在票房上抗衡进口大片的电影市场,如此的“东方好莱坞”怎能让我们一言以蔽之?作为华语电影的一部分,对香港电影的正视也是对中国百年电影的另一种审视。

  • 标签: 香港电影映像
  • 简介: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香港2008年的电影市场逆势上扬,总票房收入、华语电影票房收入、外国片票房收入均高于2007年。展望2009年,香港电影业人士充满信心,因为今年上映电影中,有许多具有很强票房号召力的大片。因此,2009年的香港电影市场有望延续逆势上扬。

  • 标签: 电影市场 香港 票房收入 国际金融危机 华语电影 电影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新宿事件》真的很让人失望,这是导演尔冬升迄今为止野心最大的一部电影,但这种野心却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它让尔冬升以前最擅长的东西都变得空洞。尔冬升在《新宿事件》里,想把一个枭雄的成长与灭亡,与日

  • 标签: 香港电影 电影风格 导演 职业化 史诗 题材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本土和英文世界四个方面关于香港电影研究现状的介绍,武侠电影研究虽非完全的香港电影研究问题,4.《香港功夫电影研究》

  • 标签: 现状分析 研究现状 香港电影研究
  • 简介:有些人曾经预言一旦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后就会出问题.自从回归后,香港电影业遭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导致生产水平在1998年已跌到最低点.两年后,有迹象表明电影业随着产量的恢复爬升而脱离危机.这一复苏归功于政府打击盗版,并且通过扶持世界各地举办的香港电影节来促销香港影片.特区政府还建立了一个电影发展基金会和电影办公室来为电影制作人提供财政和后备支持.同时,在香港与祖国大陆及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泰国之间合作制片日益增多,预示着正在统一亚洲各地市场的"泛亚主义"的兴起.

  • 标签: 香港电影 电影制作人 电影业 影片 回归 支持
  • 简介:本文以邵氏公司宣传刊物《南国电影》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将《南国电影》置于电影公司宣传刊物的历史中,与《联华画报》、《新华画报》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则是肯定《南国电影》保存完好的丰富资料对于研究邵氏机构和香港电影"史前史"60、70年代的意义。

  • 标签: 香港电影 电影公司 对比分析 70年代 史前史 刊物
  • 简介:约访林奕华的时候,他正为新剧在台北的演出奔忙,5月初又会到北京来。从2007年携《包法利夫人》进京起,他每年有很多时间在内地创作,"通过不断在两岸三地的交流,把香港的那种同质性打破",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也看到北京、上海的步伐、对物质的追求跟香港七八十年代很像。全球化的经济模式也打造

  • 标签: 香港电影留恋
  • 简介:一、由来已久的黑色浪漫在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年)中,在美国影片《欲望号街车》(1951年)中,在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洛丽塔》(又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1962年)中,在经典强盗片《邦尼和克莱德》(1967年)、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奇的《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年)、美国导演科波拉的《教父》第1集至第3集(1972-1990年)、马丁·斯科西斯的《出租车司机》。

  • 标签: 导演 香港电影 《教父》 探戈 影片 大师
  • 简介: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同样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年里悄然发生的变化已经不再是香港电影产业能否复苏或者再次振兴的问题,而是作为能指的“香港电影”这个词变得进一步的模糊,其外延边界变得进一步的难以确定,而其内涵所指则变得进一步的缩水。

  • 标签: 香港电影 电影文化 转型 影视创业 产业发展
  • 简介:<正>目前,香港每年生产影片100多部,其中半数出口,每年外销收入高达8亿至10亿港币,香港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在海外40多个国家发行,一年的海外收入亦超过5亿港币。今日的香港影视业,已有“东方的好莱坞”之称。这个面积狭窄,影业人员不到1万的城市,为何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中心呢?从历史上看,大陆电影人才大量涌入香港,使得香港电影业出现了两次高潮,为其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目前来看,环境的开放资讯的发达,以及题材的多样化和海外华人多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等因素,使得香港影业

  • 标签: 香港电影 好莱坞 中国大陆 海外收入 电影事业 影业
  • 简介:为应对电影工业的严重滑坡,新成的特区政府改变了港英政府在文化领域长久以来的自由放任政策,于1998年设立了“电影发展基金”,以资助有利于香港电影业长远发展的项目”。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该基金运作的方式与覆盖的范围从影视周边措施拓展到直接介入电影生产,为其提供融资或制作费用。尽管它并没有,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协助香港电够工业重回顶峰,但它培养了新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本地电影工作者社群的存续。更为重要的是,从发展基金目前的运作方式来看,其目标是在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中,将香港发展成为电影投融资汇聚的中心及华南地区的电影中心,开发粵语市场。

  • 标签: 香港电影 电影发展基金 转型
  • 简介:本文聚焦2012年香港电影产业的一些主要现象,从票房、类型、口碑、制作投资等方面总结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优势与困境,从警匪片与喜剧片两个主要类型的发展审视纯港片的危机与突围。面对“中美电影新政”实施的考验,香港电影需提升作品的原创性;而内地亦应促进两地形成可持续性的融合路线。质量至上、求实创新才是复兴香港电影“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 标签: 香港电影 产业 合拍片 纯港片
  • 简介:内地和香港合作制片经历了“三部曲”。两地合拍对内地而言,从当初纯粹的改革开放讯息传递演变为今天中国电影发展的战略诉求;两地合拍对香港而言,从当初的漫不经心发展到今天的全力投入,甚至成为其生存的唯一法则。目前,两地合拍存在诸多问题,美学层面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其虽有香港电影的“娱乐”表层,却丧失了深层的“港式”人文;产业层面的主要问题是片酬占主导的影片成本逐节升高,使其成为合拍片和其他国产影片难以承受之重。

  • 标签: 两地合拍片 三部曲 港式人文理念 成本 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