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眩晕是由颈部软组织病变和锥体退变,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为病理基础,以发作眩晕并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为临床特点的疾病。易被误认为椎动脉自身疾病,治疗不当,病情多缠绵沉长,给患者生活带来困难。我们自1999年以来,运用小针刀加手法治疗眩晕31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针刀 手法 联合治疗 颈源性眩晕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另根据疼痛部位酌情选择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阻滞。观察治疗前后头痛情况、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为(2.3±0.5)分,较治疗前的(7.8±1.2)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t=11.23,P〈0.01)。42例患者治愈22例(52.4%),显效13例(31.0%),有效6例(14.3%),无效1例(2.3%),总有效率为97.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中毒或晕针等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治疗头痛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阻滞 神经源性疼痛 颈源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眩晕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1)常规护理,研究组(n=31)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性眩晕 中医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颈椎病导致的高血压临床称为高血压[1],是颈椎病变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功能紊乱而致的血压升高.有些颈椎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而颈部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笔者曾接触到8例高血压为主要表现颈椎病误诊患者,现报告如下,以期引起临床的重视.

  • 标签: 颈源性 高血压 颈椎病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眩晕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方法在137例眩晕患者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指导。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9.1%和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观测治疗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治疗前后改变明显。结论颈椎牵引配合康复指导综合治疗眩晕效果肯定。

  • 标签: 颈性眩晕 治疗 临床研究 颈椎牵引 康复
  • 简介:由于颈椎骨性病变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头痛,称为头痛或简称头痛。1.诊断标准(依据1998年Sjaastad对头痛的诊断标准)1.1有头痛症状及病史,枕后压痛明显者。1.2头痛侧枕后压迫或头部活动时,头痛症状加重者。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针刀手法 治疗 药物 头痛症状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火龙罐+强刺激推拿治疗失眠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来我院治疗的失眠患者共取样65例,纳入时间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采用顺序编码法分为实验组(n=33,火龙罐+强刺激推拿治疗) 和对照组(n=32,单纯强刺激推拿治疗),比较两组PSQI评分 、VAS评分,评估症状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SQI、VAS评分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失眠患者联合应用火龙罐+强刺激推拿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对患者疼痛以及失眠症状皆有明显改善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症状改善 颈源性失眠 强刺激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 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0例和对照组 48例 ,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降压、降糖等。治疗组加用眩晕宁每次 2片 ,每日 3次 ,口服 ,连服半个月。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次 5mg,每晚一次口服 ,疗程半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和的平均血流速度。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眩晕宁可显著降低全血比粘度(P<0.05),显著降低血浆比粘度( P <0.05),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P<0.01)。 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眩晕宁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比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眩晕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
  • 简介:良性发作位置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眩晕,又称耳石症,发病率为每年107/10万,占所有眩晕的20%,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眩晕,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管石复位),我科自2004年8月引进此项技术后,到目前已筛选并治疗此类患者48例,均取得痊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 Semont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盐酸乙哌立松治疗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44例头痛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超声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两组的MOSPM(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评分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OSPM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盐酸乙哌立松治疗头痛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超声 星状神经节阻滞 盐酸乙哌立松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BPPV(posteriorcanal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BPPV(horizontalcanal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 标签: 手法复位 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机制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手法复位疗法治疗耳石症眩晕病人的实际效果和安全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研究中,将30名耳石症眩晕病人当成研究对象。时间节点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首先,对30名病人的常规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进而将其划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有15人。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药物治疗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又增加了以手法复位疗法为主的治疗措施。最后就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量化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同样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耳石症眩晕患者来说,以常规药物治疗措施为基础对其实施手法复位疗法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应当做好相关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进而帮助这部分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耳石症眩晕患者 手法复位疗法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96例BPPV患者的资料,根据病史问诊及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分为垂直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及混合型半规管BPPV。对不同类型BPPV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评价治疗后一周疗效,并随访3个月。眩晕或位置眼震完全消失视为治愈,眩晕减轻或变位试验诱发仍有轻微眼震为有效,眩晕无减轻或位置眼震无变化为无效。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一周后治愈162例(82.7%),有效24例,有效率为94.9%;3个月治愈190例(96.9%),有效4例,有效率为99.0%。结论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单、安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对改善腔隙脑梗死后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病例筛选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腔隙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7月-2021年5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综合护理,将最终两组护理治疗效果进行详细比对。结果:同对照组护理治疗后的各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所用时间较短,最终获得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组间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临床 腔隙性脑梗死 眩晕症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针对生物医疗器械的病毒安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文献检索并分析生物医疗器械的病毒安全.结果总结出生物医疗器械病毒安全的控制、效果验证及检测方法.结论我国生物医疗器械存在病毒安全控制问题,其质量标准有待完善.

  • 标签: 生物源性医疗器械 病毒 安全性 组织工程产品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早期内镜下奥狄括约肌切开术(EST)实施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纳入因重症急性胆胰腺炎而就诊于我科室的130例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65例病人,将两组分别命名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治疗A组所选用的治疗手段为传统常规治疗,治疗B组所选用的治疗手段为早期内镜下奥狄括约肌切开术。总结与探究两种治疗方案与实施效果。结果 治疗A组与治疗B组相比,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较长、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较长、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较长、腹痛缓解时间较长,组间对照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内镜 奥狄括约肌切开术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